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昱昕,王世明,李泽宇
(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上海 201306)
叶片在影响水轮机水动力性能的诸多要素中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对于叶片设计方法的研究以及叶片翼型的优化,一直都是从事水轮机研究的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虽然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但能量较分散,造成目前应用于海洋能捕获的水轮机叶片获能效率不理想,进而影响海洋能发电装置的功率[1-2]。随着单机功率的不断提高,水轮机在面对来流时,叶片翼尾同时受到水动力和结构力,其朝向和弯曲角度直接影响流场和水动力环境的优劣,故而成为决定轮机性能的关键部位[3-5]。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叶片翼尾弯角的变化带来的叶片水动力性能的影响,无论是计算机数值模拟还是洋流实验研究,都还远远不够。
图1 翼型变形示意
本文选取NACA0014标准翼型,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和翼型X-foil设计软件,对不同翼尾弯角对叶片要素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其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得到了较准确的结论,为翼型进一步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过大的弯角容易使翼型产生额外的阻力,其出流速度的方向与水平轴方向的夹角应当远小于90°,否则会引起较严重的反流,极大增加了轴向载荷。另外,翼型尾缘弯角的设置,应当避免使流体的边界层产生紊流从而增大运动阻力,减少流体振动的产生。因此弯角应当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
利用X-Foil程序能够对已有翼型进行变形处理,如图1所示,对NACA0014翼型添加挠度,变形轴线方向位置设定为以翼型前缘为坐标原点的0.75处,纵向方向位置设定为上半翼与下半翼的中心,对原始翼型的尾部沿纵向分别上弯10°、5°以及下弯5°、10°、15°,基于原始翼型变形得到的一组共6个翼型。
本文数值计算选用标准k-e湍流模型。标准k-e湍流模型在单方程的基础上,添加一个与湍流动能耗散率e相关的方程,其适用范围广,有合理的精度。求解算法选为SIMPLEC算法,此算法是对求解压力耦合方程组的半隐式方法的改进,改变了压力修正项中的部分系数,具有加快迭代过程收敛的优点。
本文对计算流场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如图2所示,半圆形区域半径为15 d,是入流区;矩形区域长为25 d,宽为30 d,是流场尾迹区,d为弦长。翼型附近的网格作加密处理,翼型边界与尾部放大网格如图3、图4所示。对边界条件进行设置,半圆弧为速度入口,尾迹后方直线设为自由流出口,矩形区域上下两边界设置为对称边界,湍流模型设置为标准k-e模型。
图2 计算流场与整体网格
图3 翼型局部网格
图4 翼尾放大网格
图5与图6为不同攻角下升阻力系数的变化情况。攻角变化范围设定为-5°~20°,分别对下弯15°、10°、5°和上弯5°、10°以及原始翼型进行了考查。
图5 升力系数随攻角变化曲线
由图5得知,在-5°~20°攻角范围内,下弯翼型升力系数较原始翼型有所提高,而上弯翼型则正好相反,且随着弯角增大,与原始翼型间的差距也增大。表1则给出了相较于原始翼型,变形翼型在升力系数上的变化量。
表1 变形翼型与原始翼型之间的升力系数变化情况
图7 压力系数环绕示意
从曲线来看,在攻角-5°~10°的范围内,升力曲线基本保持线性,此时翼型表面流体为完全附着流动,而当攻角增大,在10°~20°范围内,曲线呈现非线性,翼型表面流体发生部分分离;6种翼型升力系数均随攻角增大呈现上升趋势,当攻角大于10°时,多数曲线上升趋势放缓。
图6 阻力系数随攻角变化曲线
由图6得知,当攻角为0°时,变形翼型阻力系数相比于原始翼型差异最小,随着攻角增大,在5°~20°范围内,阻力系数差异逐渐明显。在-5°~5°攻角范围内,变形翼型与原始翼型之间的阻力系数差处于0.004~0.11之间,而当攻角在5°~20°之间时,阻力系数差就达到了0.135~0.261。
