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着重介绍了商洛全市县(区)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努力保护、深入发掘地方文献资源,收集与利用并重,整理与服务并举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我市各县(区)馆 地方文献 收集 利用
地方文献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人物传记、物产资源、名胜古迹等重要内容的文献资源。地方文献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是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安康、汉中、商洛陕南三市,有着同样的自然人文,类似的地方文献,为了推进陕南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推进陕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稳健发展,推进陕南的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2017年5月,陕南地方文献业务协作联盟正式成立。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地市地方文献工作,互通有无,相互交流,我就商洛市地方文献的收集、保存与利用情况跟陕南同仁们做以探讨。
一、深入发掘保护地方文献的意义
地方文献在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区域文化的“根源”,也是一个地区地方文化的新动力来源。一个区域的文化基因可能受到某种自然或人为因素的破坏,特别是在一个区域现代化进程的初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可能导致文化的分裂,文化基因只能依靠地方文献来保存和重新复活,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献典籍。它是我们学习营养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地方文献往往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地方色彩。它不仅是一个详实的历史记录,而且是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时间的推移,许多地方文献丢失,因此保存和保护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地方图书馆通过对地方文献的保护,保存了文献内容,弘扬了地方文化。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有利于增进外界对本地的了解,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品牌,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品位和知名度。
二、发展地方文献,建立特色馆藏
商洛市县(区)图书馆成立时间先后不一,有上世纪三十年代创立的柞水县图书馆(1934年创立,后因战乱闭馆,1969年恢复建馆),有较晚成立的丹凤县图书馆(1985年),基本都是在原市(县、区)文化馆图书室基础上成立。成立之初,每个馆都根据本地实际及形势的发展需求,确定了相似却不尽相同的发展思路:整理保护原有旧藏,查缺择优补配新藏,重视发展地方文献,特色资源立馆,优质服务树馆。如商州区图书馆重点收集古籍、古字画等地方文献;丹凤馆注重收藏当地图文及音像等资料、商洛市馆注重收藏本人士出版物等……,我市县(区)各馆地方文献整理、保护工作依据各自特色有序展开,迈开了步伐。
1.整理保护已有藏书
地方文献的保护是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商洛市县(区)各图书馆一是建立了适用的文献管理制度,二是地方文献专人负责,有条件的还辟设专库保存,馆舍紧张的也都设有地方文献专架。三是建立地方文献的编目、建账、回溯。四是清点各自地方文献的家底。我市现藏地方文献1.2万余册。其中古籍线装书300余种;民国文献、非线装新版地方文献6000余种。
2.加大地方文献的收藏和利用
(1)建立搜集的标准与范围
分析商洛历史沿革和本地资源的特色,通过反复调研,我市各县(区)建立了地方文献统一的搜集标准、地域范围:以行政区划为依据,尊重人文风俗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因素,以商洛所辖6县1区图书馆为主,即商洛市、山阳、洛南、镇安、柞水、商南、丹凤、商州区。
建馆之初,由于我市各馆百废待兴,馆藏底子薄,也由于当时对地方文献的认识有失偏颇,因此征集内容为涉及本地乡土史地在收集之列;在品种上,重点收集各类文集 ;在版本上,不管是刻本、活字本、写本、石印、影印等任何版本;在收藏对象上,首选各时期较有影响的重要名人和代表作家;在家谱姓氏上,重点选择明以前迁入的姓氏,如孔、屈、陈、杨、程、冉、郭等。
