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沟里藜麦红
——记河北省人社厅扶贫干部、樱桃沟村第一书记栗伟

2019-04-09 03:34徐颢
中国社会保障 2019年12期
关键词:李刚工作队贫困户

■文·图/本刊记者 徐颢

熟悉栗伟的人都说他变了,自从他来到樱桃沟村挂职后,开口闭口都是“我们村”,已然沉浸在樱桃沟村新村民的角色里,河北省人社厅养老保险处副处长的身份则被他暂时封存。打小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他,入乡随俗,适应起来特别快:以前穿上西服,彬彬有礼,如今冲锋衣和胶鞋标配,大步流星;以前跟键盘熟,现在跟土地特别亲,成天就想着怎么开发它、美化它,“毕竟土地是农村最大的可利用资源,只有它富了美了,村民才能走上真正的脱贫致富之路”。如今的栗伟有着跟脚下这片土地相似的气质:黝黑、结实,接地气。

回来吧,共建樱桃沟村

在队友李刚的手机里,照片定格了栗伟他们初来乍到的情形:2018 年3月8 日,河北省人社厅的扶贫工作队一行三人抵达河北省丰宁县樱桃沟村,除了栗伟,成员还包括省人社厅专家与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的李刚、就业促进处的齐曦。第二天,三人统一穿着省厅专门分发的迷彩冬装巡村一周,细细打量了这个陌生的小山村——村子并不大,村档案记载:行政区域面积6840 亩,其中耕地面积1325 亩;共3 个自然村204 户609 人。其中,通过精准识别认定118 户贫困户,樱桃沟村被冠上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

樱桃沟村“穷”有现实原因:首先,交通闭塞,道路除了泥土就是灰渣;其次,属于典型的“空心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家里只剩老弱病残;再者,靠天吃饭的窘境一直没有被打破,荒坡地里连口井都打不出来。

3 月初的樱桃沟村,严冬的余威尚在,土地冰冻,绝大多数的村居破败,院内杂草丛生,陈旧的农具和垃圾散落四处,旧窗木门,看起来毫无生气。这对三个从城市里来的大男人来说有点“触目惊心”——李刚对记者形容当时的心情:“有点受打击,还有点心痛,贫穷尚在其次,关键是人的志向倒了,正如屋门口那半倒着的门柱。”

“穷心”涣散,缺乏斗志,才是最致命的“穷根”。此时的三人,心头大抵都泛起了相似的复杂心情:为了村里几百人的福祉,倍感眼前的压力,他们都是曾经扎根军营的男子汉,一撮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火苗在心头窜……

栗伟(左)经常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忧。

在安身之所——一座被村民废弃的房子里,三人迅速做了分工:栗伟作为村第一书记,负责脱贫的全面工作,包括对上对下的协调规划;李刚负责车辆管理、结对帮扶和贫困户台账;齐曦则负责财务、扶贫文字材料和档案的整理。首期目标就是整理贫困户档案,摸清村底,完善基层党组织。三人兵分三路,在村两委和包村干部的陪同下逐户逐人“照面”,宣传扶贫政策,了解脱贫意愿,更新完善贫困户档案。

加上工作队,村里党员共有27 人,但召集在一起开一次党员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次就泡汤了,原因就在于人心不齐且颓——改选村两委班子成为当务之急。至于人选,经过了解情况,栗伟将目光投向了在县城做生意见多识广的本村人蒋桂全。对于蒋桂全而言,这些年在外也挣钱了,还真想着“回来让樱桃村换个样”。2018 年9 月,蒋桂全顺利当选村主任兼村支书。能和栗伟他们搭班扶贫,蒋桂全觉得心里特别有底:“栗书记他们大气、接地气儿,跟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挑儿!”

除了蒋桂全,栗伟对在邻村发展向日葵种植的葵花籽大户王玉侠夫妇也动起了“心思”。王玉侠夫妇虽是樱桃沟人,但两人一直在邻村包地种植向日葵,生意做了十几年了,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栗伟琢磨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得将王玉侠的葵瓜子产业引流回村,带动本村人就业。

栗伟使出了三顾茅庐的劲儿,他告诉王玉侠:“我给你撑腰,你放开干!以前你在村里拿地受阻,现在你觉得哪块地合适,我去帮你做工作。你应该带动大家伙儿一起致富!”

