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基于和谐教育理念,引入诗意教学的创新思维方式,将课前、课中、课后串联起来,构建诗意情境下大学数学教学的新模式——“精·互·同”模式,建立开放、多元的教学生态,形成可参照、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诗意教学;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1-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10
著名作家王蒙说:“最高的诗是数学。”如何将数学课堂变成精彩洋溢、智慧迸发,激荡师生灵气,弥漫诗意芳香的场所?如何调动学生高昂的情绪,保持智力振奋的状态?如何让表面枯燥、抽象的符号动起来、活起来?如何探索符号后面蕴含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能对知识有效迁移?教师结合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将诗意融入课堂,将课前、课中、课后串联起来,将大学数学课堂营造成充满诗意与生机的“智力场”,构建“精·互·同”教学新模式。
一、课前做“精”,使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知识点罗列、素材堆砌的课堂设计,让大学生的心灵远离数学,排斥课堂。那么,课前如何做“精”?可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根据不同章节特点,精设教学内容
1.寻找数学与诗意的衔接点、结合处,活用“诗话”突出教学引导与总结。
根据不同知识点加强教学设计,突出教学引导与总结。
例如,讲“连续”时,由“彗星”动态轨迹引入,用“极限连续值,增量趋于零,左右双连续,万物寻本源”揭示连续本质,寓知识巩固于口诀;讲“矩阵四则运算和秩”时,用“加减乘除尚简单,矩阵乘除非等闲,深究子式可得秩,初等变换不变量”加深理解记忆;讲“解线性方程组”时,用“欲解线性方程组,需知初等行变换,矩阵化至最简式,字里行间有答案”展现重点与难点。
2.运用数学文化,结合实际应用,妙用“诗情”强化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根据不同知识点,加强教学设计。
例如,讲“导数、微分、积分”时,结合数学史,利用视听媒体,在讲解中渗透数学文化;讲“通量、散度”等知识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背景,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讲“级数”时,从物理学观点,把一个复杂的运动分解为一系列基本的简谐运动的叠加形式(配合PPT演示),渗透函数逼近思想。
3.通过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诗画”展现精彩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根据章节特点,联系实际,勾勒一幅幅生动的“诗画”。
例如,讲“向量空间”时,与“千手观音”比较讲解;讲“空间卦限”时,用苹果三刀法展现每一个卦限特征;讲“夹逼定理”时,用男女谈恋爱的小段子进行逼真描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精备多元化教案
根据学生的个性,精选不同例题,精备多元化教案,或者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基础制作微课件。
(三)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度,精选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精选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导向式案例讨论、问题研究、实际尝试、设疑研讨式教学法与讲授法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
“精”让学生感受数学美,领悟数学思想,体会别样的数学意境。
二、有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线上线下互动使学生感受诗意数学的魅力
数学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也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教师运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幽默的教学机智,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那么,互动形式多样化,如何做好“互”?可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活用精湛的教学艺术点燃和熏陶诗意课堂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启发和诱导,用幽默的教学语言进行感性点燃和熏陶,与多元化大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教学生“想、问、思”。
(二)巧用幽默的教学机智,让诗意课堂“活”起来
巧用幽默的教学机智,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讲解,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和时间。
例如,“学案导学,课堂展示”,进行自然班大分组大讨论,宿舍小分组小讨论。小讨论择优课件,大讨论择优表达;进行课堂展示、成果汇报;宿舍自辩、自补,班级互辩、互助;最后教师多元化点评,实现教学延伸。
再如,“专业简报”教学法,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色,设计与专业相融的数学简报,小组选出“微助教”走进中学、小学课堂,让听众考核评定。
(三)注重思维过程评定,达到全员愉悦参评的意境
考核评定根据作业互评、课堂展示互评、课堂互动、小论文质量、师生考评相结合的积分法。
“互”让大学生有一个主动亲近、开放的课堂。在妙趣横生、惟妙惟肖中培养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意识,感受诗意数学的魅力。
三、结合信息技术,设计课内主渠道教学与课外教学体系同步结合,对诗意数学进行拓展延伸
如何将传统“教师”变“导师”,“教学”变“导学”,达到课内主渠道教学与课外教学体系的同步结合?可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网络平台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
教师搭建交互式的网络平台,向学生同步推送课堂教学课件,学生搜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同步问题辅导,弥补自身短板。
(二)丰富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与教学改革同步
結合网络资源,根据自身特点自行设计例题,进行微视频讲解;根据自身短板,进行自主出卷,同组进行互帮互助,异组进行互考互改。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养成团结互助、责任心强的品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巩固教学内容,知识更新与时代需求同步
巩固教学内容,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环境。根据时代需求,教师在网络平台布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与学生辩论、探讨,进行分组探究。
“同”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团结互助、责任明确的习惯,是对诗意数学的拓展延伸。
四、应用及成效
通过诗情画意的授课、和谐有效的互动,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有效提高。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成效显著。江苏卫视、扬子晚报、新浪等数十家媒体以《江科大“高数女神”用独特的“诗情画意”教学让学生不再恐惧数学》为题进行报道,此模式已推广至校内多门课程,示范效应显著。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有机融合,写出一首首诙谐幽默的数学小诗来展现对生活的热爱与想象,汇编成《数学诗文集》;从诗意的沉浸中找寻高数之美,从哲学的角度体验高数人生,进一步汇编成《高数与人生》《高数随想录》。
“精·互·同”教学模式的实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其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生生交流,共享差异”的教学效果,达到诗意教学与课程教学、团队学习与自主学习、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协同。
参考文献:
[1]杨孝斌.大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探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
[2]石先军,陈晶晶.素质教育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10).
作者简介:叶慧(1978— ),女,汉族,江苏泰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李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