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恺成 WANG Kaicheng 刘 峰 LIU Feng 汤 岳 TANG Yue
1937年,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在经过与史丹利·雷梭(Stanley Resor)夫妇多次会面后,提出雷梭住宅(Resor House)方案,这是一座位于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附近,横跨在一条从蛇河(Snake River)分支出的溪水上的度假别墅(图1)。这个住宅方案对密斯实现他在德国提出的乡村住宅的构想是一个极好的实践机会,尽管最终业主因为种种原因对修改方案失去了兴趣并没有最终建成,他仍在次年任教阿默科技学院期间继续修改和深化设计,现存的相当数量的草图和图纸表明,当时密斯在这个项目中投入了大量的热情。
密斯在设计雷梭住宅时所付出的精力远远超出他之前在德国的几个乡间别墅设计,甚至也超过1923~1924年的混凝土乡村住宅实验和砖乡村住宅项目,并且,这些项目多数并未实际建造,因此很难评价其建筑空间的特征。雷梭住宅虽然同样未能实际建造,但他给这个乡村度假别墅留下了几百幅草图和图纸,可以原真地反映出他的乡村住宅设计理念。本文关注雷梭住宅在乡村环境中的建筑空间特征,尤其是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的关系,这种考虑是基于外部特定的自然环境对其设计产生的重大影响,毫无疑问,密斯一生对建筑的外部环境和建筑空间的相关性十分关注并不断探索,我们要解析他的作品就必须从空间入手,而不是抽象的形式[1],不仅要解析内部空间,还要思考它与外部空间之间的关系。因此,选择雷梭住宅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了解密斯对乡村住宅项目的空间构想,尤其是在从欧洲到美国转换时期他对乡村住宅空间的理解。从某种角度上讲,雷梭住宅是密斯在美国这一新兴世界的首个设计作品,这是他向美国阐释他新型设计哲学的一次难得机会。另外,美国广阔的自然环境与欧洲城市密集的地域空间相比,更能给密斯创作的灵感。因此,研究这一过渡时期的作品,对理解两种不同环境如何影响密斯的建筑设计是有代表意义的。
本文采用分析法和对比法来解析雷梭住宅的设计过程和意图,梳理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特征,并阐述它们是如何影响建筑视觉空间感受的,同时,将这一成果用来与密斯的同类型作品对比,试图发掘这个作品的特定空间特征对他之后设计产生的影响。
图1 雷梭住宅模型
图2 雷梭住宅立面图(1938)
雷梭牧场是由蛇河附近的草原及一组乡村小屋组成,在灌木丛生的平原上,可以看到大提顿山(The Grand Teton Mountains)风景,这是一幅欧洲人尚未描绘的美国西部广阔天际的场景。当密斯到达这个牧场时,他在小溪西岸见到了一个未完成的房子,看上去它是一个大建筑物的服务空间,应该是一个度假别墅的前期工程,河中已经建好两座桥墩,正迎着溪水的冲刷,等待着结构主体的到来。这些都是MoMA之前的委托建筑师菲利普·古德温(Philip Goodwin)未完成的项目,尽管密斯与雷梭夫妇存在语言沟通的障碍,但他们还是向密斯表达了希望保留原有的条件继续设计工作,他在充分考察了现场之后坐火车途经芝加哥返回纽约,随后立即着手设计工作,并于1938年提交第一套图纸,从当时的立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是一个建在水上的两层钢框架建筑(图2),将之前古德温设计的在溪流东岸的二层建筑作为整个建筑的服务空间。遗憾的是,密斯在返回德国的路上收到史丹利·雷梭的电报:“非常抱歉,由于商业上的原因,我不会在怀俄明州的威尔逊建造房屋了。”[2]不论是什么原因,这座在古德温基础之上设计完成的度假别墅是不会再继续建造了,但密斯却在之后的几年对这一住宅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深化设计(图3、4),这也成为后来广泛出版的著名度假别墅版本,本文也是以该版本的设计方案作为研究对象。
这栋度假别墅选址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在临近大提顿山脉的辽阔平原上,密斯因为特殊的现状和优美的场地而选择将别墅的长轴空间跨越在小溪之上的建筑布局,并一直坚持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可以从模型照片中清晰的看到长条形的住宅与溪流相垂直并悬在溪水之上,建筑的一层只有两端在溪水岸边稍高的地形上与场地接触,二层的主体空间横跨在流动的溪水之上(图1)。
