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幸福而争吵

2019-04-12 03:08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限制性伴侣模板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不要吵架,不红脸的夫妻才是最幸福的。可是,争吵真的是一件完全负向的事吗?其实,错的不是争吵本身,而在于争吵的方式。只要吵对了,就能越吵越幸福。

本期策划,我们将分享几个吵架技巧,勇敢面对问题,增进与伴侣的沟通,带你一起为幸福而争吵。

在学习如何为幸福而争吵之前,我们要重新认识下“争吵”这件事。

亲爱的,不要害怕争吵

在亲密关系里,很多人是害怕争吵的。一來,相敬如宾的美满婚姻模板早已深入人心,吵架成了不幸福的代名词。即便有矛盾,两个人也要假装一团和气。二来,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当伴侣指责自己时,我们会感到被否定。与其因为争吵而失望、痛苦,不如干脆不让争吵发生,能忍则忍,能躲就躲。

可是,不争吵就代表冲突不存在吗?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早已暗潮涌动。内心的委屈和不满没有及时疏解,问题只会越积越多,一旦爆发,便如洪水猛兽般猛烈。由于此前完全没有经过争吵的洗礼,一言不合便是一记绝杀:离婚!而那些偶尔小吵小闹的夫妻因为经验丰富,在重大冲突前反而能冷静处理,转危为安。

事实上,争吵是亲密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互动。每个人都是带着不同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进入婚姻的,小到被子怎么叠,大到金钱怎么理,都各有各法。因为有不同,难免有争执。争吵完,我发现你那么做挺好的,那我就接纳你的,放弃自己的;试了之后发现不行,我就拒绝你,坚持自我。这是一个彼此增进了解的过程,既有自我反思,改变自己,接受对方;也有自我表达,坚持自己,树立界限。在了解自己和对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靠得更近,走得更远。

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个为幸福而争吵的模板。这个模板包含6个技巧,它们是一串连锁反应,但你也可以依次或单独使用其中某一个。

一、唤醒渴望

为幸福而争吵的模板

我们之所以会争吵,往往是因为某种需要未能得到满足。你责怪伴侣买了红色的沙发,因为你很讨厌红色。可如果我们只提自己的要求:“我不想要红色沙发”,争吵就会陷入死循环,因为当争吵聚焦在“想要”某个具体的东西时,往往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因为不喜欢红色,只有把沙发换了才能让你高兴,但对方未必同意。就算对方同意了,是否心甘情愿也未可知。

而相较于“想要”,背后的“渴望”则更为宽泛,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满足的。指责伴侣买了你讨厌的红色沙发,你真正渴望的是想让他承认你很重要。那么,解决的方法就多起来了。未必一定要退换沙发,可以告诉他你的感觉被忽视了,当委屈被看到时,矛盾也就化解了;也可以在日后调整,或是做一顿你爱吃的清蒸鱼,或是其他任何能让你感觉到被重视的言行。理解你想要的那些东西为什么对你很重要,比你能否得到那些东西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唤醒渴望,你可以在争吵过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行动:

1.导火索:是什么引发了这场争吵?

2.感受:我刚刚有什么感觉?我是否还在逃避别的渴望或感受?

3.渴望:隐藏在争吵背后的深层渴望是什么?我真正希望发生的是什么?

4.分享:与另一半分享自己的渴望,以及你发现的比争吵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二、紧密互动

仅仅发现渴望或只是表达出渴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展开争吵来满足自己的渴望。在与对方全面交战的过程中,陈述观点、提出需求、表达愤怒和怨恨,有意识地触碰彼此更深的渴望,同时展现肯定、幽默等积极面,然后调整方向,找到解决冲突的路。紧密互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确保互动时的安全性。

1.突出积极面:进行积极、亲密、有意义的互动,充分表达,积极回应(负责、幽默),发现争吵背后的渴望(包括自己的和伴侣的),在此基础上承担责任,做出改变。在表达上需要注意:

①肯定对方的付出,如“我知道你很辛苦,但你晚回来,我真的很伤心。”

②看到对方的合理性,如“说好了看电影,他接个电话就走了,我知道他必须去履行其他社会责任。”

③尊重对方,允许对方和自己不同,如“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留下来看电影,但我允许他和我不一样。”

