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华
梦琳找我的时候,说她先生庆阳已经搬到办公室半个月了,分明是一副宁愿离婚也不屈服的架势。可是,因为他父母而离婚,她真的心有不甘。毕竟,他们俩从恋爱到现在这么多年真的没有什么问题,少有的几次吵架,“都和他的父母有关”,只是这一次,“在父母和我之间,他竟然要放弃我!”
一个月前,得知小区有一套房子在出售,庆阳便和梦琳商量要买下来,好让父母搬过来一起住,“爸爸身体不好,妈妈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搬过来我好照顾他们。”“不是还有妹妹帮忙嘛,再说,爸妈也未必愿意来吧。”这一句话瞬间惹恼了庆阳:“我就知道你不会同意,你就是嫌弃我们家,觉得我父母都是累赘,你这个人太自私了!”庆阳的指责也激惹了梦琳:“我就不同意,不可以吗?你心里只有你父母,你跟他们过好了!”庆阳不再说什么,收拾东西住到了办公室。
梦琳说,以前吵架总有人先让步,很快就和好了。可这次不一样,庆阳借口单位忙,不接电话,就连回微信也很敷衍。“这样说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怎样的?”我希望她满腹的情绪在这里能有个出口。“特别难受,怨恨、委屈、愤怒……有对公婆的,特别是婆婆的,也有对先生的……”说着,梦琳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流,一些陈年心酸的画面也陆续呈现出来。
8年前女儿出生,梦琳的公婆从老家搬来帮着照看孩子,很多的不愉快发生了。婆婆以养过3个孩子为由,表示“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要求什么都要听她的,而且不容梦琳说任何话。有一次孩子咳嗽,婆婆自作主张给她吃了成人的消炎药。一天里,头孢、阿奇霉素、复方甘草片等4种药吃了6次!梦琳担心孩子,心中不满,说话的口气有点儿硬:“您以后不能这么喂她药。”怕自己接下来忍不住说出什么难听话,她抱着孩子回了自己房间,关门的声音有点儿重。结果,婆婆受不了她的态度,第二天一早坐车回老家了。回家后,老太太不吃不喝,寻死觅活,谁也劝不了,一连闹了3天。庆阳试探着问:“要不,我一会儿打电话,你给妈道个歉,给她个台阶下?”梦琳看不出有什么别的出路,只能照着做。这件事也总算平息了下来。
这样的事情还有好几件,哪怕委曲求全,梦琳都让事情过去了。后来,孩子上小学,因为离家很近,公婆就回老家住了。没多久,公公得了痛风,婆婆不愿意请保姆,自己一个人照顾。庆阳和梦琳就每隔一段时间回去看看,节假日也一起过,还算相安无事。可现在要住在一个小区里,“一想着要每天待在一起,我就特别有压力。”“听起来有很多不快。你都是委屈自己让事情平息下来,你有没有关照过这样做时心里的感受?”我问她。“委屈、伤心、难过、生气……”泪水在梦琳眼里打转。“在这里待一会儿,给自己多一些理解、安慰,甚至拥抱。”
正如一个心理学家所言:“处理各种情绪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人必须完全沉浸到一种情绪中去,这样事情就会有所改变。”梦琳待在自己的体验里好一段时间,慢慢地抬起头:“好多了。”然后,她继续说道:“其实,我是有支持的。先生知道他妈妈的脾气,我公公也知道,都多多少少表达过对我的理解,先生还对我能顾全大局表达过感谢。就拿喂孩子药那次来说吧,先生说他也知道婆婆的脾气,如果我不道歉,他真的不知道怎么收場。”
“所以,他们知道你的付出,并因此欣赏你、感谢你……这样说的时候,你的感觉怎么样?”“就是受一些委屈,我还是可以顾全大局的。”梦琳跟我讲了关键时刻,比如庆阳姥姥去世,她如何和他一起;庆阳妹妹的孩子生病时,她如何帮忙;她如何在经济上接济庆阳的弟弟……“不管他怎么说,我确信我对这个大家庭是有贡献的。这让我感觉到力量。”
“你不止一次说起你的委屈,它在向你要一些什么呢?”“理解吧。也许,我需要先生更多的理解。” 说起这个她有些伤心,说庆阳那里好像有一个按钮,只要一说他们家谁的一点儿不好,他就会马上跳起来。
庆阳出生在郊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里很穷,他回忆七八岁时吃油炒咸菜都觉得很美味。在他的记忆里,爸妈总觉得村里人有意欺负他们,从小教导他们要争口气给外人看。也许是抱团取暖的缘故,他们家人之间好像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亲情。结婚后也是,庆阳总念叨,爸爸怎么了,妈妈怎么了,妹妹怎么了,弟弟怎么了……公婆在家里住的时候,他天天抽出时间和他们聊天;不住在一起的时候就天天打电话,差不多周周开车回家。村里的亲戚邻居都夸庆阳是孝子。
