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渗透高中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9-04-09 03:25王婧倞
文理导航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流行歌曲

王婧倞

【摘 要】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高中阶段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情操的重要时机。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性、生活性等特点,普遍受到了学生的追捧和喜爱,面对学生接纳流行音乐多于教材歌曲的现实状况,笔者便以流行歌曲作为音乐教学的切入点,准确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别审美能力,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中,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流行歌曲;高中音乐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把高中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定位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范畴。如何让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最大化地提高音乐核心素养、陶冶情操、提高学习效率;在文化课程学习紧张的背景下,何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值得每个音乐教师思索和研究的课题。许多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而这些内容往往都是“经典音乐作品”“正统音乐”,这些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历史的沉淀,早已是人们普遍认知中的好作品,但在学生的眼中却成为了“老土”,甚至严重脱离他们实际生活的“典范”,学生们更多地关注流行音乐文化,偏爱来自港台、国外,还有网络上的流量歌曲等。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普遍程度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在提醒我们,音乐教学策略也必须与时俱进,应紧跟时代的节奏。我们上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聆听、感悟音乐独特美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熏陶,从而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所以,毫无疑问,从他们喜爱的流行歌曲为切入口,准确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鉴别审美能力,远远比陌生而不感兴趣的“经典作品”更为人性化,效果会更显著。

当然,选用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并不是放弃教材上的内容,而是挑选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并兼顾辅助教材上的内容,这样既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又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拉近与经典作品之间的距离,使其真正地体验音乐、感悟人生。下文針对流行歌曲渗透高中音乐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流行歌曲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所以,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是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重要内容,使青年一代了解、熟悉、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于九零后、零零后的学生来说,除了传统的道德规训的方式进行爱国文化思想的灌输以外,吸收了我国戏曲、民歌、古典元素的流行歌曲,就成为了新兴的良好教学载体。

1.戏曲元素

《音乐鉴赏》教材中第四单元是京剧学习单元,单元要求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有些同学起初对京剧国粹还是好奇的,但当一段段传统京剧段落播出后,课堂气氛陷入了谷底,面对如此尴尬局面,我在教学中播放了《在梅边》《苏三说》《花田错》《新贵妃醉酒》等流行歌曲,在活跃的节奏中学生又逐渐燃起了兴趣,此时继续引导学生了解所涉及的经典剧目的内容、人物关系、作品背景和基本要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歌手陶喆、王力宏、李玉刚的这些音乐作品里大胆引用了国粹经典剧目,向学生传达了经典国粹的艺术魅力,我还选择了在学生眼中人气颇高的当代京剧名家王佩瑜老师演唱的京剧选段及流行歌曲,又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2.民歌、古诗词元素

老歌新唱、古诗古风都是时下非常流行的音乐体裁,许多流行歌手翻唱爱国主义情怀的经典老歌。举个例子,《浏阳河》是一首广为传唱的传统湖南民歌,一首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爱国主义红色歌曲。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表达了湖南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歌词以朴素简单的语言,歌颂了浏阳河畔出生成长的领袖毛泽东,再加上歌词通俗易懂、情深意长,所以很快就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几十年来,有多位演唱家,如:李谷一、宋祖英等,以不同方式及风格进行了演绎,歌手周笔畅的《浏阳河2008》又为这首老歌赋予了崭新的内容,这次的改编是将民歌《浏阳河》与当前流行的R&B节奏相结合,歌曲的引子部分出现李谷一老师的两个乐句的原声演唱,之后引出周笔畅的主歌部分“那是哪一年,蝉声的夏天。那只小手,学会了告别,也伸向明天。一首歌是一条河,流过寂寞流入梦……”接着歌中以回忆的形式用“听你唱过……”再次引出《浏阳河》音调。

这样的流行歌曲还有很多很多,《天黑黑》加入了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广为流传的童谣儿歌;《千里之外》全曲运用了中国的五声调式音阶;《菊花台》中用到了琵琶、葫芦丝等多种民族乐器;《中国话》是首混合了中国绕口令与西洋RAP的新品种曲风,学生欣赏时,在丰富强烈的节奏之下,在现代气息浓郁的配器手法的渲染下,重新认识了民歌,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加强了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于无形中向学生灌输了民族自豪感。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曾透露,教育部正考虑把经典诗词写成流行歌曲,并邀请著名歌手演唱,供广大学生传唱。我认为,司长的意愿和我选取流行歌曲教学的意义是相通的。像《东风破》《明月几时有》《烟花易冷》这些流行音乐作品的歌词意境深邃、情感丰富、曲调朗朗上口,颇具感染力,在传唱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民族的古典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如此兼顾了传统与时尚的歌曲,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又拉近了他们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距离,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也不会再抗拒经典民族文化,在兴致勃勃的学习中提高鉴赏能力,在轻松悠扬的乐曲氛围中接纳多种文化,也更加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二、流行歌曲中励志精神的渗透

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一年一度的歌咏合唱比赛,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缓解了学生紧张繁忙的课业压力,还可以塑造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以歌曲熏陶学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精神,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在合唱歌曲的选取上,我积极鼓励学生选择青春励志歌曲的曲目,得到了学生的认同,于是,许多喜闻乐见的歌曲,如:《倔强》《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最初的梦想》《年轻的战场》等歌曲就出现在了合唱比赛中。

励志歌曲的表现形式比较新颖,内容积极向上,歌词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召力,节奏鲜明、速度明快、充满激情,能使学生在听完歌曲后,心里产生震撼和鼓舞之感, 让人热血沸腾,让人勇于挑战困难,这种情绪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会多多推崇和鼓励高中生唱励志歌曲,用音乐的力量传递对生活积极向上、自信满怀、斗志昂扬的精神,相比于空洞的说教,效果反而会更明显。

三、结论

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高中阶段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情操的重要时机。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是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而许多感情真挚、格调清新的上乘之作对学生一样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我们应有效运用这些歌曲,使之成为传递情感、道德、文化的媒介,让我们一起努力,唤起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加强学生斗志昂扬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刘儒雅.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崔芸.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浅议[J].华章,2011

[4]张见.浅谈流行歌曲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5]施咏.浏阳河——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四[J].中国音乐教育,2013.7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教学流行歌曲
左手右手一起抓
开发流行歌曲,丰富课堂资源
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信息技术支撑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微课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论中学生音乐欣赏兴趣与能力的提高
架起流行歌曲与严肃音乐的桥梁
浅谈流行歌曲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