原始翼型最小最大阻力系数分别为0.009和0.27,而经过尾缘下弯的翼型最小最大阻力系数和分别可以达到0.02和0.45,所以当升力系数变化相同值时,下弯翼型阻力系数值要更小一点。
图7分别为攻角12°下原始翼型与5种变形翼型的压力系数环绕示意图。可以看出:每个翼型前、后缘点的压力系数梯度最大,随着翼尾向下弯曲变形的程度的增加,其上下表面压力系数差也越来越大,最大压差为各个翼型上下表面的压力系数最大差值,当翼型分别上弯10°、5°时,最大压差相应为2.25、2.5;当翼型分别下弯5°、10°、15°时,最大压差相应为2.95、3.25、3.5。对比图7a与图7f,可以看出,翼尾下弯能够有效地提高压差,从而进一步提高升阻比。
图8展示了翼尾变形后其流动分离特性的变化。
图8 翼型流动分离特性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2°攻角下,翼型上弯5°、上弯10°和原始翼型均呈现出良好的流体附着性,未见出现流动分离;而所有的下弯翼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特征,其程度随着下弯角度增大而增大。
两种上弯翼型,流线整体上较为致密;原始翼型在尾部出现轻微稀疏,但并未影响后面流场的紧密性;下弯5°后,翼型中后部出现流线稀疏的现象,并在尾部附近最为明显;下弯10°后,翼尾的流线稀疏现象明显,且向后方蔓延;下弯15°后,翼型中后方流动分离现象严重,且造成后方相当大的范围内流体发生分离,附着性受到较大影响,出现失速现象。
结合上述三种参数的分析,NACA0014原始翼型在攻角-3°~17°内具有较高升阻比,翼尾下弯5°、10°和15°后升阻力系数均见明显提高,且随下弯角度增加而增大,升阻比峰值也随之增大,而翼尾上弯则效果相反,升阻力状况均受到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尾部下弯也导致翼型的流动特性出现下降,下弯角度的增大使出现流线分离的临界攻角提前,翼型完全附着流动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水轮机叶片常速运转范围减小,更易出现失速现象;上弯翼型流体附着性良好,但良好区间在攻角-2°~14°中,较原始翼型区间长度降低,加之其升阻比受到较大影响,总体性能要比原始翼型差。
实验轮机的叶片数为4,叶轮直径0.25 m,尖速比为5.5,扫掠面积为0.053 3 m2,安装角43°,导流罩喉部直径0.27 m,扩口张角20°。实验设置在东海标准计量中心的实验室中,将安装不同弯角叶片的轮机置于水槽中,当水流冲击时,水轮机主轴转动,可以得到不同叶片下轮机的功率。同时,水轮机后接实验室的潮流能发电系统的监控设备,可对水轮机产生电能的情况进行电脑终端实时监控,观察弯角改变对轮机性能带来的影响。实验工况与监控设备如图9所示。
图9 实验布置示意
不同翼型叶片的轮机功率如图10所示,可以看出:
(1)就不同翼型叶片而言,翼尾下弯程度越大,其性能越好,且随着翼型下弯角度增大,相邻曲线间增幅变大,同长度速度区间内,下弯翼型功率曲线斜率更大,增长更快,最大功率值更高,下弯15°翼型样机在2 m/s流速下可达到最大功率176 W。
(2)翼尾弯角变化引起叶轮最小启动速度变化,下弯愈大,最小启动速度愈小,其自启动性能愈高,适合流速范围更广。对比上弯10°和下弯15°两种翼型,最小启动流速增幅在0.5 m/s左右。
综上分析,实验结果基本与数值计算结果相符,即翼尾下弯能够提高叶片水动力性能,相比于原始翼型,上弯叶片则表现更差。
图10 流速-功率实验曲线
以NACA0014对称翼型作为基础,利用翼型 X-foil设计软件进行尾部弯曲,得到五种变形翼型,并用CFD软件对其进行仿真模拟,针对升阻力系数、静压系数和流动分离特性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不同攻角下翼尾弯曲对卧式水轮机叶片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1)当攻角较小时,尾部下弯翼型在升力系数上有较大提升,而阻力系数变化较小,使得升阻比更大;当攻角较大时,升力系数仍旧随弯角增大而继续增大,阻力系数虽有增加,但升力系数峰值也相应提高,升阻比情况相比原始翼型仍有改善。
(2)翼尾下弯使得其上下表面压力系数差增大,且翼型前、后缘点的压力系数梯度最大。翼尾每下弯5°,压差可增加0.25左右。
(3)翼尾下弯能够降低轮机最小启动速度,提高轮机自启性能。
(4)下弯翼型更易出现流动分离,程度随弯角增大而增大,弯角大于5°时,分离现象有逐渐向后方流场蔓延的趋势。当攻角较大时,出现失速现象,进而导致阻力增大。
(5)两种上弯翼型升阻力特性及流动分离特性均比原始翼型差,故其水动力性能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