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豆/文 刘远凤/图
同学们,通过上一期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古人计量时间的手段和方法。可是,无论是圭表、滴漏还是盘香,都不方便随身携带,人们无法随时随地得知准确的时间。于是,古人就制定出专门的报时方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考考你,你知道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几个小时吗?( )
A.一小时 B.两小时 C.三小时 D.四小时
答案就藏在下面的文章中,快来找一找!
中国古代将一天一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古人用圭表、滴漏等仪器测出整点的时间后,便以敲钟击鼓的方式向公众传达,指引人们的日常起居、劳作。
传闻最初只有击鼓报时,但鼓声的传播范围有限,这就导致南朝齐国的齐武帝不能按时吃上早饭。因为击鼓的地方离皇宫较远,皇宫内有些地方常听不到鼓声。如果皇帝的厨子不知道准确的时间,他又如何能准时供应早饭呢?
于是,郁闷的齐武帝下令在皇宫里最高的建筑上挂一口铜钟,定时敲钟,使整个皇宫都能听见报时声。按时吃早饭的齐武帝不再挨饿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制度也由此而生。
关于钟鼓报时的方式,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规定。如唐朝实行的是晨钟暮鼓的报时制度。早上敲钟,城门打开,人们可以自由进出城门;晚上击鼓,城门关闭,人们被禁止随意走动。与之相反,汉魏时期实行的则是晨鼓暮钟制度。
钟鼓的声音较大,主要用于日间报时,到了晚上如果还敲钟击鼓,就会严重影响人们休息。那么古人在夜间是如何报时的呢?
我们在观看古装影视剧时,常会看到有人在晚上提着灯笼巡夜,一边有节奏地敲着梆子,一边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样的人称为更夫,他们承担着夜间报时的工作ü打更。
古代的更夫很辛苦,别人都休息了,他们还要守着滴漏等计时仪器,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梆,走街串巷地报时,并提醒人们防火、防盗。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