又成功“回流”一个:每到种植季,王玉侠夫妇雇用本村人锄地、翻地、追肥、点籽、冬晒,每茬能用上十五六个人,每人每天150 元,工期持续十天左右。四季轮下来,村里100 多人都“靠”上了王玉侠的致富产业;一到春天,王玉侠还张罗着大伙儿挖山野菜,包村民的土地播向日葵种子,然后回收。正如栗伟他们所期盼的:王玉侠夫妇真正发挥出了“致富带头人”的作用。

王玉侠对栗伟也是心悦诚服,“他说啥我都想尝试,因为他说的都靠谱,有他在,我都能放心地干。”“包工头”王军也听从召唤回来了,在外漂泊许久,如今决定用自己的手艺回村修路建房,“那些破旧的‘小黑屋’也该改造了,要让村民住上亮亮堂堂的房子。”

美丽乡村,从打造美丽庭院开始

樱桃沟村的面貌一点点发生变化:一条5 公里长的硬化路贯穿全村,与111 国道相连,将这个“大山深处贫困村”变成了“县城城郊村”;新村部建起来了,文化广场打造一新,一块山坡上建起了党员示范林,800 多棵树木在2 天内全部栽植完毕,旁边顺势建起了红色广场,设置了党员宣誓墙等景观;小型公园、村图书室、村卫生室、爱心超市等都出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村民们开始走出“小黑屋”,到村里四处看一看;30 户“小黑屋”改造完毕,重新刷了墙体,换了顶棚和亮堂堂的玻璃窗;村内多数石头墙按统一标准重新垒设、张贴瓷砖;完成90 多户厕所改造,新增4 座地埋式垃圾池和200 多盏太阳能节能路灯。按照贫困村退出的硬件标准,栗伟他们正带领村民们逐项“打卡”达标,锁定脱贫目标:2019 年底实现樱桃沟村整村出列。

脚下大片沉静的土地也唤醒了栗伟和李刚的“植物喜好”——栗伟本就是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李刚又常年保持了养植花草的爱好。他俩一拍即合:虽然樱桃沟村的土地比较贫瘠,且冬天漫长,最冷时突破零下30 度,但总有顽强的植物会适合这里,而这将成为改变这片土地的契机。

居住的小院成为他们的试验田,他们计划就地给乡亲们打造一个美丽庭院的范本。经过反复查阅花种和种植资料,工作队种下了欧月安吉拉、莫奈、铁线莲东方晨曲和树莓小苗;院内摆放上一盆盆浪漫的紫色绣球,还有一种神奇的植物风雨兰,每当要下雨或气压低的时候,它总能开花。这些由栗伟和李刚亲自挑选的皮实的花,伴随他们度过了严寒,带来美丽,也带来希望。

栗伟觉得,既然村子叫樱桃沟村,怎么能少了樱桃树呢?于是,院子里又栽上了一棵山樱桃树嫁接的榆叶梅,据说可开花数月。当小院内花香四溢,花影婀娜,村民纷纷跑过来驻足观看。于是,栗伟他们走出了第二步:免费分发花树苗,手把手传授种植技巧。他们希望,自己亲手打造的花园小院能被一一复制,让鲜花和果树进入村里每一户民居。经过努力,工作队调集来的共计6000 余棵树苗在樱桃沟村安了家:有用于行道树的丝绵木、复叶槭,用于各户庭院的苹果梨、海棠,用于荒坡美化的山樱桃、榆叶梅。

今年,樱桃沟村美丽庭院建设动员会暨第一届花友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培训了30 多名花卉种植骨干。渐渐地,樱桃沟村有了马莲花径、格桑花路、山楂树广场、大片火红的藜麦以及欣欣向荣的向日葵。栗伟琢磨着,以111 国道出口为起点,沿着进村主干道,两旁要全部种上向日葵,沿途仰头含笑,犹如在发出召唤:欢迎来到樱桃沟村。

118户贫困户清零

王玉侠由衷地说:“他们不来,我们樱桃沟村永远建不成这样。现在甭说村了,人都大变样啦!”在由栗伟带领的扶贫队的工作成绩单上,最直观的是村子环境从满目疮痍到开满鲜花;村民享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是,集体收入从零到6 位数,贫困户从118 户缩减到如今的21 户……

工作队借助“娘家”——河北省人社厅的力量,开发人社就业扶贫专岗,提供卫生保洁、河道清理等20 个就业专岗,贫困户每人每年稳定增收3600元;组织二次引导性培训,主要针对村里和就近开发区所急需的电工、厨师、藜麦种植和电商等技能;开设就业车间,让妇女和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与此同时,四处奔走且多方“化缘”,带领村民走上产业化道路:33 户贫困户入股“缘天然”公司和光伏项目,日光温室大棚和藜麦产业均带动贫困户增收……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樱桃沟的村民们终于有了“主心骨”和带头人!

