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娟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途径。然而我们在课堂上看到的是优生与老师的互动,而忽视了学困生的学习,那如何让学困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关注学困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赞同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应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历程!”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发现,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个教学模式中,有时候课堂上虽然热热闹闹,但基本是优等生在与教师互动,而学困生们却无所事事;在分组讨论时,他们无话可说;在练习巩固时,他们无从下手;在质疑释难时,他们无言以对。这样的课堂,学困生是得不到发展的。因此,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我有意识地把学困生分散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
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各个小组,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记得学生叶桂杰刚转到我班时对我充满了敌意,上课时更多的时候总在开小差,课后的作业更不用说了,“忘记了”“没有带”永远是他不做作业的理由,但他偶然的一次发言却分明让我感到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那是一堂数学拓展课,学习的内容是求組合图形的面积,大多数学生的方法是把组合图形拆分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计算。当我又提示,还能怎样计算时,稍沉默了一会儿,零星的几只小手举了起来,我一眼瞧去,其中竟有他,压制着内心的激动,我请他站了起来。他小声地嘟哝着,也听不清在说些什么,我鼓励他再说一遍,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听得清。这一次可听清楚了,原来他是用“先补再减”的方法,真不简单!事后,我真诚地对他说:“你真聪明!能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真了不起!”也许他从未受到过这样的夸奖,不好意思地抓抓头皮,笑了。从此,我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机,找他谈话,了解他在想什么,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真诚,逐渐同他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在建立了感情的基础上,对他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他就在我们一次次的交流中逐渐地改变着,进步着……
其次,在小组的汇报时,应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要有目的性地提问:“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呢?”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这时,老师要给他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可以的”“你真棒”的鼓励,这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教师具有孩子般的童心,就能真诚地与他们谈心并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就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困生”从心理上接受教育,愿意倾吐心声,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肯定学困生的成绩,培养学习自信心
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摘掉“有色眼镜”把学生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喜欢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
记得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梁小雨只得了62分,其他的同学都是90多分。她对自己失望了,沮丧地等待我的责骂和斥责。看到她这样,于是我在成绩分析会上郑重地说:“有个别同学,尽管她只考了62分,但是,她的试卷是自己做的,她的成绩是响当当、硬邦邦的成绩。只要继续努力,我相信她一定会进步的。我希望这样的同学能充满自信。”这时我看到她激动的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她激动的是她的成绩这么差,老师不仅没有批评自己,还充分肯定了自己的成绩;悔恨自己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我的这一番话深深地感动着她,激励着她前进,帮助她找回了自信,使她感受到了失败中的成功。从那以后,她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成绩一路攀升,最终成为全班的佼佼者。
三、构建平台,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彻底转化学困生,就要培养其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有所热爱,有了热爱,才能有所成就。因此我把学生分成了尖子生、中间层和学困生三个类别,每次布置的作业分为三级,让尖子生做难题,中间层做较难的题,学困生做浅显的题。这样学困生在完成浅显的作业中培养了学习兴趣,成绩也一路攀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他们,多给予其参与的机会,多提供展示他们自身特长的平台,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四、关注学困生,应持之以恒,才能细水长流
由于学困生的个性特点、素质天赋以及其形成原因的不同,导致了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的差异性、复杂性和反复易犯,往往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却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忌烦躁和蜻蜓点水,指导学习时,应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地耐心讲解,进行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厌其烦地指导,直到他们掌握为止。对待习惯不良的学生要刚柔相济、良药苦口;要和风细雨、小桥流水;要科学分析、因人而异;切忌简单粗暴、武断鲁莽。有时,宽容会给“学困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
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这些学困生就像一块块未被开垦的荒地,需要我们用心去打造、开发,对学困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他们的进步不可能“火箭式”地一步登天,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只有用爱心去滋润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爱心的涌动,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有可能驶向成功的港湾。
【作者单位:蒙山县文圩镇木护小学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