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荣莹,施爱琴
(上海和黄白猫有限公司,上海 200231)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不再是原来的“剁手族”,而是对产品的品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追求。现在更多的消费者有意愿也有能力追求高品质商品。当我们作为消费者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哪款产品的性价比更高,质量更好,更适合自己?大多数时候,我们可能是依据亲友推荐或是通过广告来选购商品,但这样的方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与不真实性。近些年,国内涌现出多家第三方测评平台,通过对产品的测试评级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参考[1]。而随着网络、移动客户端的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愈加便利,使评测结果越来越容易影响消费者的购物选择。
第三方测评是指处于买卖利益之外,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标准进行商品检验、测试等活动的第三方平台机构。第三方测评机构普遍具有四大特征:独立于消费者与厂商;不受政府控制;不以盈利为目的;实验室获政府监管机构的批准或认证,图1为第三方测评工作流程图。
图1 第三方测评工作流程图Fig.1 Work flow chart of third-party evaluation
第三方测评以消费者立场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产品的真实体验,通过产品评级为消费者挑选出优质产品。另一方面,督促企业对产品进行升级和配方改进。第三方测评机构通过搜集消费热点和相关信息,线上线下多角度锁定关注度高的商品品类。第三方测评机构用更严格的标准对国内市场上的消费品进行对比,可以作为政府在产品监督过程中的有益补充。国家标准是一条红线,符合国标是基础。在合格和优质之间的产品差距,就由第三方测评机构为消费者甄别出来。
德国是最早出现第三方测评的国家,19世纪末德国便涌现了大批第三方测评组织,开展商品检验并出版刊物。1990年,消费者组织联合成立了国际消费者研究与测试机构(International Consumer Research and Testing,简称ICRT)。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ICRT的组织成员已超过35个。而中国只有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消费明鉴、优恪网4家测评机构加入了ICRT组织。国内很多新兴的第三方测评机构正在发展壮大中,测评能力、公信力和影响力还有待继续提高,整个第三方测评行业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中国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优恪网等第三方测试平台,纷纷就洗涤剂产品进行测评,其发表的文章也在业内以及消费者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测评报告《35款洗洁精洗涤量差异大 6成检出可致敏防腐剂》[2]共测试35款产品,其中23款为一般配方洗洁精,8款宣称为超浓缩配方,4款为浓缩配方。优恪网选择了中国市场上畅销的15款手洗餐具用洗涤剂产品进行评测,其评测结果发表于《你家吃完饭谁洗碗?记得为TA选这4款优品洗洁精》[3]。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测评报告《2018年食品用洗涤剂比较试验报告——家用篇》[4]对10款家用的洗洁精产品进行评测。
在分析总结这些报告的时候,发现这些测评报告中的评测项目不仅参考了国家关于餐具洗涤剂的标准 GB 14930.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洗涤剂》、GB/T 26396-2011《洗涤用品安全技术规范》、GB/T 9985-2000《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T 24691-2009《果蔬清洗剂》等,还针对接触皮肤的使用场景、以及环保等问题,参考了国内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欧盟的《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值法》(REACH)、德国美容化妆品及卫生清洁品产业协会IKW的手洗用洗洁精清洁效能品质评估建议[5]、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发布的洗涤剂条例EC No 648/2004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展开手洗餐具用洗涤剂品质比较测试。
在第三方平台的测试报告中也可看出,其测评项目着重于消费者关注的点:比如产品的安全性能、性价比、功效、包装等方面。
对于手洗餐具洗涤剂产品,其安全性一直受到消费者关注。因此第三方测试平台对洗涤剂产品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或有争议的成分进行了检测。
国内手洗餐具洗涤剂添加的防腐剂主要为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而自 2015年7月16日起,欧盟禁止含有“卡松”的驻留类化妆品进入市场。自2017年2月12日起,含有MIT的驻留类化妆品也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对于冲洗类产品,建议的MIT安全浓度为15 mg/kg,以防止消费者出现接触性过敏。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规定MIT的最大使用量为0.01%,而CMIT/MIT混合物(以3∶1比例计)则不可超过0.001 5%。洗洁精的使用情况、接触情况与冲洗式护肤品相似,建议提防致敏风险,优恪网、中国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也以此为依据对洗洁精中的“卡松”添加量进行测试。
