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中实现“小我”到“大我”的升格

2019-04-12 00:12李华妹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青春

李华妹

《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段经典论述将国家、家庭和个人连接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了由个人到家庭,由家庭到社会,由社会进而到国家的“家国情怀”。

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题紧系时代的发展轨迹,在浓烈的时代气息下重拾“家国情怀”,给那些停留在关注小我生活圈,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敲了一记警钟。学生们倏尔明白了当今时代所选拔的人才,应该是能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自豪感,更能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大时代的深刻关联的。在最关键的一次作文亮相中,怎样摒弃浅薄空洞的大话套话,如何在作文中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突破,写出有实质内涵、大气凛然的文章来,成了学生作文升格的难点。

以下面作文题为例:

一百年前,我们的祖辈在《新青年》中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五十年前,我们的父辈在《青春万岁》中高歌:“我们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从来不淡漠”;今天,我们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我做主/再不疯狂就老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49分作文:

在何处安放青春

(标题用一个疑问词“何处”,提出问题,文章的指向性很明显,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近日,第二十一届“新概念”作文比赛又轰轰烈烈拉开了帷幕。随之而来的是逐渐热门的关于青春的讨论。无论是一百年前还是今天,我们都不曾停止宣扬青春的活力,表达自己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这才是青春该有的特征,才是盛唐气象里提到的少年精神。

(观点的提出还算明确,对青春的理解,语言上不够简洁精练,立意停留在对青春的基本理解,着实尚浅。)

然而,在当下的青春文学里,以“新概念”为特定代表,我们看到的却是被扩大的青春期特有的叛逆、自卑;“佛系少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悄然盛行。也有作家坦言,在“我们”身上,似乎还从未曾见过“今宵酒醒何处”的洒脱。青春像是锁进了重重的围城里,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也不能进来。

(直指当今社会青年的问题,引人思考,思路值得肯定。可是文章铺垫有些冗长,中心论点迟迟不见,标题提出的疑问,答案依然模糊。)

这实在是无法想象的。我们不应该让青春的激情掩埋在颓丧的氛围之下,而是要合理地运用。既然对青春已有了类似“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提出的疑问,我们作为青少年就应积极做出回应,去除多余的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以阳光姿态重新书写“青春”二字。

(“终于”间接回答了标题的疑问,中心论点略显底气不足。作者的思路受到了束缚,在“小我”的圈子里游弋,中心论点也只是提出“我”作为一个个体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未来和青春,并没有更高远的立足点。再漂亮的文字,也胜不了思维的深刻。)

林庚先生曾提过,他以为盛唐诗里敢于开拓的雄浑气象,最适宜诠释“少年精神”。当下社会的繁荣,也最适宜我们一展抱负,而不是蜷缩在角落里得不到阳光的照射。青春可以伤感,可以叛逆,但不可以有朝气的缺席。我们要有对梦想“踏浪碧海豪情在,又见东风卷潮来”的豪情,对学术研究抱有“此生终独宿,到死誓相寻”的决绝,也要在激情燃烧里思考如何追索真实,“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在适合处安放自己的青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在诗中书写自己对边塞急切的向往,我们是否也应该趁青春挥洒拼搏的热血,冲破叛逆、自卑的桎梏,高歌青春万岁?这是他的向往,也是未来对我们的期盼,我们对于未来的渴望。

(怎样才是阳光的姿态?上述两段分别从“有朝气”“拼搏”两个关键词阐述,采用并列式结构,我认为这是作文中慎用的结构,有朝气、拼搏是大多数人都会写的点,两者没有明显逻辑关系,依然没有跳出“小我”的牢笼,显得平淡、乏味。)

剔去过多的忧郁,过滤掉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我们才可能以梦为马,随处可栖,才会使青春在适合处安放。

(升华段落看似干净利落,实则就是简单的重复。没有思想的升格,没有震动人心的力量,行文整体就是简单的“何处安放青春”,要“有朝气”“拼搏”,毫不精彩,更谈不上深刻。)

60分作文:

少年安得双全法,不负春光与河山

(一个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高度概括文章的主旨,为文章的结构做好指引,又不失隽秀飘逸。相比上篇提问式的标题,观点型标题更胜一筹。)