对于古代及近代地方文献的收集,关键在于理清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哪些作者及其有关著述内容、流传和收藏线索。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旧志传记、艺文书目,还充分利用网络,对本省以及国内一些大中型图书馆,进行了重点检索;对于近年出版的地方文献,除查阅中国知网检索外,还深入到本地各特色小镇和博物馆考察各类文献的收藏情况;对于民间文献的流传和收藏,我们则通过各县文广局、方志办和一些文史工作者,掌握一部分线索,还经常深入到基层乡镇、村民院落中查访民间文献的藏存情况。经过认真细致的爬梳和调查,基本上捋清了世传商洛历代哲人先贤的著述以及有关乡土文献的存佚和收藏著录情况,初步掌握了各县本地文献、部分民间文献的收藏概况。据初步梳理,从先秦到清代,商洛各地文人著述有记载者共计1317人、作品1600余种。值得一提的是,商洛是著名的商山四皓故地,商鞅封邑,以及仓颉故里,这方面的各类文献特别丰厚。
现在地方文献内容更为宽泛,涵盖:1.反映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工农业等方面的图书、报刊、会议录,文件汇编、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地名录、图册及企事业、机关、团体组织名录等;2.各有关部门编印的地方志。如市、乡(镇)志、专业志(如厂志、行业志)、群团志、校志及其相应的资料目录、素引、资料汇编等;3.各单位的成果汇编、科研成果等:4.当地有关的音像资料等:5.有关当地的其他资料等。[2]我市各县(区)图书馆适时修改征集策略与征集内容,力求把辖区内地方文献全面完整地收集到馆。
(2)收集地方文献途径与方法
地方文献具有分散性、庞杂性的特点,分散性主要表现在其文献资源分布于各种藏书、博物、档案机构及基层社會;庞杂性主要表现在海量公开出版和渠道的多元化。所以,地方文献的搜集是比较费时费力而又困难重重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尽一切可能,克服困难,不断探索适用的途经与方法。
①通过有偿搜集。根据我市县(区)各馆实际量力而行,在有限的经费中抽取一定费用,用付费的方法收集地方文献,包括传统的预订、现购、邮购、代购、复制和网上采购的新型方式。
②通过无偿搜集。这是我市各县(区)馆主要获得地方文献的收集方式。它包括呈缴、征集、索取、调拨、托管、 接受捐赠、交换等方式。
③建立地方文献征集网络。 依托省公共图书馆联盟以及关天公共图书馆联盟、商洛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文献征集网络,明确各级图书馆的义务和权利,通过联盟倡议由中心馆牵头组织、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支持。
(3)我市各县(区)馆地方文献初具规模
通过全市县(区)各馆同仁们多年的不懈努力,极大丰富了我市各县(区)馆地方文献的馆藏面貌,一个以商洛文献为重点,突出文化特色的综合性文献资源体系已初步形成:商洛各县区地方史志较为齐全,古代方志共计3种,另有现代版方志10余种,商洛区域家谱较为可观,目前入藏家谱共计100余种、120余册,古代名人著述及研究资料约100余种、200余册。《陕西古籍总目商洛分册》的出版填补了商洛市古籍目录的历史空白,为商洛市今后有计划、有步骤地抢救、保护和利用古籍提供了准确坚实的材料依据。商山四皓及各朝代有关著述及传记资料基本见藏。近现代出版的正式出版物以及非正式出版物的地方文献基本收集齐全。
(4)边搜集整理、边开放服务
商洛市各县(区)图书馆每年立项经费,都专门拨付一部分发展地方文献的费用,也有专职或兼职的人员负责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以前各个馆的地方文献存量分散、稀少,为此,我们一边加快收集的力度,快速扩充地方文献的品种和数量,一边整理、开发,使有限的文献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我们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提供内阅、查检、复印、打印、专题咨询、研究性情报服务和定题跟踪服务等。这项工作使得很多的专业工作者在进行科研时得到了帮助:2013年,在商洛洛南县发现了一处遍地是清一色汉砖汉瓦,有城门城垣等大量文物的古城遗址,发现者通过现场访问老者,考察当地村名、塬名、水名、桥名等大量地理名称,对古城城墙、城门遗迹、古城设施、遍及地面的汉制砖瓦及古称“上洛塬”的调查,查阅《史记》以及市馆收藏的《康熙续修商志》《直隶商州总志》《商洛市志》《水经注疏》等数十本史料,论证了陕西文物部门2012年新出版的《陕西陕第三次文物普查丛书》“商洛卷”中对“古城村遗址”的疑惑,证明它就是千百年被遗忘的上洛古城遗迹。
①制定细则,分类著录
为了方便读者利用和更好的揭示馆藏,我们将搜集来的地方文献按照中图法分类,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开展了对地方文献的整理。我们结合各馆工作实际,制定了各馆地方文献分类、著录的细则,对各馆自存的地方文献进行了系统、规范的分类、著錄。
②数字化的再生保护和利用
互联网的发展使互联网成为地方文献的不可忽略的新来源。各种网站、数据库资源和电子媒体上的网络地方文献资源,以信息资源传播快速、内容新颖、搜索快捷为特点成为馆藏实体文献以外的广阔虚拟资源分布。各省市地方网站无疑是地方文献资源的首选。这些网站由政府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主办内容丰富多样,大部分信息都是地方信息,[3]因此,我们对各地借用复制的文献和已入藏的重要版本方志、家谱,都进行了扫描整理。根据原始版本,以3~4套纸本供读者使用,并以电子格式永久保存。这不仅使罕见的地方文献化身成千万份,让读者不用翻看原著就可以阅读和使用。它也彻底改变了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真正体现了文献的使用与收藏原则。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揭示自己的馆藏,建立各种专题的地方文献书目和全文数据库,通过市县馆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
