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亚飞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的重要科目,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旨在结合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高效开展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教师秉持先进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能力进行培育,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保障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成效。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说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教学理念上,一些教师习惯于灌输和说教,对道德缺陷或者行为不端的学生,不是积极关心、耐心引导,细心交流,而是歧视甚至打骂,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意义,打消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习惯于依据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指引,忽视学生的生活,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形式大于内容,实践性不强,学生的学习感悟不深。最后,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正能量不足,榜样引导不彰,难以赢得学生的信赖,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难以推进。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注重提升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堂不是知识讲解,必须要从学生的行为方式以及认知上加以转变,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像语文数学等知识传授课堂那样注重讲解,否则很容易使本来就枯燥的道德培育内容变得更加沉闷无趣,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启发和感悟。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拉拉手,交朋友”这一小节时,教师让全班学生互相介绍自己,让孩子们拉手,拥抱,一起唱个歌,跳个舞,敬个礼,通过这样有趣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尤其是那些比较害羞的孩子们,教师可以多给他们一些介绍自己或者展现自己的机会。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孩子在本子上画一位感兴趣的同学,把同学的主要面貌特征夸张表现出来,在同学的笑声中,让那些内向孩子敞开胸怀,感到集体大家庭的快乐。
2.注重关照学生的生活
生活化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它有利于教师养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拉近学生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针对性教学,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教育和启发。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时,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讲一讲自己的家在哪里,家里都有谁,以及每位亲人的故事。当代小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对于亲人特别是爸爸妈妈的付出认为理所应当,不知体谅和回报,对此,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讲一讲父母对自己的爱。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使整个课堂充满爱的阳光。在学生诉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开多媒体,放映一些有关妈妈的歌曲,比如:“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等歌曲,配上温馨的感人视频画面,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都受到灵魂的洗礼,感受到妈妈无上的爱。
3.注重改进教师的素养
教師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是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前提。一位道德崇高、和蔼可亲、忘我无私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向善向诚。相反,教师如果和学生的关系不佳,经常歧视甚至打骂学生,那么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感受一定是反感的。鉴于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就要努力从自身做起,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孩子从教师身上获得成长的力量,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巨大魅力。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教师都要符合“人民教师”这一称号,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期望。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在这样一个拜金主义和享乐之风甚嚣尘上的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更要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一心一意扑在教育事业上,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结束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目的,正是要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学生,引领他们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性探究[J].教书育人,2018(34):23
[2]周巧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8(31):30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