百年沧桑,风云变幻,从尘埃里到九霄上,代代国人用青春书写大国崛起之华章。如今海晏河清、太平盛世,少年的视野一览无余,寰宇四海,可少年人的心却小了,小得只能塞下数十年的独自悲欢。

(开门见山,针砭时弊,把青年放入时代的洪流中,立意上就先为取胜,单纯的“小我”已然不复存在,“大我”的光辉指明行文方向。段首就一针见血,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审视与反思。)

一百年前,山河动荡,陈独秀振臂高呼,教人奉献家国;五十年前,开天辟地,冰心老舍教人拥抱生命;今天,飞黄腾达,韩寒冯唐教你纵情光阴。从过去望回现在,挥霍青春的资本多了,报效家国的情怀却少了。

(回扣材料,指出问题,“家国情怀”的立意光辉以及作者文采洋溢的表述让人跟着他的问题剖析根源。)

不能怨青年心胸狭隘,是时代的洪流一往无前。炮火纷飞时需要青春为剑,换万家长安;百废待兴时需要青春为帆,革千年沉疴;海内升平时需要青春为色,渲百花齐放。

可哪怕在这大好前景中,我们步步回首,却仍是心惊于家国情怀的没落。高晓松曾批判如今的清华学子利欲熏心,关心高薪优待甚于关心民族未来。《无问西东》所歌颂的清华精神,何嘗不是对山河热血的苦苦挽留?中华之希望,全在我少年。少年若被纵情声色的糜烂青春腐化,先烈根基迟早付诸东流。少年人需要明白,青春蹉跎于名利只是过眼云烟,青春泼洒于山河才是万古青山。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不能怨青年心胸狭隘,是时代的洪流一往无前”。作者把个人命运放入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发展自然与时代休戚与共了,大气、深刻。反述当今时代家国情怀的没落,彰显作者对时代的叩问与反思,同时为后文的“怎么办”做了完美的铺垫。)

济慈曾道:“只有一种人能登上巅峰,就是以世界的苦难为苦难,并为之日夜不安的人。”不负韶光,不负河山,二者并非不可双全,国之荣光便是己之骄傲。

不负春光,需你我潜心修炼,汲取日月光华。前有张居正一卷策论令考官拍案叫绝,却被顾璘意味深长一笔勾销,在乡野辗转数年方识得民间疾苦,便向第一首辅的宝座策马奔腾。后有秦玥飞用博士证书折返农家小径,身为小村官,感动大中国。青春不是挥霍的筹码,而是构筑神殿的基石。圣埃克絮佩里用上帝的口吻警惕世人,“只有领略过沙漠,才知道要塞的意义”。只有默默沉淀,方能明了青春之所向。

不負河山,需你我抛却私心,追溯往圣先哲。中国不只是东亚版图上的一片土地,是生长了千年,用血泪浇灌的成林独木。触摸前人的痕迹,感之所感,思之所思,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便从心间缓慢生根。如何呵护这份情怀,需去先辈的青春里寻找养料。“他日抗战胜利,你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若有波涛如山,便是我来见你了。”如此行动胜却空谈报国的千言万语。徜徉历史的波涛,为你我寻求动力。

(解决问题之道标题已经做了明确回答,这两段具体阐述。“不负春光”到“不负河山”本身就是递进关系,是层层深入的。比起简单的并列,用这种结构方式以及思维模式,作文升格不止一个档次。)

这绝不是日渐消沉的一代,而是枯木逢春的一代。少年定能拨开云雾坚定立心,用春光书写大好河山,两全其美,岂不快哉?

(结尾扣题,似乎也是简单的回扣和重复,可是此文胜在一出场就冲破了惯性思维的桎梏,更是因为作者怀藏“家国情怀”,他站在了立意高处,用一种俯瞰的姿态来一一解读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娓娓道来,结尾自然无须繁杂,回扣就已完美。)

【结语】

现代中学生在写作文时普遍存在文一这样立意浅显的问题,即使语言表达不错,结构严整,也无法有出彩的分数。反观文二,由“小我”到“大我”,由“小家”到“大家”,由“个人”到“集体”的这种升格思想深入人心,才会有发人深省、让人叫绝的立意。希望大家提升境界,用深刻缜密的思维来剖析现象,用长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襟来看待这个世界。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青春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谁咬得更厉害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