对于一些宣称抑菌的手洗餐具洗涤剂,检测其是否添加三氯生。优恪网的依据是“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2014年指出,普通居家使用的日化洗涤产品中的抑菌配方对健康并无益处,而除了在必要的医疗领域之外,其他日用消费品领域不应使用三氯生,因为此类日用产品中的抑菌成分浓度、作用时间一般无法达到有效抑菌的效果,还有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对于有风险的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优恪网、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其依据为欧盟指令Directive 2003/53/EC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的含量进行了规定,自2005年起,壬基酚及壬基酚乙氧基化物在多种产品如家用清洁剂中的浓度不能大于0.1%。
优恪网还对产品中是否含有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进行评测,其依据为聚乙二醇(PEG)或其衍生物会使皮肤变得容易渗透,从而为有害物质渗入皮肤打开方便之门。美国化妆品原料评价委员会(CIR)的专家小组指出,含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的化妆品不该用在破损或患有皮疹的皮肤上。
优恪网根据欧盟洗涤剂条例“Regulation (EU)No.648/2004——在洗涤剂产品中,26种可致敏香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0.01%含量时,厂商必须在标签上进行标注,以提醒消费者注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26种可致敏香料含量进行测试,这26种过敏源分别为:柠檬烯、苯甲醇、芳樟醇、辛炔酸甲酯、香茅醇、香叶醇、柠檬醛、肉桂醛、羟基香茅醛、茴香醇、肉桂醇、丁香酚、异丁香酚、异甲基紫罗兰酮、香豆素、铃兰醛、法呢醇、新铃兰醛、 戊基肉桂醇、甲位戊基桂醛、已基肉桂醛、苯甲酸苄酯、水杨酸苄酯、肉桂酸苄酯、橡苔提取物、树苔提取物[6]。
在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的重金属物质测试中,除了国标中的铅、砷含量,还对产品中的汞、镉含量进行测试。
第三方测试平台除了对产品的成分进行测评外,也测试比较了产品的零售价、洗涤量、每洗100只碟的费用等,以此推算产品的性价比。
国标上虽有对产品pH值的测试,但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将pH值的测试结果与产品的亲肤性联系起来进行评测。因为长期使用碱性较强的洗洁精,容易破坏皮脂膜,导致滋生细菌而感染发炎;而酸性较强,则容易刺激皮肤,导致肌肤敏感脆弱。
对于具有浓缩宣称的市场样品,由于目前食品用洗涤剂标准中并没有浓缩的定义。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在评测浓缩洗洁精时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QB/T 1224-2012《衣料用液体洗涤剂》的相关规定,总活性物含量大于等于15%为普通型洗衣液,大于等于25%为浓缩型洗衣液,作为判定“浓缩”概念的标准。
第三方测试平台对产品包装上的信息也格外关注,标签资料中是否全成分标注,化学名称、防腐剂成分、可能致敏的香料成分、是否按照用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全成分标识可以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以便消费者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产品,避开刺激性较强和容易过敏的成分。另外本地供应商联络方法、使用方法等方面均被纳入综合评定打分项。
在优恪网的评价中更是将包装材料的成分进行检测,其德国实验室根据欧盟包装材料指令Directive 94/62/EC进行检测,包装材料中重金属铅、镉、汞和六价铬的总量不得大于100 mg/kg、若包装材料中检测到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氯化物都会影响产品评价结果。
中国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测试34款洗衣粉、洗衣液及洗衣胶囊 4款去污效能出众》[7]共测试了16款国内外洗衣粉,15款洗衣液,3款洗衣胶囊。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去污?亲肤?洗衣液、洗衣粉实效几何》[8]的报告中共测试30款样品,洗衣粉样品9款,洗衣液样品21款;其中15款宣称适用于儿童衣物,3款为浓缩型产品。优恪网发布的《畅销洗衣液质量真有广告说的那么好?这里有你想要的真相》[9]从成分、洗涤性能等方面对9款畅销洗衣液进行测评,《说好的“大洗之日“,这几款洗衣液助你一臂之力》[10]对10款畅销洗衣液进行了测评,《开年大“洗”之日,你需要一款A品洗衣粉》[11]选择了7款洗衣粉产品,分别从“去污力”、“成分”和“其他缺陷”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测评。
和手洗餐具洗涤剂的测评相比,第三方测试平台在对织物洗涤剂进行测评时,参考或设计了更多的试验方案以测评产品的洗涤性能。产品的性价比依然是每家测评机构关注的重点之一,零售价、容量、来源地、建议用量、平均每次用量、平均每盒或每瓶可用次数、平均每次洗衣费用等内容都会被列出后作比较。
