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淼
(无锡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江苏 无锡 214000)
急性缺血卒中在中医范畴中属于中风,而引发疾病出现的因素包括劳倦内伤、气血内虚、过食肥腻等,引发患者的气血出现逆乱,脏腑阴阳失衡,导致脑脉痹阻,患者临床表现包括突然晕厥,口眼涡斜,半身不遂等[1]。早期的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锻炼患者大脑皮层活动能力,促进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能力,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卒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者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实验组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3±5.9)岁;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5±5.8)岁。
1.2.1 对照组
康复治疗师首先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按照实际情况指导患者采取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运动疗法、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等康复治疗。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早期针灸治疗。针灸包括头针和体针两种,头针实施中,选择运动区的穴位针刺,针的型号为28号头针,进针时,针尖要与头皮呈30°角,快速刺入头皮的帽状腱膜下层,保持针与头皮平行,刺入0.5寸,留针30分钟。实施体针治疗时,在患者的百会、四神聪、迎香、地仓、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解溪、太冲等,留针30分钟,每天针灸1次,连续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2]。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s)
组别 n 治疗前NIHSS评分 治疗后NIHSS实验组 43 12.45±2.65 8.62±1.25对照组 43 12.69±2.51 9.98±1.66 P>0.05 <0.05
早期的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锻炼患者大脑皮层活动能力,促进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能力,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为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实施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