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依葫芦画瓢学作文

2019-04-12 00:11仲学文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破解素材难题

仲学文

[摘 要]怕作文成为小学生的共同现象,究其原因不外是小学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作文时常常碰到缺乏写作素材、口语转换成文字能力差、不会谋篇布局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循序渐进,用依葫芦画瓢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学会对作文谋篇布局,选择素材,运用语言文字等等,以让自己的作文内容新颖、表达流畅、文采飞扬。

[关键词]破解 ;小学生作文;难题 ;素材;技巧;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90-0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但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学的科目,写作文也是学生们最难熬的时段,甚至有抵触的心理。怕作文成为小学生的共同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少、三低”,即:经历少,头脑中没有可用的作文素材;阅读少,找不到描述人、物的合适语句;识字少,作文时好多要说的话,需要用的字写不上来。文化底蕴低,题意判断不准;谋略能力低,思路狭窄不会谋篇布局;文字表达能力低,口语难以转换成书面语。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教小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写作文 。

一、“三步走”破解谋篇布局之难题

提到审题立意,学生们往往是看到题目就不知所措。教学中,我从破题入手,围绕破解命题的关键词——逻辑关系——领会关键词的含义的立意审题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审题。首先引导学生拿到命题后,就要思考要我写什么,然后确立文章的核心观点、中心思想,理清在文章中我要赞扬了什么、揭露了什么、阐述一个什么观点。其次是在明确立意后,要努力收集与命题相关的素材,分析素材,取舍素材,合理使用素材。第三就是合理做好文章布局。如:记叙文以描写人物的经历、变化、行为或事物的原委为主线,按发展顺序,以情节为脉络予以描述;说明文的构思,要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的要领,有的放矢务求解说清楚、有条理;议论文则要在构思,理清思路上下工夫。

二、抓要点,不断累积作文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建筑材料,造机器需要工业原材料一样,有材料才能造成机器,才能盖起楼房。有好材料才能造出尖端产品,才能盖起精品大厦。可见素材对于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小学生由于阅历浅,知识积累贫乏,能用于作文的素材少之又少,每每作文时就像无米做饭的家庭主妇一样无奈。

为了让学生的脑海中有丰富的文化积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书。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教学时,我在组织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有意识地记忆书中对有关人物、事件、自然景观等等的描述,有意识地熟记名言名句,借以丰富作文素材。如在教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的一文时,就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寻找路旁那颗橡树的形状,以及工人和工程师如何对话、工程师如何改变道路走向以保护路边的那颗橡树的。并引导学生比照课文虚拟保护自然的同样场景,启发学生对这类事物的描述思路。二是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老先生告诉我们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汲取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小学生只要留意观察,并把观察的事物加以提炼、归纳,就能写出生动的作文。三是组织学生竞赛式交流各自的所见所闻、读书心得、名言名句等,让他们在兴趣中汲取更多作文素材。

三、巧训练,夯实学生书面语言的能力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口语是口头叙述事情、表达思维的交流方式,书面语言则是用文字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交流方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不是两个平行的语言表述系统。小学生口语交流刚刚是人生的起步阶段,而文字语言的能力就更匮乏了。因此,教学中在训练学生口语准确表达的基础上,更要在把口语表述转换为文字表述上下工夫。我在教学中的主要做法:一是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好稿子发言,让他们在阅读自己的发言稿中,提高文稿表述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查字典的技巧并养成习惯。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查字典时,不光要熟悉拼音和书写笔画,还要讲出该字的原意及引申意义和用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三是充分发挥教材中“例子”的作用,因势利导,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学中要让学生以文本中的例子为样本,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燕子》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我以这段为例子,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身边春天的景色,学生受益匪浅。四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心理学家布盧姆指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兴趣才能乐学,有需求才有动力。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手段,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训练、理解文本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有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才会更上一层楼。

四、授技巧,让作文读起来更顺畅

优秀的文章总是内容新颖和表达流畅、文采飞扬的。如果只是立意新颖而表达缺陷多,就算不上好文章。小学生的作文则大多败笔于内容和表达都有欠缺。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流畅呢?我认为教师就要抓住细节授技巧,要做到“三个要”即:一要参与学生写日记。小学生写日记就是为作文练笔,为了防止学生的日记写成流水账,教师和家长应该参与学生写日记。如先让孩子把他们和小伙伴们的游戏、外出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校外观察到的小事、自己的各种感想等等,先用口语形式和家长或老师交流,家长或老师给予提示和理顺后,再写出来,由此促进孩子叙述事情的能力逐渐提高。二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会描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好多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找不到事物的特点,因此而无法描述。这就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如我在引导学生描写人物的“笑”时,除把人的笑容分成大笑、傻笑、微笑、奸笑、偷笑等等外,还引领学生注意人们笑时眼睛的变化,嘴巴的形态、面部肌肉的表情、笑声的感受等等,让学生在描写时得心应手。三要指导学生构想好作文的提纲。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学生在作文时为了赶时间,草草地规划一下提纲便动笔,边写边想,往往造成语句不连贯,文章不流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作文前,对命题除了要有大的框架外,还要把作文的具体内容简单规划出来,即大框架下还有小思路,也就是在那一段中我要写哪些内容,提纲细了写作就能一气呵成。这些技巧看似平平,却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影响,亟待我们去深耕。

总之,小学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作文对于他们来说有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感觉,犹如一个人进入陌生城市又没有地图一样摸不到东西南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用依葫芦画瓢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亦步亦趋地步入写作的殿堂。让他们能从容地拿起自己的笔,抒发内心的情感。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破解素材难题
借调难题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公司僵局的破解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破解”八项规定,民间“智慧”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