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龙兵 赵 勇 吴 阳 张 兵 李玉龙
骨性关节炎的易发部位是膝关节。膝关节包括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也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在日常活动中,其承受了人体绝大部分重量,长期劳损易导致膝骨关节炎发生。膝骨关节炎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膝关节是人类日常活动最重要的关节,因此膝骨关节炎可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4]。膝骨关节炎是由机械性磨损和生物性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局部表现为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破坏,长期慢性炎症在膝骨关节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5-6]。目前西医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有限。中医认为膝骨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与脏腑虚损和外感风寒湿邪有关。铍针是基于经筋痹痛学说和软组织张力学说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方法,刺破深筋膜可降低局部软组织张力,松解周围组织,恢复血运。目前已有学者尝试使用铍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7],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相关研究仍较少,且缺乏对其相关机制的探讨。本研究就铍针联合骨通贴治疗膝骨关节炎对患者关节液炎症因子和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骨科收治的 11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经北京市和平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中期单侧骨性膝关节炎;均经X线片和临床症状确诊;Kellgren-Lawrance X线分级标准为Ⅲ级;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接受其他治疗,可能会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膝关节滑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膝关节重大病变;接受手术治疗;长期卧床。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向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几丁糖(石家庄亿生堂医用品有限公司,批号:180522),每次2 ml,每周1次;同时给予骨通贴(桂林华润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980134),每天1贴。总治疗时间为1个月,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避免爬山、跑步等容易加重关节损伤运动,必要时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镇痛。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铍针治疗:触诊寻找膝关节压痛点,标记,碘仿常规消毒后铺单,铍针针尖对准标记点,骤然向下,快速穿过皮肤,有落空感,当针尖至浅筋膜时,重新出现较大阻力,进行松解,松解后拔针,再次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结束。必要时1周后可再次进行松解。
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取患者膝关节液0.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患者关节液中炎症因子TNF-α、TGF-β1水平。
2)软组织张力指数:采用软组织张力测试仪进行测量。
3)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主要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膝关节屈曲畸形、膝关节不稳定性等6个方面,总分为100分。
4)临床疗效[8]:痊愈:偶尔轻微疼痛或疼痛消失,无功能障碍,HSS评分>90分;显效:轻微疼痛,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HSS评分为75~90分;有效:疼痛有所好转,劳累后加重,HSS评分为60~74分;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5)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让患者根据评分表和自身疼痛程度进行自我评分。
6)统计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 5.45±1.75 2.98±0.76观察组 56 5.64±1.24 2.34±0.89 t值 0.663 4.092 P值 0.509 0.000
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液中TNF-α和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TNF-α显著降低,TGF-β1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比较(ng/L,±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比较(ng/L,±s)
TNF-α TGF-β1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 33.58±8.84 20.59±7.72 45.90±13.78 51.89±11.78观察组 56 34.71±7.85 15.85±6.61 43.89±12.39 67.96±14.69 t值 0.715 3.490 0.812 6.386 P值 0.476 0.001 0.419 0.000
治疗前,两组患者软组织张力指数和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软组织张力指数、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软组织张力指数和HSS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软组织张力指数和HSS评分比较(±s)
软组织张力指数 HSS评分(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 194.58±24.67 245.76±30.56 64.92±8.64 71.57±7.23观察组 56 198.48±23.85 287.89±34.29 65.47±8.75 78.46±7.74 t值 0.851 5.241 0.335 4.868 P值 0.397 0.000 0.738 0.000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两组患者晕针、出血、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可继发滑膜增生、关节积液。除全膝关节置换术外,目前的非手术治疗仍停留在对症治疗上,难以有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骨通贴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骨质增生、风湿关节炎病痛、跌打损伤等各种急、慢性骨病。在此基础上,通过关节腔注射几丁糖,可以预防粘连、保护关节软骨及治疗骨关节炎,进而改善关节功能,但注射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为此,笔者探讨了铍针联合骨通贴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炎症因子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膝骨关节炎归属为“痹症”“骨痹”等,最早被《内经》记载。中医认为膝骨关节炎为骨重不举、骨髓酸痛,寒气至,以肝肾亏虚为本,肝肾亏虚而筋骨失氧,不荣则痛。十二经筋第一次被《灵枢·经筋》记载,可以滋养筋肉骨节,经筋由肌肉、韧带、肌腱、关节囊和神经血管组成。这些理论是现代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基础。膝关节周围肌肉、筋膜等软组织上的痛点可归属于经筋疼痛,上述软组织有一定共性,具有滞后、应力松弛等应力-应变关系,膝关节运动时,局部肌肉等收缩会导致应力-应变改变,即张力改变,张力改变时可牵拉周围组织,导致痛觉神经激活而产生疼痛等不愉快体验[9]。铍针治疗是基于经筋痹痛学说和软组织张力学说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方法,刺破深筋膜后可降低局部软组织张力,松解周围粘连组织;同时还可改善血运,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延缓膝关节软骨的慢性退变过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软组织张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局部张力后,可降低周围组织对神经的牵拉作用,从而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也证实了降低局部张力可减轻疼痛症状;同时铍针还可以降低局部炎症因子水平,目前研究已证实炎症水平在局部的增高与膝关节软骨慢性退行性变密切相关[10-12];此外,炎症和疼痛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13-15]。由此可见,铍针可以通过降低膝关节周围组织张力和炎症因子水平,从而降低疼痛程度,最终达到改善膝关节功能和临床疗效的目的。我国学者也有研究证实了铍针在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中的作用,支持本研究[16-19]。最后,本研究显示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无明显不良反应,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晕针,吸氧和休息后再次进行铍针治疗,患者可耐受。
综上所述,铍针联合骨通贴可显著降低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和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