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高手”张从正攻下祛邪正自安

2019-04-12 08:51柴玉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妇人小儿

本刊记者/柴玉

采访专家/张英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副主任医师

张从正(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今河南省民权县人。兴定年间辞太医,在民间行医多年。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下派”的创始人。

中医世家出身,博览医书、深究医理、勤奋自坜、弱冠成器,往往不到中年就已经著名一方,中医名家之路大多都是这样。金元四大家之一,攻下派著名医家张从正也不例外。但他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从不人云亦云,勇于远离权势,且情怀极高。

“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体内有邪,怎一个“补”字了得

“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这是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中的话。金元时期,中医界十分盛行温补之风。不管患者什么病症,医生都使用温补法进行治疗,而且患者也已习惯接受服用温补药物。

这种风气背离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造成了很多病患的误治。耿直的张从正自然不会人云亦云,他反对不顾病人生死,一味温补。他认为,俗工坐视人之死,犹相夸自己用药稳,以证病家。天下士大夫亦以为然,以证天下后世,是种奇怪的现象。

张从正提出“攻邪学说”,并在临床上常用“汗”“吐”“下”攻邪三法,被后人尊称为“攻下派”的宗师。一出(汗、吐、下三法)一进(温补之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张从正敢于挑战当时医学界“权威”,认为“古方不能尽愈今病。”他私淑于刘河间,推崇他的“火热论”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邪气的来源有风寒等在天之邪气,雨露等在地之邪气,酸、甜、苦、辣等在中之邪气。风寒之邪,在皮肤浅表,可汗而处之;痼冷之症,邪在下,可用下法;风痰宿食者,可用吐法。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三种方法也会被常常用到。比如,受了风寒,大家都知道喝点姜糖水,为的是发发汗,好得快些;如果吃多了食物,消化不了,吐出来很快就会好了;如果是吃坏了肚子,或者受了寒气,会腹泻,这也是身体在自我保护,有助于邪气排出。

当然,张从正的观点并非不知补,不用补,而是强调辨证用补。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张英栋教授说,张从正在大力提倡攻邪的同时,也理性地指出,哪有虚者不可补的道理,需辨证治疗,反对滥用补药。

《儒门事亲》中也记载了许多用补药的病证,如治《黄帝内经》所说的“脉细、皮寒、气少、泄痢前后、饮食不入”的“五虚证”,明确指出“一补足矣”;雀目,不能夜视及内瘴是肝血虚少等原因。

在具体方药上,治肾阳不足,虚损无力,补之以无比山药丸;治肾阴虚亏用加减八味丸、当归饮子;补虚损用天真丸,以胎衣之类血肉之品填补真阴;乌髭驻颜,明目延年,用不老丹,以何首乌为主补养精血。

“张从正还认为攻邪适可而止即为补。”张英栋说,这符合《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的宗旨。这些都体现了张从正“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的思想。

“以情胜情”——七情致病也治病,管好你的喜怒哀乐

之所以说张从正是个情怀很高的人,是因为他勇于远离权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在金宣宗兴定年间被选为宫廷御医,但他厌恶官场,不为名利地位所动,辞归故里,为乡人奔波治疗。

当时,南宋、金、蒙古三足鼎立,战争不断,“天下多故之时,诗旅数兴,饥相继”,百姓们苦不堪言,不仅生理上,心理上的疾病也不断出现。张从正认为社会环境是情志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小儿生病为例。在《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九》中记载,“小儿除胎生病外,有四种:曰惊、曰疳、曰吐、曰泻。其病之源止有二:曰饱、曰暖。”是说小孩子生病的根源只有两个:一是过饱,一是过暖。

“然善治小儿者,当察其贫富贵贱治之。盖富贵之家,衣食有余,生子常夭;贫贱之家,衣食不足,生子常坚。”富贵之家的孩子,衣食富足,常常夭折;贫贱之家的孩子,衣食不足,身体倒很健康。这是什么原因?

