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民俗更是丰富多彩。永春漆艺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永春漆艺在中国经历7000多年的历史,沉淀和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技艺技巧,尤其是竹编漆盒作为永春漆艺的典型代表,其所彰显的不僅仅是当地民族民俗特色的地域文化之美,更多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多元化 。现概述永春漆艺,并对竹编漆盒展开几点研究。
[关键词] 永春漆艺;竹编漆盒;竹编工艺;漆盒发展
[中图分类号] J527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19)12-0046-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海生.永春漆艺:竹编漆盒之美[J].天工,2019(12):46-47.
永春漆艺作为闽南地区文化的核心,其在工艺与艺术文化造诣上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对永春竹编漆盒的研究,不仅能推动我国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的完善与发展,也能从整体上带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从而促进永春漆艺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一、永春漆艺概述
在中国,漆艺的历史已经拥有7000多年,从漆画开始,以天然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为依托,展示了中华民族漆艺文化的魅力,除了漆之外,还包括金、银、铅、木片、石片等材料。漆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国漆画中包括四大流派,其中永春漆画自成一派。永春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沉淀,目前在当地很多村庄依旧住着传统漆画的传承人,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十几岁开始学习漆画,传承父辈的精湛技艺。通过不断的学习,用一双巧手勾勒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的优秀作品,使永春的漆盒独树一帜,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并将这份美好传播到八闽大地与东南亚地区,将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漆画的形式有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床铺、床帘以及床柱等,这些手艺人用金粉细致地勾勒出鸟、虫、花、草,栩栩如生。说起学习制作漆篮的经历,很多老手艺人都会感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老物件已经逐渐远离了这个时代,作为当代手艺人,应该承担起传承和发展这门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和义务。2013年,永春漆画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很多漆画大赛开始兴起,也得到当地著名艺术家们的大力支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漆画的影响力。
明代期间,福建闽南永春竹编漆篮就已经自成一派。竹编漆器先将竹篾、竹丝作为材料制作成篮坯,再将篮坯裹上纱布,在纱布上盖上油灰,经过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这些工艺品的表面通体上漆,外观淳朴,极具民族民俗特色。还有一部分竹篮是部分胎体外露,竹丝与彩绘的漆面互相衬托,别有一番情趣。这些竹篮编制的间隙紧密,形成一个结实的整体,经过长期的使用,也不会被腐蚀。这些竹篮的用途广泛,被制作成很多种类的器物,包括九龙盘、提篮等,在长期使用中依旧能绽放传统文化工艺的魅力,并且在当地居民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也是当地嫁娶的必备器物之一。永春临近海上丝绸之路的便利,使其远销海外、东南亚地区,成为声名远扬的工艺品。
二、竹编漆盒发展
永春是漆篮的故乡,一般的竹编漆篮经过漆画包装装饰之后,可以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传承,漆篮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生活用品,并且成为闽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永春县志》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永春漆艺是在明朝正德年间进入永春县。这种漆艺在我国多元化的漆艺中,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同时也是一种很特殊的工艺。
