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育不仅是从初中开始的深入学习,更是在我们刚刚步入小学时就开始接触的最基础学科。学习语文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代知识,同时也是连接现今生活的重要方式。语文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现今的实际活动联系非常的密切。比如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文明用语、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励志标语这都是学习语文这一学科重要的证明。抓住重点从小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积累,分析,鉴赏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能力。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理解能力
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做人需要学习。语文学习更是作为初中学生最基本的学科学习之一。那如何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对传统文化学习吸收的同时,也不能迷失在现代科技的诱惑中。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富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地位,同时稳固教师主导地位,两者之间不可分离,不可忽略其重要性。
一、 初中语文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一) 依赖性
首先,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六年的语文学习生活大多数都是由同一位语文老师授课的,长时间的磨合让孩子们慢慢地适应了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无法轻易改变。在刚刚步入初中语文学习后会有较长的一段适应期,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们必须打破原已养成的习惯,才能去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式。新的语文老师不必担心现在这些无法改变的现状,只要你细心的授课,下课时与学生多些交流与互动;耐心听取孩子们的想法和意见,一对一地对那些无法听懂的学生进行针对辅导。虽然刚开始会很疲倦,但是老师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以后可以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打下基础。学生的逐步适应和老师的耐心辅导两者合一,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
(二) 叛逆性
小学的语文学习让许多孩子都产生了我已学到所有的错感,他们开始接触更多新鲜且充满迷局乐趣的事物。虽然心里知道不该贪玩要学习。可到最后,一部分孩子还是会因为自制力较差而陷入贪玩的迷局中无法自拔。加上初中孩子内心在逐步成长,他们所能理解的小学友谊的在初中也会发生一些改变,不能及时地适应导致学生很苦恼、烦躁因而无法进行学习。此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通力合作为孩子创造轻松环境,培养学习孩子兴趣。
(三) 片面性
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时,会因为小学时对科目的学习侧重不同而偏科,有的学生理科成绩优异,文科成绩却不理想。在学生心中会出现一种喜欢老师就认真学,那个老师批评我就不理他的幼稚心理。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学生会有一段时间的好奇心理,他们喜欢老师带给自己的新奇事物,会选择性的偏科。片面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吸收优秀知识内容。老师的细心观察、耐心沟通,应该不遺余力地展现出来,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老师更好的授课,老师和学生也要互相理解、互相沟通。
二、 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的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在学校的上课时间存在,它也无时无刻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语文学习范围的拓宽也让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更好地被利用,被知晓,这样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是在帮助他人。像“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一样,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你将语文学习资源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收益,这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吗?以此看来语文学习是如此的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振兴想要发展,最起码要有乐于学习的心,学习外来优秀文化,发扬本民族文化,学会自我创造创新发展,建立语文学习自信心。
三、 面对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在最初我们应该大力培养孩子们对于语文学习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这时我们就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知识,也要提倡孩子们多方位全方面阅读。例如:报纸,地理杂志,课外书籍等。理解能力的提升造就了孩子细腻的感情培养,能很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给读者心灵感受。再次,老师授课时可以播放一些励志视频和优秀电影,吸引孩子们的眼球的同时将知识与之融合在一起,让孩子无形之中学到脑袋里、记在心里。经常性的举办学习交流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活动氛围,倡导学习知识,远离手机诱惑。孩子们在感受良好氛围的同时争做学习标兵,传播学习正能量。最后,学习初中语文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积极性,让学生爱学习。教师举行课外活动可以很好地在学习与去学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语文学习融入课余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是寓教于乐,学习于心的重要方式。
四、 初中语文学习的意义
抓住机会,有效地进行课外活动的参与,锻炼口语交流能力,做一个不仅学习好,自由应用能力也强的好孩子。远离科技诱惑,不要让自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遵守学生守则。努力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针对国学大力培养优秀人才,语文这一科目正是国学的基础,学好语文是学好国学的第一步。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仿美仿欧产品大幅度减少,中国制造,中国出口已成为新一代的就行热潮。我们从起初的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到现在的吸收优秀文化,这一步一步的成长是中国文化的见证,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更是离不开语文学习,语文是基础,是登向成功的阶梯,是盲人手中的一盏灯,不仅照亮了别人同时也保护了自己。如此这是一举两得之功,可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国家的方案的提出离不开孩子的发展现状,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只有培养好孩子才能使国家更加兴旺发达,学好语文是我国教育重中之重,而将语文与生活相连更能让孩子印象深刻,让孩子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学习,没有负担,没有限制,全方面发挥自己的无限潜能。收获学习乐趣,增长文化底蕴。
五、 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言,可以看出初中的语文学习不仅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丰富的讲解知识,更需要老师着手实践,在现实生活中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以知识联系实践的方式让孩子对语文知识融会贯通,当孩子们在回首时可以温故而知新。
参考文献:
[1]马兴智.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245.
[2]吴会玲.有关初中语文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问题[J].学周刊,2017(35):97-98.
[3]任志姗.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及其实施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32):60-61.
[4]陈艺娟.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49,151.
作者简介:
徐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