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李杲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2019-04-12 08:51孙学达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全科医生益气汤内伤

本刊记者/孙学达

采访专家/高建忠 山西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医家李杲出生于河北正定的名门望族。从小家境富庶,教育环境优越,再加上他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长大后成了当地很有名的儒生。

在性格方面,李杲受儒家影响比较深,属于思想传统、做事严谨、比较讲究礼节的儒学之士。如果把历史的镜头切换到李杲的时空,会看到一位彬彬有礼的白面书生,和人聊天的时候都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开玩笑这种事对他来说,简直难于上天摘星。

这样一个李杲,本来是要走仕途的,这是家族的期待,也是众望所归。然而,在人生重要的节点上,人往往意识不到命运正在悄然转弯。

山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副院长高建忠介绍,李杲走上中医之路,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的现实经历比故事更精彩。

李杲(1180—1251),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因此后人常称其为李东垣。今河北省正定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补土派”“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从医非我所料拜师诚意十足

李杲20岁时,母亲王氏患重病,遍寻当地名医,也未能挽回母亲的生命。这件事对李杲造成了莫大的冲击,他下定决心学医。

除了自学外,李杲还想拜高师求指点。几番打听,他得知河北易水有位叫张元素的医家,医术水平很高,便要拜其为师。当他找到张元素时,发现张元素当时是拒收弟子的。

虽然问题横在眼前,并没有难住李杲。他为师“捐千金”以示诚意,表明只要能拜师学医,身外之物皆不足为道;其次,他软磨硬泡,用坚持打动了张元素。

最终张元素答应收他为徒,将多年临证法宝倾囊相授。李杲跟师学习数年,尽得真传。

创立内伤学说影响一众医家

李杲生前亲自完成的著作只有一本,叫做《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和《兰室秘藏》是李杲去世后,由他的弟子罗天益整理成书的。这三本著作是李杲主要的学术成就。虽然后世署名李杲的书籍还有很多,但有待进一步考证真伪。

从其著作中可以看出,李杲其实擅长治疗内科、妇科、五官科、外科等多科疾病,在如今看来是位全科医生。高建忠认为,后世一直强调李杲创立了中医“脾胃学说”,是“补土派”的开山鼻祖,这远远低估了李杲的学术成就,也在无形中缩小了其理论建树的范畴。其实,李杲的最大成就是创立了“内伤学说”。李杲构建内伤学说的时候立足点在脾胃,于是自然而然地构建起了脾胃学说,准确地说,脾胃学说是内伤学说的“副产品”。内伤学说的范畴要大于脾胃学说,是与外感学说并立而互相羽翼的。可以认为,东汉的医圣张仲景创立了外感学说,金元的李杲创立了内伤学说,中医学发展至金元时期,李杲之后,临床上外感与内伤两大体系基本建构起来,这是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巨大推进。

李杲比较擅长治疗脾胃病,在这方面思考与临证都较多。他在临床中发现有一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通过进一步读书、研究,发现如果把升降浮沉的理论应用于临床,效果会很好。于是在其师张元素脏腑辨证的基础上构建了“升降浮沉补泻辨证法”,这是李杲在临床治疗学方面贡献之一。

脾胃学说对于明清医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明清医家如薛己、赵献可、张景岳、李中梓等,都可以看作是补土派里面的代表人物,这些医家组成了后世所说的明清温补学派。

【脾胃伤则百病生 四大因素是根源】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后人对李杲学术观点的总结。也就是说,脾胃内伤是引起很多内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很多疾病的调治要从脾胃入手或从脾胃收功。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一身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的这些生理作用决定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这一学术观点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关于损伤脾胃的原因,李杲将其概括为饮食损伤、劳逸损伤、七情损伤、寒热损伤四大类。

饮食损伤是由过饱、过饥引起的损伤。在李杲所处时代,饮食过饱和过饥都很常见。对于现在来说,饮食过盛更常见,这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直接关系。

劳逸损伤是由过劳、过逸引起的损伤。在李杲时代劳逸伤很常见,在现代也不少见。正常的情况应该是劳逸结合,但把握不好节奏和度,劳累过度或者过于安逸,都会损伤脾胃。

七情损伤是由情志异常导致的。在李杲所处时代,社会比较动荡,人们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多见的情志异常就是恐惧、担心、忧愁等;在现代,人们普遍压力较大,多见的是抑郁、愤怒、生闷气等。

寒热损伤主要指的就是受寒受热。李杲时代多见的就是受寒,人们为躲避战争常常衣不蔽体、餐风露宿,在现代,寒热伤要相对少一点。

高建忠指出,当今导致脾胃内伤的四大因素中,饮食损伤是排在第一位的,常见的是过食生冷、油腻。在生活中饮用冷饮、碳酸饮料或者大量食用寒凉瓜果,进食大鱼大肉等肥甘厚味,导致脾胃负担加重、功能受损等,脾胃受纳腐化失常、枢纽升降作用失常,是引起很多疾病的重要原因。

