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立足本土创造未来

2019-04-14 13:23:28
发明与创新 2019年45期
关键词:科幻电影科幻

太阳冷却,地球变得不适宜居住,人类只剩下一条出路:逃离太阳系。这是电影《流浪地球》的引子,听起来这像是一部好莱坞大片。然而,这并非一部美国电影,而是根据作家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中国电影。在里面拯救人类的不是美国人,而是中国人。

对未来的艺术描绘,传统上被视作西方的专利,并且明显缺乏多样性。不过,新地方、新作者正在以他们的角度描绘未来。近些年里,随着《三体》横空出世,《流浪地球》成为爆款,海内外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科幻描写宇宙和未来的视角。

科幻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未来

科幻,一个影响力被严重低估的存在。

在全球电影票房排名前10的电影中,就有7部涉及科幻元素,《侏罗纪公园》《阿凡达》《复仇者联盟》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在担任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之后表示,曾经不知道要作多少场报告,才能让自己的科学研究影响全球几亿人——最后,一部科幻电影做到了。

不仅如此,美国科学题材的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使得美国选修物理课程的人数足足上升40%;还有科学家回忆,因为孩童时期接触过科幻、科普,早早树立起追求科学的远大理想……

在2019中国科幻大会上,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中科院院士怀进鹏饶有兴致地抛出这些数据和例子。所以,科幻还只是科幻吗?它究竟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科技在生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科幻开始处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大众深刻理解科技到底是什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冲击和影响,对培育整个民族创新性、想象力以及科技素养来说,都会是往上走的态势。”青年科幻作家陈楸帆说。

一方面,科幻作品激发了科学兴趣,启迪了科学精神,培育了创新思维。另一方面,科学也为科幻作品提供了创作土壤。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武指出,“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中国大地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这无疑为科幻热提供了足够的土壤。

科幻作家刘慈欣就曾前往“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地采风。在他看来,这些大科学装置是我国对基础科学加大投入的标志,也为科幻提供了巨大的故事资源库以及灵感来源。

中国科幻迎来发展机遇

《流浪地球》在斩获46亿元票房成绩的同时也让中国刮起了一场科幻热。中国科幻究竟有多热?数据或许最有说服力。

《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经历了高速发展增长,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为456.35亿元,相比前一年的140亿元增长了3.26倍。到了2019年,仅今年上半年中国科幻产业总值就达到315.64亿元,相比前一年同期增长1.38倍。科幻阅读、科幻游戏、科幻电影、科幻周边衍生品等细分产业市场总值均实现快速增长。

图/东方IC

在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总值中,科幻电影和科幻游戏两大产值占比达到89%。其中,科幻电影占比最高,为46%。除了这两大类,科幻电视剧、科幻阅读、科幻周边的产值占比则分别为6%、4%、1%。

具体来看,2018年科幻电影市场总产值为209.05亿元;科幻电子游戏产值为195亿元,整体收入增幅放缓。而2018年科幻细分市场收入增长最快的,则要属中国科幻阅读市场。

2018年中国科幻阅读市场产值为17.8亿元,相比上年暴涨83.5%,全年出版和重版的科幻图书共382种,与上年相比增长65%。其中,数字阅读和有声阅读在2018年增长势头迅猛,据估算,2018年科幻数字阅读总产值约为4.3亿元,有声阅读总产值约6000万元。

科幻周边领域,《三体》《流浪地球》是周边衍生最丰富的创作源泉。2018年科幻周边产品总值为4.5亿元,到了2019年上半年,周边产品产值则约为9.5亿元。

各项数据的快速增长,无疑显示中国科幻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期。《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指出,未来在科幻细分领域方面,影视作为带动性较强的产业形式,在未来几年仍然会有强劲表现,游戏产业也一样。相比之下,阅读产业将平稳增长,周边产品将持续增加,不过整体来看,科幻产业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应在本土化基础上进行创新

数字令人欣喜,有业内人士欢呼,“中国科幻的春天已经到来”。

“中国科幻经历了三次浪潮:一次是在封建帝制结束之后;一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目前的这个“新浪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以飞速发展的模式向前推进。”韦尔斯利学院从事中国科幻与文学研究的副教授宋明炜介绍道。

对中国来说,科幻是舶来品,它发轫于英法,繁荣于美国。在此基础上,中国科幻很多哲学层面的思考继承了西方科幻的传统,关注人和宇宙的关系、人和科技的关系。在对这些话题的思考中,作家们关注更多的是科技可能带来的问题。这也很好理解,有问题才有矛盾,有矛盾才有故事。正如刘慈欣所说,这是一种比较容易的方式。

但是从西方科幻传统中习得的那些哲学思考,很难与国内读者产生足够的心理联结。对此,科幻界要求加强科幻与中国本土联结的呼声越来越强。

科幻作家何夕说:“虽然中国科幻来自西方,但与中国文化必须有机结合。”如何让科幻作品焕发出具有本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光彩?何夕指出,中国科幻具有多元化特点,存在各式各样的流派或风格,但作品的根还在这片东方土地上,当把那些传统而优秀的部分沉淀下来,同时大胆拥抱新鲜事物,极有可能在未来塑造出与中国文化紧密相关的科幻符号。

“只要踏实回到生活环境里取材,写出来的作品百分之百是中国命题。”业内人士李兆欣则说,一个写作者,如果不能从自己身边取材,这不单是有没有中国特色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如果写了一个故事,里面都是外国人的名字、外国人的场景、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探讨外国人关心的主题,中国人怎么爱看?”

随着越来越多优秀作品在海外收获关注与美誉,中国科幻自然而然成为向世界表达中国的重要途径。在美国畅销科幻小说作家凯文·安德森看来,中国科幻作家和读者的思考角度与西方有所差异,人们接受不同教育、有着不同观点,中国科幻向世界提供了新视野、新表达,这样的碰撞交流最令他感到兴奋。(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科幻电影科幻
科幻电影创意视野下的伦理美
科幻电影里的液化机器人要来啦?
军事文摘(2023年10期)2023-06-09 09:13:48
怎样写科幻故事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科学大众(2021年8期)2021-07-20 07:38:52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电影新作(2016年1期)2016-02-27 09:17:07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科幻电影世界的机器人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