2.弱化消极面:消极面主要包括几种表现—遇到问题就逃避,比如直接走开或沉默不语;凡事只想着维持和平,比如事事小心,尽量避免冲突;虚假互动,比如总是聊一些家务琐事或是别人的事,不能敞开心扉进行深度交流;采取破坏关系的行为,比如总是批评、侮辱伴侣,对伴侣充满轻蔑等。在表达上需要注意:

①不要说狠话,如“离婚”。妻子一吵架就说要离婚,有一天丈夫真的提出了离婚。妻子很委屈:“我那是气话。”丈夫却说:“可我却一直在做离婚的准备。”

②不要把战争扩大化,如把父母拉下水。比如,丈夫每次吵架都找岳母,岳母批评女儿。妻子也不甘示弱地找了婆婆,婆婆又来批评儿子。一家人吵得不可开交。

③不要说绝对的话,如“总是”“从不”。

消极面和积极面就像天平,哪边多,就会倒向哪边。不妨记录下自己进行积极互动和消极互动的次数,有意识地增加积极互动的练习,从而让争吵更具有创造性而非破坏性。

3.每一方最多对现状承担50%的责任:争吵发生时,我们是一个整体,谁都不是无辜者。可能是他先挑起了争端,而你不停地翻旧账,他恼羞成怒;也许是你做错了事,但他得理不饶人,你只能强词夺理。所以,当争吵发生时,一定要问一问自己:“是我的什么导致了这个局面?”

4.双方都对获得幸福和满足感承担100%的责任:幸福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我们不能指望对方做些什么,而要自己承担起责任。问问自己:“我想通过争吵获得什么?”如希望对方多分担些家务等。“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可以做什么?”如主动表达诉求、制定规则等。

5.保持坦诚,承认事实:在争吵时,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很多真心话,但很显然,没有谁愿意承认这一点。但奇妙的是,当一方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之后,争吵往往也就结束了。

①承认自己的有限性,当对方指出自己的不足时,不辩解,坦然承认,如“你说得对,我就是爱哭。”

②袒露自己的软肋,放下戒备,才能得到对方的关照,如“我特别怕你生气的时候那样看着我,我就会拼命保护自己,忍不住攻击你。”

③暴露自己的雷区,在触雷前做好预防措施,如“我妈总爱说我窝囊,你一说这个词,我就会炸毛。所以,以后可以不说吗?”

④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嘴硬抵赖,越是负隅顽抗,越是没完没了,如“这件事确实是我不对,但我很不喜欢你的语气。”

6.争吵的目的是有所收获,而非表达反对:争吵的时间越长,我们越容易忘记初心。妻子在写稿,告诉丈夫要安静些,结果对方“啪”地把门关了,两个人就吵了起来。妻子希望丈夫能够尊重自己,可吵到后来却变成了:“你以前不也这样吗?”继而互相指责:“你怎么这么没家教?”早已忘了刚才到底在为什么而争吵。所以,我们一定给自己一个提醒,“我之所以争吵是因为……”“我的目的是要获得……”吵架时,记得停一停,把争吵拉回正轨。

7.预设对方是出于好意:争吵时,对方难免会表现得尖酸刻薄。于是,我们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方哪里做得不对,甚至认为对方没做过一件好事。妻子和丈夫正在冷战中,妻子说:“你一天没陪孩子了,去陪他洗个澡吧。”丈夫很生气:“刚才嫌我不做家务,现在又嫌我不管孩子了是吧?把我累死你就高兴了!”可事实上,妻子只是想打破僵局,同时给丈夫一个陪伴孩子的机会而已。当我们聚焦在对方的不好时,就很容易忽略对方的好。只有预设对方怀有好意时,我们才能够减少对抗,为理解和同情提供空间。

三、揭露问题

正如很多人未能发现争吵背后的渴望一样,很多夫妻总在为同一件事而争吵,而且,每次争吵都毫无新意,情节相似,结局雷同。妻子还是那么爱乱扔衣服,丈夫依旧会为此暴怒不止,两个人还是吵个没完没了。如果只看到表象,结果就是如此令人沮丧。所以,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为什么妻子乱扔东西会让丈夫焦躁不安,而妻子毫无秩序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或许是某些限制性观念,如觉得丈夫喜欢干净的房间超过爱自己,而这意味着“我不重要”;也许是未解的心结,如乱糟糟的房间会让丈夫联想到父母的争吵,感到不安和恐慌。

当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伴侣后,就会察觉到自己的某些反应与当下发生的事并不吻合,也能看清楚究竟是什么引发了争吵。当你意识到彼此内心深处的渴望后,就不会一味地要对方做出改变,而是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在关系中获得成长。

想要找到争吵的真相,可以这么做:

1.感受:以前有过同样的感受吗?何时?何事?这是一种限制性观念吗?