地面层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侧为包括佣人生活用房和洗衣房在内的生活服务部分,另外一侧有带煤炭储藏的锅炉房和带更衣室的办公室,这两个功能组团分别设置在小溪的两岸,建筑空间相对封闭(图2)。二层分为三个部分,西侧为厨房等生活辅助空间,东侧为主人的三个卧室,中间是一块非常完整的开敞空间也是整个度假别墅的核心部分,正是这样一个完整的空间横跨在小溪的正上方,它在视觉上对南北两个方向开放,视野因溪流延绵而异常开阔(图4)。
图3 一层平面图
图4 二层平面图
图5 1937年研究模型
在雷梭住宅之前的设计项目中,密斯就十分重视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在对雷梭住宅多年的不断完善过程中,他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起居空间的修改上,从早期的模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密斯最关注起居室的设计。1937年的模型是一个工程性质明显的模型(图5),目的就是可建造,虽然在1938年按照合同冻结并提交的图纸中,显示建筑的外墙和窗户的形状发生了部分变化,但是,建筑方案的整体外观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另外,在1939~1940年的模型中(图6),地面层的结构简化为基础形式而没有窗户,建筑两侧的现有空间简化成了盒子的形式,这一变化过程向我们表明,密斯设计早期主要关注点是起居室和两侧之间的对比,他希望突出的是建筑中段的空间形态。
起居室内包括了一个较大的餐厅,其规模比密斯之前的别墅作品都要大,并且明确了这一空间的开放性,使用了十字形截面的柱子,这和巴塞罗那的德国馆(Barcelona German Pavilion)和吐根哈特住宅(Tugendhat House)的柱子截面是一样的,这些柱子在视觉上看起来很薄并且扮演着垂直和线性的空间角色。它所囊括的各个空间是由天然石墙和矮书柜来分隔的,在北侧和南侧的通透玻璃从楼面和屋面外缘向内收进约1m,在室外形成一条狭窄的外廊(图4)。
特殊的场地引起密斯的关注,他发现沿着溪水的两个方向都有不同凡响的自然景观,这一特定的条件使得他在设置起居空间时不得不重视空间的通透性,从他留下的诸多起居室设计草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对该空间如何获取室外优美的景观花费了大量时间,最终他选择将起居室沿溪流两侧的外墙全部透明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取景自然。
图6 1940年研究模型
图7 起居室实景透视图
图8 吐根哈特住宅一层平面图
本文将密斯当年利用蒙太奇手法完成的两幅透视图作为分析雷梭住宅室内外空间特征及关系的主要材料(图7)。这是两幅利用建筑场地实景照片,并以建筑室内透视的视角剪贴而成的效果图,它们分别显示了建筑南北两个朝向的室内空间视觉效果,尤其是强调了住宅起居室内观看室外两个方向的天然视野,这意味着密斯着力突出该住宅对两个方向的室外空间完全开放,他起初并不打算有任何的保留,但在最终的起居室内透视草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南侧的视野是完全开放的,北侧采用了矮墙、书柜等元素来控制其视觉的开放程度。
雷梭住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起居室空间南北两侧外墙都是透明的,这部分的建筑外墙在视觉上消失了,透明这一特征在吐根哈特住宅一楼的起居空间同样可以发现(图8),只是它仅对一个方向敞开,将这个朝向的自然景观引入建筑[3]。密斯在经过多次选择后,对雷梭住宅的起居室空间南北两个方向的外墙做了透明化处理,这样的一个空间看上去是用于连通西侧服务空间和东侧生活空间,视觉上仅有屋面和楼面连续贯通。虽然,就功能和隐私而言,这不是必要的选择[4],但密斯试图以特定的方式来控制主人如何观看外部自然景观。
住宅二层起居室空间的外墙在视觉上消失后,影响建筑内外空间融合的唯一障碍就是建筑的内部分割墙体,1940年完成的建筑模型是密斯对雷梭住宅的方案定型(图6),垂直实心墙被设计成一堵高出地板但并不延伸到天花板的绘画作品展示墙,这使得天花板和地板的连续性被延伸到了外部空间。由此,内部空间变得均匀、有序,对南北两个方向都具有开放性,并且在北部和南部之间保留了较弱的差异。从起居室内部视野模拟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只使用无差别的内墙来分隔起居室内空间,或者完全任其无条件开敞,都会因为起居空间内的A、B两个方向的视野混沌而使空间失去属性和秩序(图9)。