“您知道,作为大孝子的妻子要付出多少吗?您说,我是嫁给了他,还是嫁给了他们家?”我点点头:“一定付出的不少。”然后问她,对她来说,嫁给他还是嫁给他们家的区别在哪里?梦琳想了想,说父母有意无意给她灌输的观念是,找对象“就是看中一个人”,“你和他过日子又不是和他父母过日子”。所以,当初并没有太多考虑他的家庭,现在却发现家庭是一个根本绕不开的话题。我同意:“是,他的背后有他的家庭,就像你的背后有你的父母一样。”
梦琳说:“那不一样。”然后,她拿起一支笔,在纸上画了5个人代表他们家。她说庆阳的理想是,结婚后把她也拉进去,变成第六个人。“而我的理想是”,梦琳在另一张纸上画了两个离得很远的圈儿,一个圈儿里是先生的父母、妹妹、弟弟,另一个圈儿里是庆阳、她和女儿。然后她补充说:“结婚后,我和我父母的联系可不像他们这样密切。”
“看着这两张画,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梦琳看着先生的那张:“拥挤、憋屈、不自由……”然后看着自己的这张:“好像……也有点儿不太对劲儿。”“你和先生核对过吗?这是他理想的画面,还是你以为他理想的画面?”我问。“没有。”梦琳继续看着这张画,“好像,这也不是他想要的……他应该也是更愿意有我们自己的家的。”她回忆起很多的画面,先生对自己这个小家的依恋、保护,不止一次地说过,无论多好的地方都不像在自己家的床上睡得踏实……
她试着重新画了先生的理想画面:两个圈儿,一个圈儿里是他的父亲、母亲、妹妹、弟弟,另一个圈儿里是他、梦琳和女儿,两个圈儿的距离比她的近很多。看着两张“理想的”家庭图画,梦琳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还是看到了希望。原来,我们的画差别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只不过,他的距离近一些,我的远一些。”
我提醒她吵架时她的画面,一个圈儿里庆阳和他的原生家庭在一起,一个圈儿里梦琳和孩子在一起,“我不止一次听到你说‘他们家‘他们家。”梦琳点点头:“先生最烦我说这仨字儿,他会反过来对我说‘你们家。”说完这句话,梦琳沉默半天,很动感情地说道:“我们家,他们家,原来,我俩和孩子才是一家啊!”然后,她说要和先生好好谈谈,决不会轻易拆散他们的小家庭。
“我可以这样理解吗?你有可能同意把房子买在一起?”看梦琳点头,我和她核对:“这和之前的委曲求全有什么不同吗?”“有,我好像也愿意这样做……我们的小家、他父母的家、我父母的家,有距离又以情相系,就像有一条线相连,也是我想要的。可能先生的那条线会粗一些、短一些。”她坦言,距离太远,她也不舒服。她说婆婆就是脾气差、气量小,其实特别勤劳,也特别善良。就像这两年,她一个人照顾公公,从不喊苦喊累。她甚至感觉,公公婆婆会不同意儿子贷款给他们买房子。
“他也要求你和他父母之间的那条线,和他一样粗一样长吗?”梦琳很快摇摇头:“没有。先生说过,父母养大他们仨太不容易了,他愿意多做一些才心安。在这个方面,他不要求我也一样。”梦琳说,当年认识他的时候也是看中了他这些优点:人好,孝顺。然后梦琳接着说,他对他们的小家其实也挺操心的。
我问她可能的话,需要在和公公婆婆的关系中做些什么调整。她想了想:“有一点儿空间吧?就是想多一些自由。”我问她,如果把房子買到一起,有可能给自己一些空间和自由吗?她肯定地点点头,说其实过去在一起住也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用心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自己关门干点儿什么的时候,公公婆婆出门散步买菜的时候……”然后说就算房子买在了同一个小区,毕竟不在同一个屋檐下,应该是可以的。我说:“所以,你有很好的经验,在一起既以情相系,又有一定的界限,彼此都有独立空间和自由。”她说,这正是她想要的。
我们总是说,婆媳关系难处,难就难在这个度的把握,太近、太远都会是伤害。其实,何止是婆媳,和我们亲近的任何人,包括父母、配偶、子女,不也是如此吗?我们在一起以情相系又有界限地彼此独立,在动态的平衡中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