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2019-04-12 00:13凌一萍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衔接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123-02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其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很多学生动手能力差,数学应用意识不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意义,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衔接教学与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和实用性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相近,学生主动接纳知识的程度便越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教学,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前提。教学时,教师既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应用“藏”在数学情境中,更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多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学生熟悉的交通标志、红领巾、金字塔、帐篷等(这些物品均为三角形状)引出三角形图形,然后通过“摆一摆”“拉一拉”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三角形稳定性的价值和实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牙签或小木棒等动手搭一座斜拉桥,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修补摇晃的桌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想到运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性质,在摇晃的桌椅下边斜着钉一根木条,从而使桌椅能够“站”得稳。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运用数学的价值,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快,掌握得牢。

又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跟学生聊一聊压岁钱怎么花。提问学生:如果将没有花完的压岁钱存入银行,一年可以得到多少利息?这样的问题体现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这样的数学应用随处可见,时时发生,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衔接起来,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二、在生活中提取素材,教学中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往往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学习素材,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认识》的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于1分钟到底是多长时间没有确切的概念,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素材,帮助学生感受1分钟有多长,如让学生尝试在1分钟内可以做多少个仰卧起坐、1分钟内能走多远、1分钟内可以做几道数学题等。

又如,学习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后,很多学生有疑问:我们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有什么用呢?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哪些物体的侧面积会用到这个公式?学生讨论后会发现,各种管道(水管、通风管等)的表面积需要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这样教学,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在无形中渗透了数学应用思想,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方面十分薄弱,这与学生不会发现数学问题有关。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假如学生无法找到数学问题,就无法实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是关键。那么,教师要怎么做呢?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让他们面对有意义或与自身相关的问题”,不能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割裂开来,而要让学生直接面对现实生活问题。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与数学学习相结合,对它们进行分析。这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与长方形的周长有关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3-4人为一组,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尝试测量黑板的长与宽,算一算做一块黑板需要用多少材料。或者要求學生给校园花圃设计一段围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围栏?算一算需要用多少材料才能制作出围栏?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既省材料又美观大方?最后,选出经济实惠、性价比高的设计方案。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在习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当属数学习题,而解答习题的过程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形式。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发现习题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规律。一般来说,教师为学生编制的习题是封闭式的,学生做习题的过程也只是一个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求出正确答案的过程,这其实是忽视了学生的突破性和创新性。笔者认为,教师在教会学生理答的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比较、分析和总结,特别是根据习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先从习题提问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正确理解题目中的问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例如,学习“乘法的意义”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计算题:7+7+7+7+7+7等于多少?当学生计算出得数是42后,教师可以对题目做一些改变,变成:等式7+7=7×7是否成立?为什么?学生观察讨论后给出了答案和理由:第一是从意义出发,一个表示2个7,一个表示7个7,所以是不相等的,等式不成立;第二是从计算结果来看,7+7=14,7×7=49,计算结果不同,所以不相等,等式不成立。教师通过对题目进行变式,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乘法与加法的异同,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迁移运用。学生通过解答题目,不仅巩固了乘法的意义,使知识得到迁移运用,而且锻炼了数学思维,在形成问题意识的同时,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有意识地进行渗透,让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由不自觉的状态变为主动发展的状态,促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简介:凌一萍(1976—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