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加咖啡

2019-04-10 06:14陶太
支点 2019年3期
关键词:咖啡粉咖啡机咖啡厅

陶太

今年新春,茅台酒产地遵义迎来了第一家星巴克。媒体报道说,店外排起了长队,其火爆程度,让人联想到第一家肯德基进驻北京大前门的场景。也有人说,遵义人可盡情享受美酒加咖啡。

如果在上世纪80年代,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奢侈。当时流行邓丽君的一首歌,叫做《美酒加咖啡》,“美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那简直就是高级生活的代名词。我那时想破头了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咖啡能和美酒结对子,而且还能解忧愁。

实在好奇,我缠着父亲买咖啡。天晓得在我们那个偏僻地方,在麦乳精都稀奇的年代,父亲是怎么给我搞到一罐咖啡的。那应该是国产的咖啡粉,当时谁也不会煮咖啡,因为谁都没见过。最后用开水泡,一股焦糊味道,还满嘴咖啡渣,感觉像嚼胡锅巴。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上大学了,到上海同学家里做客,饭后每人都有一杯咖啡。我直勾勾盯着面前的小勺子,第一反映是拿起来舀咖啡喝。后来发现这是搅拌用的,特别窘迫,手都不晓得往哪里放。

第二次为咖啡窘迫则是工作以后,当时供职于一家外企。有一次,总部老板来公司视察。那几天,女上司忙得跳脚,却没忘记准备咖啡机,而且要能打出“泡泡”的那种,说老外每天都要喝咖啡,不喝会难受。可是我使出吃奶的劲头,也不会打“泡泡”。其实那个时候,星巴克已经入驻北京,而且就离公司不远,可惜我还为大老板能够喝上咖啡殚精竭虑。

咖啡还是咖啡,只是世事的变化太快。

之后,我开始留意写字楼内的咖啡香,那时许多公司都备有咖啡机,尤其是外企和网络公司,常常都有咖啡味道飘出来。

起初,不过是那些海归们,以及所谓的成功人士们喝咖啡。后来,各种咖啡厅突然间就遍地开花,成为了小镇青年、北漂们的精神聚集地。

我居住的地方,方圆两公里之内,能轻松拎出二十家咖啡馆。那时家里房子小,不方便待客,我常常在各个咖啡厅中漂流:写稿、会友、采访、育儿。毫不夸张地说,我不在咖啡厅,就在去咖啡厅的路上。我通常只买一杯美式咖啡,也就相当于买个咖啡座位。

不过,哪怕只买十块钱一杯的咖啡,在我的潜意识里,这就是一个高级消费品,我喜欢多加糖和奶,不然就觉得吃了亏,就好像吃鸡没吃到鸡腿。

我终于对咖啡放松戒备,是在有机会走出国门以后。走在威尼斯的老街巷,转角处几乎全是咖啡店,密度犹如中国城市里的沙县小吃,价格也不贵。人家喝一杯咖啡,就相当于我在北京要了一碗大碗茶。

我常常饶有兴趣地趴在店里观察,看老外怎么泡咖啡,结果发现他们很少在店里做商务洽谈,谈恋爱,打业务电话。常常是单独一人,而且拿了咖啡就走。真的是来买咖啡喝的,不是来蹭情调的。先生在欧洲生活、工作多年,起初觉得咖啡比中药还苦,后来终被“改造”,早上喝一杯咖啡才神清气爽。不过,他从不讲究。我家的咖啡,是用摩卡壶在煤气炉上烧出来的。早上时间紧。我又常常粗枝大叶,不是水烧干了,就是咖啡粉没装匀。有一次我居然把咖啡壶的塑料把烧着了,咖啡香夹杂着塑料臭,弥漫整个屋子。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觉得咖啡是高级玩意了,和煮一锅胡辣汤没啥两样。

此时回想小时候用开水泡的咖啡渣,恍然若梦,其实也不过就是加多年的功夫。

其实咖啡还是咖啡,只是世事的变化太快。

猜你喜欢
咖啡粉咖啡机咖啡厅
Tanatap环形花园咖啡厅
人工智能终结了个人隐私吗?——从《咖啡机中的间谍:个人隐私的终结》谈起
Passage 4 Interesting coffee making
发酵废弃咖啡粉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利用的影响
红点奖:让你找回旧时煮咖啡体验的咖啡机
今日小聚:用咖啡小方点缀回忆
首尔“世事难料”咖啡厅
CupOne咖啡厅
In's咖啡厅
专业咖啡机界的革命
——Trinity ONE 三位一体咖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