永春当地原本是不存在竹编漆盒的,这种漆盒是由竹编盒经过处理之后形成的,永春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用到竹编盒,这种盒子不仅成本较低,而且还具有制作简单的优点,并且可以应用在很多地方,所以随处可见竹编盒。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不论是在生活环境还是生活习性上,都发生了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生产生活中用到的东西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人对生活日用品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永春地区的手艺人,将天然大漆工艺和竹编器具相结合,将天然大漆的性质充分发挥,创作出新的工具,这种工具不仅具有较好的使用功能,还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俗话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这句话对于永春地区的竹编漆具来讲,并不对,这种漆盒是可以作为盛汤水的漆具,不会有任何的渗漏。
在永春漆画的不断发展中,民间工艺与学院教育应该融合在一起,这样永春漆画以及竹编漆盒的工艺会更加丰富,也会更具生命力。
三、永春漆艺—竹编漆盒技艺
竹编漆盒将竹编工艺和天然大漆制作工艺的优点充分结合,其制作流程包括选竹—制成竹编—防蛀处理,竹编盒完毕,之后上漆,在竹编盒上涂抹漆灰—裱夏布—打磨—上漆—画制—贴金箔,竹编漆盒制作完毕。竹编漆盒不仅具有实用性及轻便性等特点,还具备了很强的地方文化之美。
(一)竹编漆盒之竹
竹子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较高的人文地位,它不仅被人赋予高尚品格的象征,还用它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做一名正直向上的君子;竹子之好不言而喻,不但在精神上给予我们无穷的能量,在生活上也给人类提供了最好的实材,让我们制作成一些生活用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加丰富多彩。
(二)竹编漆盒之天然大漆
天然大漆是从漆树中取出来的,它是漆树中的乳液,被称为漆树之血,也被认为是软黄金。天然大漆最早使用是在河姆渡时期,虽然那时天然大漆还没有被人们广泛认知,但那时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天然大漆的作用,使用天然大漆来涂抹器具,使得器具具有更好的盛装功能。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将天然大漆的特性充分挖掘和使用,将其在制作工艺中进行应用,不断地优化和丰富制作工艺,同时天然大漆工艺也逐渐趋于完善。
(三)竹编漆盒之装饰美
竹子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使用竹子编制出一些器具,加上成熟的制作工艺,能够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竹编盒形状,再加上天然大漆的粘合性质,能够和任何材质的东西相结合,在竹编器具上涂上天然大漆,然后在其上面画上一些有美好寓意的图案,丰富竹编器具的美感,使得竹编器具既能发挥盛装的作用,又能展示出绘画的技艺,丰富了绘画的多样性,并将这份美好带进千家万户。
(四)竹编漆盒之编制工艺
永春漆篮是在精致的竹编篮子基礎上,经特制桐油灰加工,并进一步进行漆、画、堆、雕的民间手工制品,也称竹编漆篮,有盛篮、格篮、扁篮、盒、盘等多种品类,大小规格50多种。漆篮全手工制作有 5 个工种、33 道工序,包括用精细的竹丝编篮,称为“竹编”,也叫“制篮胚”,编篮的篾丝要求特别细特别长,篮耳(提手)的固定方式独特,竹篮的造型款式多样,轻便美观,能承受大的重量。制作过程中,用特别加工的桐油灰抹在竹篮的关键部位,裱以有一定造型的夏布,反复多次,篮子变得坚固且盛水不漏,称为“灰篮”。随后即用生漆漆篮,绘以图画、描金,称为“漆画”,所绘图画大都呈现喜庆吉祥的花鸟鱼虫、风景和人物。最后,将生漆合成的漆面、漆线,在漆画过的篮子上加以雕塑,称为“漆线堆雕”。经过 30 多道工序,漆篮做成,不变形不褪色,耐酸耐碱,不怕开水烫,经久耐用,古朴贵重,技艺精湛,可谓“竹篮盛水水不漏,小可藏针大当橱”。
在永春漆艺发展的过程中,竹编漆盒最为典型,它不仅体现了永春的漆艺文化,也体现了艺术与实用器相结合的典范,使永春漆艺在中华民族多元化的文化艺术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永春漆艺,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研究永春漆艺的历史以及工艺、发展历程,从整体上把握永春漆艺的发展方向,进而推动永春漆艺发展进程,将永春漆艺以及这份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李海生,1969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东平镇,1985年开始接触大漆工艺制作,1987年考入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绘画专业,从事专业漆艺创作30多年来,设计创作或参与完成的多件作品曾入选重要的专业展览,或被政府陈列在官方的重要场所。1991年漆画《惠女·船》入选厦门特区十周年、厦门美术书法摄影展。1991年全程参与制作《武夷之春》《鼓浪屿》《榕树》,现陈列于省政府的高级接待厅。2010年设计制作5.6m×3.2m大型漆画《东方夯魂》,作品陈列于南靖动车站贵宾厅。
(编辑:刘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