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11 月14 日,厦门率先完成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保留用车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统一调配,所有车輛实时路线均能随时查询(颜之宏/ 摄)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一直被视为党政机关的“大管家”。新形势下,这个“大管家”如何创新管理方式,做好工作,让党政机关干部职工没有后顾之忧,也是各地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充分调动市场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后勤服务市场化之路,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比如,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厦门共投入会议保障用车3340辆,其中三分之二来自企业无偿赞助,这样算下来,节省了经费4360万元。
“不少国产品牌车企希望借助厦门会晤来提高曝光率,通过大型活动检验公务用车的相关性能。我们也如愿以偿地缩减了财政开支。”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林培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底,厦门市全面完成全市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任务,压减公车1852台,全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车改革工作也于2018年6月完成。
原有的公车压减了,公务活动需要用车怎么办?
厦门的方案是,公车使用、管理既不能违反车改有关规定,又要体现合理性、便利性。
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实时显示着正在执行公务的公车运行状况。
通过北斗定位系统,公车运行数据每分钟回传一次,申请时间、用车单位、用车事由、乘车人数、起止时间、行驶路线一目了然。公车使用和管理“有需即批、有车即调、有诉即查”。
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还联合厦门公交集团量体裁衣,开发出“掌上行”系统,由公交集团提供租赁车辆,用车人可以在网上召车和付费。这个办法解决了车改后干部职工公务出行的租车需求,同时也为原公车驾驶人员提供了继续就业的岗位。
为提高车辆调度效率和准确率,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还依托市场资源,开发出“重大活动车辆监控调度指挥平台”。
厦门市湖里区政府大院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在智慧节电、中水处理、厨余垃圾处理等方面与市场化企业合作,年节约用电量40 万度,节约用水2500 吨。
据统计,近三年来,依托平台调度用车9.7万台次,安全行车212万公里,实现了零事故、零差错、零违章、零投诉的“四零”目标。
日前,本刊记者来到厦门市湖里区政府。一走进地下停车库,原本暗淡的灯光瞬间亮了起来。区政府大院内,中水处理系统正将生活污废水净化处理为清水,用于绿化带浇灌和道路冲洗。厨余垃圾处理设施也正紧张运作,将当天机关食堂中的剩菜剩饭处理为肥料……
“虽然我们提倡节能减排,但落实到位并不容易。”湖里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吴昌年对此深有感触。
他带领团队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市场化企业拥有较为成熟的能源管理方案,同时也有在党政机关项目上打造品牌美誉度的需要。因此,湖里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始广泛接触此类企业,尝试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通常由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必要的用能改造服务,用能单位则将节能效益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
为了尽可能降低节能改造成本,湖里区对大多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采取“低价中标”的形式与企业合作。
吴昌年介绍,节能服务公司虽以极低价格中标,但其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具有较高附加值。招标文件根据湖里区提供的改造需求及节能服务公司所需具备的资质编写,越符合要求的企业得分越高。
最后,依据最终产生的节能量,聘请第三方机构作节能测评,根据测评实际数值和收益分享比例,给付节能服务经费。节能服务经费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在日常水电经费中单独列出用以支出。
据统计,厦门市湖里区政府大院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在智慧节电、中水处理、厨余垃圾处理等方面与市场化企业合作,年节约用电量40万度,节约用水2500吨。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市场化之路,在基层机构设置、信息化平台建设、一线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在厦门下辖的6个区中,仅思明区和湖里区设立了机关事务管理局,其他4个区均由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或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代行相关职能。
林培森认为,这将导致“机构职能交叉重叠”和“权责不清”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机关事务系统干部职工队伍提升工作积极性,还影响了机关事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他建议,立法机构应尽快出台“机关运行保障管理法”,强化机关事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切实解决各地机关事务机构在机构改革中被撤并的尴尬。
林培森等人还建议,为避免各省各地市重复建设软件业务平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可牵头开发一批专业、实用、兼容性强的业务管理系统,让各省各地市共享相关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