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艳
(吉林省白城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乙肝,又称乙型肝炎,表现为乙肝病毒检测阳性,其病程较长,多为半年以上,伴随慢性肝炎,以乏力、恶心、肝区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常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抗病毒为治疗目的,治疗药物有很多种,如聚乙二醇干扰素、恩替卡韦等[1]。本文将以93例慢性乙肝患者为对象,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效果及HBeAg转阴率。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93例作为演技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7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1.75±3.63)岁;实验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31.29±3.52)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HBV-DNA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出现肝部疼痛等临床表现,均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符合本次研究的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本次探究;排除标准:近期服用损伤肝功能药物患者,精神疾病,过敏史,肝功能障碍,其他病毒感染。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160001)皮下注射,1次/周,180ug/次。持续治疗48周。
1.2.2 实验组
观察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皮下注射,1次/周,180ug/次。使用恩替卡韦(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0019;)口服治疗,1次/d,0.5 mg/次。恩替卡韦服药3个月可停药,继续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持续治疗48周[2]。
1.2.3 检测方法
运用i2000系统电化学发光法对HBeAg进行全定量检测。
将两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行对比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治疗第4周、12周、24周,实验组的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HBeAg转阴率比较 [n(%)]
乙肝的治疗关键为抗病毒,通过抑制HBV的长期复制,减轻对肝脏的损害,同时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生存期延长。乙肝患者在确诊时,需经转氨酶、HBsAG等血清标志物综合诊疗,其随转氨酶升高、HBeAg阳性,因此多项指标恢复正常则可作为药物治疗情况的评估标准。聚乙二醇干扰素是一种长效干扰素,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单一治疗效果不佳,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恩替卡韦是一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3],具有转换磷酸为三磷酸盐的作用,并且其耐药性低,适合对患者的长期治疗,控制病菌的繁衍,使疾病得以控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本次研究中,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治疗3个月,其治疗第4周、12周、24周的转阴率均明显升高,表明配合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显著,可用于临床实践中。
综上所述: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慢性乙肝,大大提高了HBeAg转阴率,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