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哲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思维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有感性具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心智水平,而发展学生思维是数学课程的重要指向。现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为例,探析如何让数学课堂焕发思维之光,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 创情趣之境,激思维之趣
思维是一项枯燥乏味的脑力劳动,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形式展开活动。数学思维活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需以具体形象的感知为基础,同时又要超越感知的界限,无形的思维需要有形的感知为支撑,否则数学思维将无法展开。
“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会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引发他们思考的动机,拨动他们思维之弦。思维之趣来自材料,材料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启思性,方能吸引学生眼球,刺激学生大脑,激活学生思维。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趣之境,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前,笔者发现班上的学生最近都在玩一种“换卡”游戏,游戏卡分为金卡和银卡,每张卡上有不同的图案,一张金卡可以兑换5张银卡,如果谁遇到自己喜欢的卡,就可以和同学进行等值交换。笔者没有利用传统的“曹冲称象”故事导入,也没有直接给学生出示例题,而是结合学生的“换卡”游戏,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老师听说同学们手中有许多游戏卡,老师想出高价向你们买一些卡,老师准备用20元钱买4张金卡和20张银卡,请问一张金卡和一张银卡各值多少钱?谁最先算到答案,我就向谁购买。”学生听说老师要高价购买他们的游戏卡,个个兴奋不已,抓耳挠腮地寻找答案,都想获得老师的青睐,情趣化的意境激发了学生思维之趣。
二、 搭问题之梯,爬思维之坡
陶行知说过:“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多为求解性思维,他们的思维往往是问题驱动下的思维,为了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理性的思考。有问才有思,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动力引擎,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用问题去驱动学生思维,用问题去引导学生思维爬坡。
“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惊奇的问题如同一枚丢入学生思维之湖的石子,激活了学生平静的思维世界,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摆脱了惊奇,在摆脱中惊奇的同时也使得思维进入新的境界,这就是思维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思维如同登山训练,问题就是山路中的石阶,一块块石阶搭建成思維的扶梯,让学生得以借助问题之力,实现思维的进阶。我在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用问题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爬坡。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时,老师提问后,学生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但是一下子无法解决。为了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路径,笔者设计了几个难度较低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之梯,助推学生思维的爬升:1.20元如果买40张银卡,每张银卡多少钱?2.20元如果买8张金卡,每张金卡多少钱?3.20元钱买4张金卡和20张银卡,一张金卡可以兑换5张银卡,金卡和银卡每张各多少钱?三个问题,由易到难,为学生的思维助一臂之力,让学生很快发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假设法。
三、 架体验之桥,悟思维之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维的发展不是纸上谈兵,不能靠老师的空洞讲授,也不能靠学生的凭空想象,而要依靠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亲自实践去获得真切感悟。学生思维的发展经历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从形象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需要一座畅通的桥,那就是实践体验的桥梁。
思维有法,新旧联系是思维之法,经验迁移是思维之法,图形推理是思维之法,思维方法是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常见的数学思维方法有归纳、演绎、比较、逆向思维等,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标志,是学生必备的思维素养。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获得各种思维方法。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思维方法的得来不是拜教师所赐,而是来自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得益于学生的实践体验,当然,也少不了教师的适切指导。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架体验之桥,让学生的思维提供支撑,助其悟思维之法。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时,当学生通过假设法解决了问题后,我拿出20元钱,让学生拿出金卡和银卡,和学生进行模拟购物,通过演示操作,以验证推导结果。同时,引导学生画出替换图形,借助图形进行推理。实践体验加上图形推理,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对假设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们感受到假设法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同鸟儿的翅膀,需要在飞翔中逐渐历炼,在成长中得到丰满。学生思维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泪水,这些,都是学生宝贵的学习财富。“不管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让我们立足数学课堂,指向思维训练,让数学课堂弥漫思维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