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发色美 匠心绣精品

2019-04-10 11:00刘振兰
天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刺绣传统

[中图分类号] J523.6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19)12-0038-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刘振兰.情系发色美 匠心绣精品[J].天工,2019(12):38-39.

刺绣艺术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技艺,无论服装、鞋帽、玩具,无所不包,种类繁多,地方色彩浓厚。我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远古时期由于生活的需求而产生了实用性刺绣。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发),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古代称“黹”“针黹”。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鲁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派系,春秋战国至汉代,山东是比较发达的地区,汉代山东设“三服官”生产皇室服装的剪裁缝纫锈制。它是起源于民间的缝纫艺术,被皇家利用走进大雅之堂。它根植于民间,并流行于民间和人们的生活、信仰联系密切,是山东地区代表性刺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较早的一种绣种,从而具有不断发展更新的生命力。

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笔者从事鲁绣30多年了,自幼受祖母、外祖母和母亲的影响深深喜欢上绣花。初做绣花所用的线,大多是比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故称“衣线绣”,多在布上和鞋垫上绣,所绣的是花鸟鱼虫、福禄寿喜等一些简洁吉祥图案花样。由于执迷于鲁绣,17岁时母亲让参加烟台蓬莱刺绣学习培训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加上实际操作,刺绣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掌握了解鲁绣的风格较它不同,多以暗花织物做底衬,以色彩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采用齐针、打籽滚针、数和针、接针等针法,题材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山水、鸳鸯、蝴蝶、牡丹和芙蓉花等。

发绣博采“苏、粤、湘、蜀、京、鲁、汴、瓯”八大名绣之长,而又独具一格,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刺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抽、勤、锁、雕等精华工艺于一体,色彩淡雅,构图优美,虚实适宜,形象逼真,锦远悠久的齐鲁文化赋予鲁绣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舒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鲁绣作品的选材丰富,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人物肖像等。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绣品的种类繁多,包括被面、枕套、衣、鞋和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艺术品。

发绣技艺是民族精神的长期积淀,是民族形式的靈魂之所在,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2002年开始接触研究发绣,从题材上、技法上大胆尝试创新,作品主要以写实性和真实感为长,常常偏重形式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影响,发绣作品更加趋向于定势化制作,简化技艺、刻意繁复、矫饰堆砌,特别是题材上基本靠拿来主义,从原来专门制作绣稿,变成直接用画稿,风格千篇一律,刺绣针法仅仅是复制画面的一种手段,刺绣核心语言的“针、线”丧失了应有的独立审美价值,个性创作越来越少,若继续模式化运用技法,会逐步沦为简单的工艺品生产,失去文化传承的意义。鲁绣是山东省级和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应积极开展生产性保护、创新性发展,生产性保护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商品开发,而是强调“生产过程”,关注体现“非遗”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鲁绣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要想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必须遵循生产规律,从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质着手,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规模、速度,而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强调作品形态、质量、品味,只有将前辈的技艺和生产中的创新融合起来,鲁绣的技艺、风格才会发扬光大,才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当代艺术已经从崇尚逼真的具象作品发展到重视精神呈现的抽象艺术,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对象、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想的和谐统一,强调一定的文化法则,把多样或相反的因素构成一个融汇的整体。这些年来,笔者一直在思索和尝试鲁绣创新,如何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潮流、民族地域特色等文化内容融合起来,最终选择大写意山水画题材作为突破口,在绣制《龙凤牡丹》《麒麟送子》《喜鹊闹梅》《摩天振羽》作品时,按照绘画作品,充分利用了发绣的独特优势“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特点。绘画一笔,绣工千针,一般刺绣都选择线条轮廓、粗细、丝理、配色都有一定规制的题材,而写意画讲求“笔墨纵逸,不专规矩”,不论从刺绣本身的工艺要求,还是制作材料的针和线,在这类题材处理上都有巨大难度,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不受时空、体面、光色透视等物理现象的束缚,追求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极高境界,敢于超越客观物象世界,表现人的精神之情,是一种生命的自觉。作品激扬奔放、波澜壮阔、富有意境,让发绣在传统中融入现代的元素,融入对所处时代和社会生活的记录与思考,融入人们在精神审美上的新渴求。