2.思想: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它引发了我心底的哪些未解心结?

3.分享:与另一半分享你在揭露问题时的新发现。

四、解放自我

找到了争吵的真相后,就要把自己从限制观念以及行为定式中解放出来,发展出新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可以给自己规定任务,尝试采用新的行为方式,如“下一次我怎么做才能有不同的表现?”也可以想象使用不同行为方式的场景,如“发生了某种情况,我怎么做效果会更好。”

这里选取一个最常见的“我不重要”的限制性观念作为参考。先对这一限制性观念进行赋能,告诉自己“我很重要”。问问自己:“如果我相信自己很重要,我会怎么做?”如每天至少要求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次;每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喜好5次;记录下能证明你很重要的事,包括你每天做的重要贡献以及伴侣为你做的积极的事等。实施这些行动,并记录你在采取行动后的感受。

五、重建矩阵

很多旧的观念和模式大都根基深厚,所以我们要为不断解放自我、改变固化和错误观念而制定计划和战略,是“解放自我”的升级版。这里有个小技巧,可以使用“如果……就……”的句式,像“如果我感到愤怒,就马上停下来,确定自己渴望的是什么,同时看看是什么触发了我。”“如果我的伴侣与我分享某事,我就有意识地去注意他的感受和想法,告诉他我从自己的角度看到了或听到了什么。”认真实施计划,经常做并坚持做。只有不斷挑战限制观念,才能建立和稳固新的观念和模式,从根本上改善关系。

六、坚持行动

坚持行动意味着,每当争吵出现或者你发现自己在逃避时,就需要运用以上某些或全部技巧。

结婚十多年来,我和唐铭一直在为同一件事争吵不休:“为什么你不能早点儿回家?”每次晚归,他都有各种理由,加班、聚会、应酬等。我觉得这些都是借口,对他一通指责。有时他不甘示弱:“别人都能去,我怎么就不能去了?”有时他也会服软:“好好好,明天我早点儿回来。”却从来没落实过。于是,他继续晚归,我继续生气,或互不理睬,或唇枪舌剑。

为幸福而争吵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件事困扰了我许久,也让我身心俱疲。为什么这么小的一件事,我会如此在意?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他都不能有所改变?当我了解了为幸福而争吵的模板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寻找答案。

那天,我们又大吵了一架。我给他打电话:“什么时候回来?”他说:“马上。”我以为的“马上”也就三五分钟的事儿,就开始做饭。然而,饭快做好了,仍不见他的人影。“到哪儿了?”“路上呢,很快就到了。”我觉得他完全没把我刚才的话放在心上,有些生气:“很快是多快?你怎么这么没有时间观念啊?”“有事耽搁了,马上就到。”又是“马上”,我心里已经在憋火了。

眼见着饭菜都凉了,他还没到。我抓起电话大声吼道:“你怎么还不回来?我都快饿死了!”“要不你先吃,别等我了。”等了他那么久,居然说这种话。“唐铭,你心里还有这个家吗?”“不就是晚了一点儿,至于吗?”我觉得他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质问道:“晚的是一点儿半点儿吗?5点下班,这都6点半了还没到家!”“没办法,加了一会儿班。”

又是这个借口,我怒不可遏:“一天都干不完活儿,非得等下班加班吗?”“咱能不能讲点儿理啊,工作性质不一样,领导交代能不干吗?而且,你以为我愿意吗,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这个家!”说到这个,我就更来气了:“就你辛苦?我工作了一天还不是一回来就扎进厨房,为这个家张罗了一桌子饭?”我越说越气,忍不住抽泣起来。

以前故事进展到这儿,我通常会把自己关进书房。等他回来之后,要么两个人再吵一番,把那些车轱辘话再说一遍,不了了之;要么他主动服软,保证下次不再犯,而我明知是空头支票,也只能草草作罢,坐等同样的煎熬再次来袭。这一次,我决定重新审视整个吵架的过程,寻找背后的真相。