补中益气汤主要治疗内伤疾病里属劳逸损伤脾胃的。

高建忠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方研究室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两大临床方药体系解决脾胃多种病证

高建忠认为,李杲学说的代表方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补中益气汤,另一个是枳术丸。枳术丸是李杲老师张元素创制的,李杲拿过来和补中益气汤一起构建起了他内伤学说的临床方药体系。

补中益气汤主要治疗内伤疾病里面属于劳逸损伤脾胃的,枳术丸主要治疗内伤疾病中属于饮食损伤脾胃的。李杲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进一步加减化裁出一系列以补中、益气或升清为法的方剂,同时也在枳术丸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减化裁出了系列方剂。这样就完善了他的整个内伤学说的方药体系。

补中益气汤

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对于补中益气汤的应用,高建忠总结道:“李杲所处的时代属于战乱期,由于饮食不节制、劳逸过度而引起的脾胃气虚的情况相对较多,所以当时补中益气系列方剂应用的比较多。现如今,生活环境、饮食结构变了,在临床中单纯脾胃气虚的患者较少,所以补中益气汤的应用机会也就相应减少了。”这一方面可以解释为“古方今病不相能”,另一方面也提示,学习前人经验需灵活变通。

如今家喻户晓的补中益气丸,就是补中益气汤方的丸剂中成药。枳术丸也有对应的中成药。现在经常见到的中成药保和丸,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创制的,朱震亨在创制出保和丸后,紧接着又创制了大安丸,大安丸的创制就是受李杲枳术丸立方治法思维的影响。

养生贵在省言少欲调摄谨记顺应自然

李杲活了72岁,从史料记载来看,李杲身体并不壮实,又身处战乱年代,能岁逾古稀,应该还是比较会养生的。

高建忠认为,李杲对养生的看法和其他中医著作中提到的有所不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省言”,也就是少说话。现代人总觉得应该多和人聊天、沟通,在李杲看来,说话容易耗气、动欲,所以应该少说多静。

《脾胃论》这本书的最后有这样一段文字,“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净,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予何人哉,切宜省言而已。”

他提到“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净,御之以道”,也就是说,少说话可以避免对气的耗伤,耗气会相应地耗精,耗精会进一步耗神。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一定要保持清净、少言,这样才能保精全神。

第二点是“少欲”。按理说人的生存就是建立在一定的欲望需求上的,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一定要尽可能地“少欲”。

《脾胃论》中载:“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取之轻而弃之重耶。”李杲认为,名利与身体健康相比,健康远比名利重要,因此从养生角度来说应该淡泊名利。他说,要“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以养气,不妄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寿夭得失,安之于数,得丧既轻,血气自然谐和,邪无所容,病安增剧?苟能持此,亦庶几于道,可谓得其真趣矣。”实际上,省言和少欲都是在告诉人们,养生最重要的是淡泊清净。

第三点,李杲特别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天地之间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应该如此。冬天,天地之气收敛、沉降,大家也应该顺应这种收敛、沉降,避免在冬季频繁地进行爬山等户外活动,这叫顺应自然。

高建忠认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今人在顺应自然方面做得不如古人好,比如夏天过凉的空调、冬天过热的供暖已成为常态;北方人冬天去南方过暖冬,南方人夏天去北方避暑,这从顺应自然角度来说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应该顺应天地之间的春夏秋冬季节变化,在顺应的基础上无过、无不及,就可以了。

第四点,李杲认为四季饮食顺应自然也是养生。在进食、进补或用药的时候都应该注意到季节、气候,注意到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天尽可能避免吃寒凉、具有沉降作用的食物,冬天尽可能少食具有升散作用的食物。对于保健、养生中药的选用,高建忠强调要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做选择。比如,老百姓经常用的枸杞子、红枣、桂圆、百合等,食用之前一定要考虑药物自身的寒热温凉、升降浮沉之性。并不是一种药物适合一个人,就可以一年四季服用的。此外,还要结合自身体质进行摄养,并不是一种药物好,就是人人都适用的,要因人制宜。

猜你喜欢
全科医生益气汤内伤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Network pharmacology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Huangqi(Astragalus Radix)and Jinyingzi(Rosae Laevigatae Fructus)in treating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全科医生对乳腺癌病因预防的策略和展望
从教学管理者视角看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全科医生在“医养融合”中作用的分析与探索
医联体模式在提高基层儿科诊疗服务技能中的作用
憋出内伤
治愈系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