特别是《齐白石老人与虾》《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鹊华秋色》《寒雀图》《双骏图》《柳蝉图》等作品,在绣制过程中,笔者对工艺方法、布局设色、表现形式等多方面突破了传统发绣的界限,同时博采众长,汲取各个绣种的优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针法、技法、色彩应用不断进行调整、创新、重组,既保持绣面顺、齐、平、匀、洁,又能符合写意画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笔墨的力度和美感,表现作品的节奏、韵律、动态、气势、性格、意趣,总结起来主要有绣神、绣性、绣心、绣精、绣气。

二、当随时代的需求精益求精

在创作和制作时,首先是对作品范本进行研读,由表及里多层次地深入探讨,从工具材料、形式构成、构图章法、笔墨技巧、色彩运用、个性风格、意境处理、审美观念等分门别类进行剖析,具体研究,然后针对性修改,做到绣、画完美结合。传统鲁绣制作时,要将选好的面料固定重叠在摹本上面勾描,不但要画出块面构成形状,还要画出景物或物体的色彩明暗、层次出来,讲求的是对画稿的复原,个性创作很少,而这幅作品讲求活临,上稿时只做区域划分和主线条勾描,刺绣时不必看一眼绣一針,掌握好绣稿的精神和笔意即可,做到绣意不绣迹,突出偶然性效果。在具体处理上,一方面要考虑整体效果显现,另一方面要有鲜明的技艺特点。采用对山势轮廓加深线条,云彩、水波加重冷暖色调对比方法让画面更符合刺绣方式。针法上创造车拧针开放法,丝毛针、二三针变化拆分法,让基础针法完全变化,山石用二三针加车拧针,天空和云彩平交又加晕针,云雾用二三针、三三针加覆盖针,水波用斜三角针、乱针加丝毛针,结合过渡部分利用晕针晕染。作品整体艺术效果,虚实得体,“平、浮、突、活”,在勾勒中变幻,明暗衬光,画面更为细腻、层次更为丰富,充满活力。绣与画最大的区别就是画有笔力,笔力为骨,如果刺绣时对线条只是简单的堆线顺方向处理,就变成了呆厚的打补丁,非常难看,笔者采取线向根据笔力区别走向方式,呈现水墨轻重关系。起笔时线向左右倾斜两侧平;笔腰时变化较多,线向顺内侧倾斜一面平一面散状;收笔时线向顺方向前密后松,散笔部分晕染为主,线向中心向外扩展长短不匀。此外水墨画讲求墨分六彩,作画可以用水不同来区划,刺绣时只能用掺色来区分,墨阶大体可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阶梯,焦部分掺入金色线,线剖三丝,三线掺一;浓部分掺入灰色线,线剖二丝,五线掺一;重部分掺入紫色线,线剖二丝,六线掺一;淡部分掺入白色线,线剖二丝,二线掺一;清部分掺入银色线,线剖二丝,二线掺一。其绣品不仅有服饰绣品,有观赏性的艺术品,更多的是实用工艺美术品。

但是我们正处于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果一味拘泥于传统,没有推陈出新,必将导致鲁绣发展的停滞,必须通过创新,丰富技艺本体,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利用现代的审美观点,为发绣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发绣技艺的传承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民族个性。无论何时,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不会变,对美和文明的创造也永不会终止。因此,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从而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迎来新时代的机遇。

[作者简介]

刘振兰,生于1966年11月,济南人,中国华侨艺术研究院刺绣艺术主任,山东省弘正传统文化研究院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级研究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自幼受家庭影响接触刺绣,1987年去蓬莱市参加刺绣培训,1989年在镇企业毛纺厂专职刺绣,2011年建立雅兰绣坊工作室至今。2016年在历下公益大讲堂“非遗鲁绣”担任授课教员。2017年10月担任济南市残联爱心驿站鲁绣文化创意培训班教员。

第十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发绣《盛世八骏图》《泼墨仙人》分别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和银奖,在第54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发绣《蕃女挚庞图》荣获“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优秀奖,《残雪》在第二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上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编辑:刘莉琴)

猜你喜欢
刺绣传统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男子刺绣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少年力斗传统
华美刺绣
刺绣新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