“是什么引发了这场争吵?”他又回家晚了,又开始说那个熟悉的理由。“我有什么感觉?”很愤怒,怎么就他那么忙呢?地球离了他就不转了吗?“是否还在逃避别的渴望或感受?”除了愤怒,更多的是委屈。他知不知道,我一个人在家等他有多无助和不安。“隐藏在争吵背后的深层渴望是什么?”其实,我也不想和他吵,我只是希望他能早点儿回来陪着我。

“以前有过同样的感受吗?”一个熟悉的画面逐渐映入眼帘。小时候,爸爸工作忙,我被托管在邻居家,每天就盼着他能早点儿下班来接。以为他一回来,就可以陪我骑小车了。爸爸不在的时间里,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焦急地等待,不停地催促、张望。我们两家挨得很近,房子之间连着一条铁丝。如果我家的门开了,铁丝就会发出声响。所以,只要一有声音,我就会急忙张望,看看是不是爸爸回来了。可每次他都回来得很晚,陪我玩儿的时间也少得可怜。我想,爸爸大概是不愛我吧,不然,他怎么不像邻居叔叔那样早早回来陪自己的女儿呢?

唐铭和爸爸很像,沉稳、内敛,却也意外地像他一样忙碌。我就像一个无助的小女孩,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不停地催促。如果他没有按时回到家,我就觉得很没有安全感,觉得他根本不爱我、不在乎我。原来,我把对爸爸的渴望投射到了丈夫身上,希望以此来弥补童年的缺憾。可是,爸爸是爸爸,丈夫是丈夫,他们根本不是一个人。

但不管怎样,回来的晚是事实,而在我看来,这件事就意味着不爱。“这是一种限制性观念吗?”回想起来,不管回来多晚,爸爸都会陪我说话讲故事,有时还会带很多好吃的。唐铭虽然不能每天准时回家,但情人节、结婚纪念日他全记得,而且都会和我一起度过。这些不都是爱的证明吗?只是,工作有太多身不由己,而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爱我。那一刻,我恍然大悟。

我决定把这个新发现分享给唐铭,于是,主动打破了冷战局面:“刚才我那么歇斯底里,你是不是觉得我很不讲理呀?”他吃了一惊,犹豫地点点头。我继续说道:“那你想听听我的故事吗?看到你晚归,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我主动向他揭开童年的创伤,告诉他我是那么害怕孤单,又那么渴望被爱,以致口不择言;也向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不该让他为我的情绪和幸福负责……

当我变得柔软时,唐铭也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边听边点头,还不时地纠偏和补充。虽然仍有不同的意见,但却是我们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探讨争吵背后的东西。突然,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其实,你一吼我,我就会想起我妈。小时候,弟弟一哭,我妈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吼我,好像都是我的错。那是我妈,我惹不起,只能忍。可咱俩是平等的,怎么也惹不起了?所以,你一吼,我就会忍不住跳脚,只是想让你相信我,也看到我的好……”原来,我们都曾是受伤的小孩。可现在,我们都长大了,是妻子,是丈夫,已经有能力为自己做些什么了。

我给自己制定了几个任务。第一,降低期待。唐铭5点下班,正常6点能到家,我把这个时间后移至6点半。第二,打破“我不被爱”的限制性观念。每天满足自己一个小愿望;记录一件唐铭为我做的积极的事。第三,改变行为模式。减少催促的次数,从10次减少至9次、8次,以至更少;想要打电话时,及时喊停;让唐铭帮忙监督和提醒。第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焦点转向自己。保证自己不饿肚子,做好之后先吃,等他回来再热;用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填补等待的时间,周一敷面膜,周二按摩,周三画画……

计划很好,落实很难。尝试这个方法的两三年间,会有争吵,也会破功。每当此时,我就会认真地把这些技巧再翻出来,坚持去做。有一天,我正在看电影,突然听到唐铭说:“我回来啦!”我还纳闷:今天他怎么回来这么早啊,我还没玩儿够呢!事实上,当我发生改变之后,唐铭真的回来的越来越早了。

猜你喜欢
限制性伴侣模板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萌趣伴侣
亲密关系可以激发欲望
把握数学解题模板,轻松做题一二三
SOLIDWORKS Electrical清单模板定制方法
封闭自己的伴侣,到底在害怕什么?
文档提效 用好WPS模板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常见易错题例析
定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