58 岁的胡建华和89 岁的母亲张凤兰常年一起生活,2014 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张贴在屋内显著位置的“樱桃沟村精准扶贫连心卡”清楚地记载着这户人 家 从2018 年10 月1 日 到2019 年9月30 日一年的收入情况:胡建华公益岗工资6840 元,低保收入5880 元,退耕还林1483 元;张凤兰养老金1296 元,高龄补贴360元,困难高龄补贴1200元,入股缘天然公司分红1000 元,土地流转种植藜麦13 亩5200 元,家庭总收入达到23259 元。2018 年,该户还享受了危房改造补助,修缮房屋补贴13000元。今年年底,胡建华家庭将顺利脱贫。

和胡建华一样,因劳动力不足而致贫多年的马玉申家庭今年也将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见到记者时,马玉申正光着脚在屋内忙活——2018 年,马玉申家庭享受了翻建房屋补贴35000 元,原先的“小黑屋”彻底变了样:墙体加固、顶棚翻新、玻璃窗户密不透风,屋内一下子变得很暖和,即使光脚踩在新贴的瓷砖地面上,马玉申一点也不觉得冷。墙上的连心卡显示:通过参与种植和公益岗、入股缘天然公司,加上养老保险和其他各类补贴,他和爱人的人均收入已超过8800 元。他笑着告诉记者:“咱明白人不说糊涂话,栗书记和他的队员们为村里付出了多少,我们都知道,他让我们做什么,我都举双手赞成!”

村6 组组长耿连义比组员胡建华和马玉申早一年脱贫。因为对种植在行,如今他是村集体企业同创公司的种植经理,带领组民种植藜麦。按照合同,亩产超过300 斤,耿连义能拿到1 万元奖金;亩产在100 斤到300 斤之间,奖金是6000 元——这让耿连义浑身充满了干劲。他自种的645 斤藜麦也顺利收割完毕,村企业以每斤4.5 元的价格回收,今年他和妻子两人的收入能突破2 万元。

在同创公司的财务报表上,今年樱桃沟村集体经济收入数字赫然显示:11万元。这大概是全村村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樱桃沟村所在的丰宁县开发区副主任王志宇说,这是栗伟带领的工作队扶贫扶智也扶志的结果,“他们解放思想,利用资源,引入资金,在输血的同时努力增强村内造血功能,让樱桃沟村活了过来!”

红藜麦的代言人

现在,不管栗伟走到哪里,都不忘卖力地推荐樱桃沟村的红藜麦。位于燕山山脉第二高峰云雾山上的樱桃沟村,海拔高、温差大,符合藜麦生长的“偏好设置”。红藜麦是三个藜麦品种之一,有颜值,有营养,“内外兼修”——这是栗伟因地制宜为樱桃沟村选定的主打产业。

从最初的试种10 亩到后来的130亩,今年继续扩大到330 亩。藜麦产业做起来了,更重要的是跑销路,扩大影响,实实在在盈利。栗伟和工作队为此卯足了劲儿:创办网店,上架高速公路服务区农产品专柜、丰宁宾馆本地特色农产品展会和丰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参加石家庄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今年下半年,他们升级了藜麦产品外包装,开发拓展“杂粮6 件套”“藜麦3 件套”等产品,选取张家口沽源北麦加工厂进行深度的产品研发、加工和合作。

对外,栗伟俨然一副“藜麦代言人”的模样:随身携带藜麦宣传小册子;个人名片的背面就是藜麦网店的二维码;他用相机和手机拍摄了数不清的藜麦美景;在丰宁县电视台、承德电视台的镜头下,他介绍的重点永远是“火一般颜色”的特色藜麦……翻开樱桃沟村的宣传册,有张照片特别吸睛:拍摄于烂漫的7 月,集中种植的40 亩藜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惹眼;栗伟、李刚和齐曦三个大男人并排站在藜麦浪中,顶天立地。在三人的愿景里,为樱桃沟村量身定制的脱贫之路,是以藜麦种植为特色,辅以日光温室大棚、光伏发电、就业车间等常规扶贫手段,从建设美丽庭院出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最终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美丽乡村。

11 月9 日,立冬。樱桃沟村民的心里却暖洋洋的——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包村干部逐户送“温暖”来了:一床棉被、一袋米、一桶油、一张购物卡、一对福字、一套挂历和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这是继栗伟带领的工作队到来之后组织的第二个“七个一”普惠慰问活动。挂历是为村民特制的,“村民大都年纪大,不少人智力上还有缺陷,记不住人,我们在挂历上印上三人的大头照,写清楚姓名和电话号码,让每家每户有任何事都能第一时间找到我们。”李刚向记者解释挂历的用意。

致村民的信由栗伟执笔,他总结2019 年是“满载丰收和喜悦的一年”,向全体村民汇报了这一年来的产业发展、扶贫进展和村貌改观情况,正如信中所言:“建设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是我们永久的期盼,樱桃沟村的历史会记住我们的辛劳与付出。”信末落款:樱桃沟村驻村工作队。■

猜你喜欢
李刚工作队贫困户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The Channel Tunnel
李刚作品
7.今天工作队进村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我又没有一千万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