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坐上小麦的沙发

2019-04-13 02:01波音
特别文摘 2019年7期
关键词:稻种粮仓王朝

波音

中华大地上的古人对水稻一点儿都不陌生,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当时生活在太湖流域和杭州湾地区的古人就放火烧掉湿地中生长的灌木,在湿地中种下水稻类的草本植物。

和小麦起源于狗尾巴草类似,稻种也来自先民们对草类的筛选。不过对于江南地区的先民来说,他们当时主要以打鱼为生,每天享用海鲜大餐,多么惬意!而种水稻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所以他们其实并不太在意稻米作为食物的充饥功能,而是喜欢把稻米放入陶罐中发酵,获得美味的酒。当时食物来源丰富,人口又少,嘴馋也许是先民们种水稻的最初目的。

即使后来江南地区人口增加了,水稻成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米的产量依然不是很理想。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水稻的种植需要技术,需要在特定的日子栽培、特定的日子插秧,古人想掌握水稻种植的整套技术,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另一个原因是我国古代长期没有找到高产的稻种,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当时没有现代的基因技术,培育一个新的稻种全靠一代代地筛选,一代代地嘗试,一遇到战乱,科研工作可能就付之东流。

就在小麦无力养活中国人民的关键时刻,越南人民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友情赞助了一种优良的稻种——占城稻。占城稻原产于越南中南部,具有高产、早熟、耐旱三大特点,生长期很短,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种到收,只需要2个月时间!

宋朝初年,占城稻被泉州商人从东南亚带到了福建等地,开始迅速占领长江流域的农田,宋真宗甚至专门派人到福建取稻种发放给其他地区种植。宋朝农民们发现,现在可以在农田中采取麦、稻轮种了,由于引进的水稻成熟期很短,所以可以一年中种一季水稻,再种一季小麦,单位亩产大大增加,休耕的次数也大为降低。而且水稻田经常浸泡在几十厘米深的水中,避免了麦田因为水分大量蒸发造成的盐碱化问题,土地肥力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优秀稻种的引入和推广,直接激发了宋朝时期中国人口的大爆炸,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北宋时期,全境人口约有1亿人,如果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南方地区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北方地区人口一倍。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人口北多南少的局面彻底被扭转了。这个变化可谓相当重要,因为国家的税收来自自耕农,南方地区人口数量更多,就意味着来自南方的税收在国家税收中占的比重更大,国家的经济重心必然会转移到南方地区。从北宋时期开始,经济重心就从黄河流域逐渐过渡到了长江流域。农民的粮仓中,稻米取代了小麦,成为粮仓中的主角。

水稻抢占了小麦的沙发之后,中国地大物博的优势立刻就体现了出来。北方歉收,有南方的水田保障粮食供应;南方歉收,有北方的旱地提供粮食来源。尤其是在大运河工程投入运营之后,南北粮食的调动变得更加方便了,救济灾民的效率提高,国家因此变得更为稳定。

小麦统治粮仓的时期,如果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统一的中国开始算起,到北宋王朝建立时的公元960年,中国一共经历了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十个时代,平均每百年多一点就会改朝换代一次。如果把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那些短命的小王朝分开计算的话,朝代更迭的时间就

更短了。

当水稻成为粮仓的主角后,中国一共经历了北宋、南宋、元、明、清五个王朝,如果算到公元1911年止,在950年的时间中,每个朝代的寿命接近200年。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北宋和它之后的王朝都因为广种水稻而延年益寿了。

农作物的生长有固定的周期,比如北方地区一年一熟,南方地区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在经济重心位于北方的时候,游牧民族一旦越过长城南下侵袭,中原王朝就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局面,自己的农业生产被打断了,而且还要花精力抗击入侵者,各个王朝都纷纷表示压力很大。当水稻崛起,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后,中央王朝再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就显得从容不迫了,毕竟游牧民族很少能南侵到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不会伤及粮食生产的根基。

但是反过来,由于经济重心在南方,中央王朝要北伐塞外,从南方调集人力、物力也十分困难,这也导致北宋之后的中央王朝往往难以对外开疆拓土,比如北宋与辽的对抗,南宋与金的对抗,以及后来明朝与蒙古的对峙,中央王朝都没有力气把疆域扩展到长城北面。

(摘自“豆瓣读书” 图/高加索)

猜你喜欢
稻种粮仓王朝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粮仓
树懒的粮仓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水稻机插秧育苗催芽器研制成功
王朝梁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