在对产品进行去污性能测试的过程中,各家测试平台不再局限于国标污布的去污力测试方法,纷纷模拟生活常见的污渍。中国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测试18款污渍,并将其分为4类:油性污渍(矿物油、粉底、牛肉脂肪、模拟人体分泌的皮脂)、酵素污渍(朱古力、混有青草的泥土、血渍及胡萝卜糊)、可氧化污渍(青草、咖啡、茶、蓝莓、番茄酱、红酒、芥末和豉油)、其他污渍(水溶性油漆、油溶性油漆),图2为中国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测试的18款污渍及去污效果图。
图2 中国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测试18款污渍Fig.2 Testing 18 stains by Hong Kong consumer council
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模拟的污渍为可乐、橙汁、牛奶、番茄汁、儿童尿渍、酱油等6种。优恪网测试15种常见的污渍(红酒、果汁、番茄酱、胡萝卜泥、芥末、巧克力酱、圆珠笔油、泥渍、青草渍、血渍、废机油、油炸过的食用油、粉底液、口红、牙膏),并涂抹于不同质地的织物布条上(棉质、棉-涤纶混纺),洗涤完成后,由专业检测员对污渍残留程度进行感官评判并打分。此外,还通过专业仪器将洗涤后污布的白度与未经污染织物布条的白度进行对比,以测定污渍残留情况。
除了去污力测试以外,不同第三方测试机构还分别就产品对衣物的洗后洁白程度、衣物固色程度、防染色效果、温和程度等各方面进行不同的测试试验。中国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衣物洗后洁白程度以及衣物固色程度进行测试:清洗4种不同物料的白色布块(包括纯棉、混合棉及聚酯、聚酯及尼龙)6次,以量度布块的洁白程度和灰度平均所得的评分;衣物固色程度:量度22种不同颜色的测试布块于清洗后的颜色变化。优恪网对织物洗涤剂的防染色效果测评:将3件红色T恤同时用洗衣机洗涤,并在第1次、第5次和第10次的洗涤中各加入1件白色T恤一同洗涤,由此观察白色衣物是否会被染色、染色情况是否会随着彩色衣物的多次洗涤而减弱、彩色衣物经过10次洗涤后织物表面是否有损伤或漂白等问题。而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其测评产品进行亲肤测试,洗衣液(洗衣粉)商品常用“天然”、“亲肤无刺激”、“温和无刺激”、“适合宝宝衣物”等宣传以示其不伤肌肤的特点。不伤肌肤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洗衣过程不伤肤,即手洗衣物过程中不会引起皮肤过敏、刺痛等;二是洗后残留物不伤肤,即洗后的衣物不会引起皮肤过敏。测评分别进行了洗衣不伤肤满意度调查和洗后残留物不伤肤测试。在洗衣不伤肤满意度调查中,志愿者以模拟手洗衣物的方式,从香气、溶解度、发烫感、瘙痒感、刺痛感、发皱现象、温和不伤手以及使用后干燥、紧绷感、易冲洗、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洗后残留物不伤肤测试中,以洗后污布的生理盐水浸泡液作为斑贴测试样品,将样品贴在皮肤表面0.5 h、24 h、48 h观察是否对皮肤产生刺激。
在织物洗涤剂的成分测评中,有一些成分的测试与手洗餐具洗涤剂相同。比如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优恪网都对产品的防腐剂“卡松”的含量进行了检测、优恪网对产品香精中的26种致敏源进行测试分析。另外优恪网在洗衣粉的测评中对产品中是否添加荧光增白剂做了测评:优恪引用美国环保组织——环境工作组(EWG)的提醒,认为荧光增白剂可在汗液的作用下从纤维中被浸出,在阳光照射作用下造成皮肤过敏或瘙痒,对光敏感的消费者应尽量避免接触此类物质。2015年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在修订欧盟生态标签产品认证原则时指出,一些荧光增白剂难以自然降解,会给环境造成负担,不建议厂商在产品中使用。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考虑到消费者可能会在手洗衣物过程中接触到洗衣液,参考我国食药监《化妆品中二烷的检测方法》,对洗衣液样品进行了二烷测试。
在产品的包装方面,与手洗餐具洗涤剂的测评关注点基本相同,第三方测试平台纷纷关注产品标签,检视标签上是否标注成分资料、产品全成分、使用期限、中文及英文安全警告及供应商联络方法等标示。
在对以上几家测评网站的测评项目和测评内容进行梳理后,总结和对比了各家第三方测评机构的测试项目与国标就成分和功效上的差别。表1是手洗餐具洗涤剂测试项目的对比,表2是织物洗涤剂测试项目的对比。
表1 手洗餐具洗涤剂测试项目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test items for hand dishwashing detergents
综合各测试平台的测评项,各家平台关注的点基本上都围绕了产品的安全性、功效性、性价比、标签标示信息,通过与实验室合作,对洗涤剂产品中的成分进行检测,模拟实际洗涤效果等操作对去污性能进行评测。第三方测试平台不仅以“符合国标”来审视产品,而是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测试的项目一般参考了中国、欧盟、世界卫生组织等标准。
由于第三方测评机构的出现,逐步打破了消费者与制造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用客观的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消费指引,释放消费者自由选择的力量。当然这也对日化洗涤剂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从消费者体验角度来考虑和开发产品,从产品配方结构、原料标准制定、产品包装、宣称等方面都需要生产商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