这些消除了所有内墙的低矮绘画墙和书柜,与他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天然石材墙和吐根哈特住宅起居室内的装饰墙非常相似(图10),这一系列的空间组合正是密斯建筑独有的空间特征。“自由墙体”成为视觉上的一个构件,在起居室南部的视角中具有装饰效果,它可以对自然景观进行构图,同时,通过不同视角、不同的视觉感受来划定室内空间的属性[5]。天花板和地板之外的所有元素都具有了可变性(图11),这是密斯通用空间(Universal Space)的原型之一,也表明了通用空间与外部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与内部空间自身的逻辑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在密斯之后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该隐住宅(The Cain House)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尤其是在柏林新国家美术馆中,所有实心墙体都被消除,只有天花板和地板是仅被他留下的物理架构。
图9 无差别空间视野
图10 吐根哈特住宅起居室装饰墙
密斯在德国时期设计的房屋多数建在城市中,建筑通常只有一个景观方向,而在美国怀俄明州的雷梭住宅却获得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景观方向(图4),自然环境往往会被建筑功能空间阻挡,这就需要建筑师优先考虑一个特定的方向,而使得建筑在内部空间秩序和外部空间环境之间产生不一致的逻辑。只有协调好这两个景观方向,才能确保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在建筑环境一体化的情况下,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视觉框架,它将内外部空间组织成一个有序的空间整体。建筑物内部被认为是整个更大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建筑本体也就成了为其内部和外部空间建立视觉联系的物质载体。
密斯从分析起居室中各类摆放物件来尝试改变室内空间的特征[6],两张不同阶段起居室的草图对比显示了这种尝试与变化,起居室及其柱子、壁炉和家具的尺度与形状前后没有质的变化(图12、13),而起居室北侧空间的构成发生了改变,在这里,密斯似乎并不怎么关注空间的有效利用问题,而是在试图通过建立与室外空间不同的联系来标定室内空间的差异化特征。如果将南北两侧的空间进行无差别开放,那么无论是南侧还是北侧的室内空间均会趋于一致,室内空间会失去其特定的空间身份,开放的无差别空间内难以承载不同的使用功能(图10),这与吐根哈特住宅的处理意图是相似的,它的一层作为日常起居使用,在空间上要求尽可能的连续、自由开敞以获得良好的景观,因此,选择了整块玻璃作为外墙,但二层是卧室,使用上要求尽可能地确保视觉回避,为此,外墙上被安装了不同于起居室的窗和部分半透明玻璃(图14)。
图11 自由墙体视角透视图
雷梭住宅对于密斯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他在美国的首个设计作品,而不仅仅是一个建筑项目,他要把自己对建筑的创新理解迅速传达给新兴的美国[7]。这个度假别墅的方案反映出密斯从德国时代转移到美国期间对建筑空间的不同理解,尤其是他对建筑的室内外空间整体性更加重视。
密斯尝试创造匀质、流动的空间来保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关系,他把雷梭住宅起居室中除了天花板和地板以外的固定构件都简化了,只强调连续的天花板和地板,使得起居空间趋于均质、连续,这应该是他通用空间的原型[8]。我们不应该只从内部空间自身的固有特征来理解这个概念,必须在内外空间紧密联系的前提下来理解它。密斯把建筑作为某种架构来整合空间视觉,在保持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自身本体特征的同时,使其在视觉上成为整体,有理由相信他把建筑描述为中性架构时,是指建筑成为媒介承载了这种内外空间的视觉关系。在雷梭住宅之后,密斯的作品更加强调了这种作用,尤其是在处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关系时。
雷梭住宅的设计构想为乡村住宅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内部空间的解决方案,密斯在德国时期也曾从事过一些乡村住宅的设计,但它们多数没有建成。尽管雷梭住宅也没有真正的建成,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密斯通过该项目对乡村住宅的内部空间设计和建造有了一个完整而详细的计划。简而言之,密斯通过雷梭住宅的设计实验,获得了整合建筑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设计工具,尤其是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场地内,这也为范斯沃斯住宅的建造提供了逻辑验证。
图12 起居室研究草图(前期)
图13 起居室研究草图(后期)
图14 吐根哈特住宅一层和二层立面开窗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