③整理地方文献,开展学术研究
就地方文献资源开展了一些学术研究活动,除发表了10余篇有关地方文献整理和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外,还尝试着整合资源,多馆联合发掘地方文献的历史价值,收到了显著成效。其中,商洛市馆、洛南县馆、商州区馆、丹凤县馆联合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商山四皓》时长60分钟,在商洛电视台多次播放。今年,还赴北京参加了全国招商宣讲会。
上述工作,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研究,丰富了区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科研能力,打造了学术团队,提升了我市各县(区)图书馆的形象地位。
④主动服务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几年来,每逢商洛市政府举行重大活动如“环秦岭全国自行车赛商洛站启动仪式”、“商洛文化研讨会”、“商南旅游文化节”等,都要派专人来到市县(区)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去年,为配合市政府构建人文商洛的构想,市图书馆联合各县(区)馆根据自身馆藏特色,从历代名人的诗词集中选编有关资料,交市委有关领导参考。市委市政府有关单位要编纂一些著作和刊物,本市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也都经常来各馆查阅资料。此外,我们还多次接待了来自各地一批高层次、研究型读者,使他们都有收获,解决了他们在外地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地方文献工作今后的规划
1.编制专题工具书
目前,由于我们商洛地方财政落后,每年对图书馆的投入不够,再加上我们图书馆专业人才也不到位,在地方文献的开发以及二次加工上做的很不够。下一步我们计划根据读者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地编制各种不同的专题书目、索引,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加工编制《商洛市各级公共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目录》、《商山四皓文献资料汇编》、《上洛文化研究专题文献目录》以及《商洛市各级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目录》等。目前我们正准备着手编写《商洛市馆藏家谱简目》,我们计划尽快编制好上述二次文献并在以后及时进行增补修订,建立完整科学的目录体系,使其更好的发挥效用。
2.建立专题数据库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掘地方文献的潜在价值,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我们计划引进人才或者采取外包的方式整合商洛地方文献,建立专题数据库,已列入计划的有:有关红二十五军以及红七十四师在商洛战斗的各类文献的红色商洛专题数据库,商山四皓在商洛的活动及后人对商山四皓的评价等专题数据库,太平天国李自成在商洛的活动专题数据库等等。
结语
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不同地域几千年来流传的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汇聚为地方文献的浩瀚资源,由此而形成的不同特质的文化积淀,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地处各地的市县(区)公共图书馆,如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保护、深入发掘地方文献资源,将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将得到巨大提升。这对于加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疏志芳.立足地方文化打造特色馆藏[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6月)
[2]魏争光.网路地方文献资源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
作者简介
彭萍莉(1968年—),女,籍贯:陕西商洛,毕业于西北大学外语系。现任陕西省商洛市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多年来致力于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深入研究业务知识,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内专业期刊或收录入专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