新闻事件:浙江宁海严女士的女儿在上海念大四,马上就要保送研究生了,但学校在向学信网推荐过程中却发现,她名字里的生僻字“”用拼音、五笔输入法都打不出,无法录入系统。怎么办?名字改不了,报名报不上,好不容易获得的研究生保送名额有泡汤的风险。
图/东方IC
为何这个字在户口本、身份证登记时能输入,在字典里也能查到,但在有些机构、部门的系统里却输入不了?这是因为公安系统采用的人口信息库专用字库收录的汉字是最全的,有7万多字,甚至包括了不少少数民族的文字,设有生僻字库。
然而,学信网等机构并没有同步使用公安系统的汉字字库,无法共享很多生僻字,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麻烦。
生僻字引发的烦恼还有很多。有媒体曾报道,山东一名学生在高考报名系统登记时,因名字生僻,词库查无此字,只得急忙去派出所改名字,申请临时身份证,才能赶上报名截止日期。一市民为在重庆买房子,在银行办理按揭时,五笔、全拼、智能输入法都打不出他名字里的生僻字,结果不但按揭办不了,房子没买到,就连之前接洽时缴纳的中介费也打了水漂。还有居民在银行、机场办理业务时,也遇到打不出名字里的生僻字的情况,影响业务办理进度。
既然麻烦这么多,既然公安部门已经有了强大的字库,在“互联网+”时代,为何不能实现共享呢?且不说完全共享,最起码要纳入一些常被人们用于人名的生僻字。难不成是存在什么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还是基于成本考量不愿为“极少数人”进行升级换代?
2016年7月,公安部就召集工信部、人社部、住建部、原卫计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单位,推动姓名中含有生僻字身份证在各用证部门特别是基层窗口单位全面正常使用。3年过去了,“生僻字的烦恼”何以依然故我?
有关单位不能因为使用生僻字的人少,就置之不理,不收录也不更新。解决生僻字引发的烦恼,是一项切切实实的民生工作。有时,像“绣花针”一样的精细管理,正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汉字的系统是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是开放包容的。字典里有不少人们不认识的字,也有不少电脑里打不出来的“麻烦”字。
而这并不能让我们去拒绝生僻字,象形、指事、形声……中国的汉字,一笔一画都记录着几千年来的文明史。今天的我们能够和古人“对话”,靠的就是这传承下来的文字系统。我们接纳不常用的生僻字,其实也是接纳其被赋予的丰富文化内涵。
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最深切的美好祝愿和期盼,父母费尽心思、求新求异的同时,确实应该考虑名字的社交功能,尽量少用生僻字,避免“坑娃”。但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作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理应切实保障民众取名的自由,要想办法升级自己的输入系统,而不是把所有问题都甩给民众。(据《新京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