张英栋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专家,广汗法研究室主任,广汗法纯中医病房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经典临床研究所客座教授。

“贫家之育子,虽薄于富家,其成全小儿,反出富家之右。其暗合育子之理者有四焉:薄衣淡食、少欲寡怒,一也;无财少药,其病自痊,不为庸医热药所攻,二也;在母腹中,其母作劳,气血动用,形得充实,三也;母既作劳,多易生产,四也。此四者,与富家相反也。”

家庭条件一般的,本身有养育健康孩子的优势:一是薄衣淡食、少欲寡怒,不易得病;二是无钱少药,得病多靠自愈,不会被庸医误诊;三是孕妇参加劳动,孩子身体壮实;四是孕妇劳动多,生产容易。这四个方面,富家恰恰不具备。

现在社会生活条件富足,基本都达到了张从正说的“富贵之家”的条件。所以,“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这种父母替孩子感受饱暖的现象是不对的。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健康,感受环境的冷暖,才能收获身心健康。

中医认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张从正加以发挥。

“悲可以治怒,以伧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狎亵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以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

他的情志疗法大多不用患者花费一文钱便可以“无药而愈”,治疗过程更是充满故事性……

在《儒门事亲》中,记载了一个通过“怒胜思”的方法来治疗失眠症的故事。

一个富家的妇人,平时就多思,两年来都无法入睡,吃了很多的安神药都没有疗效。张从正问了起病因,并把了脉,悄悄对患者的丈夫说,我要想办法使你妻子发怒,你只要照我说的办就行了。说完,他大声对妇人说,要50两银子做诊金,还要好酒好肉招待我吃上3天,我才能给你治病。

在接下来几天里,张从正只管喝酒吃肉、聊天取乐,丝毫不谈论妇人疾病的治疗,妇人的丈夫也和张从正一起喝酒聊天,似乎也忘了妻子在等着治疗。

小儿除胎生病外,有四种:曰惊、曰疳、曰吐、曰泻。其病之源,止有二:曰饱、曰暖。

如此吃喝了3天,张从正没给妇人看病,拿了50两的诊金就不辞而别了。那妇人看张从正吃喝了3天,不但没给自己治病,还拿走了50两银子,自己的丈夫好像还一点事都没有,根本不再提治病的事,不由得勃然大怒,大骂起张从正和自己的丈夫来。骂了一通后她感到疲乏了,竟然沉沉睡去。这一睡就是很长时间。

妇人的丈夫有些担心,张从正为沉睡中的妇人查看过后说,病人脉象和缓,自然醒来病就好了。说完就奉还了先前拿的50两银子,又嘱咐了一些日常注意事项。之后患者发现困扰她两年之久的失眠症好了。这时丈夫才告诉妻子,是张从正要故意让她生气,通过“怒胜思”这种方法来治疗她因过思而导致的失眠症。

所以,管好自己的情绪,真正高明的医生并不在医院,就在自己的身体中。

“养生当用食补”——做个智慧的吃货,愉悦身心

《儒门事亲》中记载,“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则须药攻。”张英栋说,这是明确提出了“药攻“与“食补”适用范围不同。药物之功在治病,各种药物无不具有一定的毒性,久服之后,虽细微之毒亦能在体内蓄积而成“药邪”,进而损伤人体的正气。“凡药皆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所以“凡精血不足,当补之以食,大忌有毒之药”,主张“病蠲之后,莫若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

《黄帝内经》指出,饮食五味是人体正气的主要来源,是滋养身体的最基本物质,不可偏嗜某类食物,以免破坏人体阴阳平衡,出现阴阳偏胜而致病。

张从正常常用饮食辅助人身正气,比如治痔漏肿痛,先以导水丸之类攻泻,后“更以葵羹菠菜,通利肠胃”;治腰膝痛用舟车丸、通经散、调胃承气汤加牵牛煎服,患者口渴,吃西瓜、梨等水果。

养生首当益胃,脾胃为中枢,必须流通畅达。张从正常在攻邪之后,“涌后用淡粥养之”“温存而养”。用“补”必须首先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正气生化有源,才能恢复。“虚劳之疾,私嗜肉、食、面、辛酸之物,不可食之。但可食者,谨按神农食疗而与之,菠菱葵菜、冰水清凉之物不可禁也。且图寒凉滑利肠胃,使气血并无壅碍燥涩”。他反对过于忌口,对病人要提供足量的粥水蔬菜,使胃气得到及时补养。

做个合格的吃货,要懂得善待自己的脾胃。顺应时令,属性调和,煎、炒、烹、炖,水火相济,这是天人合一、中和之美的中医哲学智慧。

猜你喜欢
妇人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两小儿辩日
小儿难养
犬人
犬 人
犬人
犬 人
高僧与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