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飞
【内容摘要】美术作品的“文学式”解读指的是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解读美术作品时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描述、理解、分析,展露鉴赏心得的一种审美表达方式。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呈现,使学生在审美表达的同时能够享受成功的乐趣,或通过多途径交流分享他人的审美经验,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的再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文学式”解读
美术作品的“文学式”解读指的是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解读美术作品时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描述、理解、分析,展露鉴赏心得的一种审美表达方式。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后所获得的,在具体真实情境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美术综合能力及品格水平。所以,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美术作品的“文学式”解读追求个性化的、有文采的文学加工,会使美术与文学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延伸于课堂之外,利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文学式”解读后的感受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他人的审美经验,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的再提高。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展示:
一、课堂内外学生美文品读交流会
课堂学生美文品读交流会的形式,是最直接,最易操作的形式。我们把美文品读交流设置在几堂鉴赏课之后,学生学习了一个阶段的美术鉴赏之后,对美术作品有了一定的基本了解之后,再进行撰写文章,然后在美文品读课中集体交流、分组交流;我们也同时尝试在学生对一个画家、一张画完全陌生的情况下进行美术作品的“文学式解读”。此时学生没有对美术作品及画家进行了解,只凭自己对画作的鉴赏理解后进行写作,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评交流。
我们把美术作品鉴赏和美文品读跟人的体验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将美术作品的“文学式”解读,把形象诉诸想象,一点一滴地观察作品的细节,在想象空间完成审美。在学生进行文学交流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文章与同学们分享,无疑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审美经验、审美趣味也得到了表现和分享,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审美、欣赏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上、演讲与口才等方面有明显差距,如何更好有效地解决这个客观现状,或与其他文学学科的共同探讨、选择更“有效”的专题,选择学生更有兴趣的专题。结合开展一系列的采风活动,让美术鉴赏在活动中自然完成,让艺术鉴赏成为一种习惯。
二、制作多媒体课件动画进行展示
读图时代,文章还是有些枯燥和抽象性,我们更是做了一种尝试,利用文字、图像、音乐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做成ppt或多媒体动画,这样让“文学式”解读有了一种更好的展示的途径。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探讨的有所选的图片与文字所表达意境的吻合度、圖片与文字的版式排版等等,都间接地提升了审美能力。我们最深的体会,是本身制作多媒体动画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对作品、画家的理解会有更深的理解与体验。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常常对配乐的选择有很多分歧,毕竟音乐作品本身也带着很多的主观性;学生所做的课件及多媒体动画个人风格较强,呈现了一定的多样性,虽然呈现参差不齐,但这正是符合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如何跨学科合作将是未来艺术课堂的一种拓展可能。
三、构建现代网络展示平台
美术作品“文学式解读”进行网络共享展示的想法源于微信朋友圈,发几张美术作品,分享几段欣赏时候的个人心得,能较快引起同学和朋友们的共鸣。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种手机社交app的盛行,使智能网络成了如今审美体验的一大阵地。内容以美文品读为主,其他也涵盖作品赏析,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而今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博客、空间等平台都展示在互联网,学生及家长还可以将自己孩子的作品复制下来保存在电脑中,可以作为孩子的成长档案。当然,最宝贵的还是博客中一条条留言,这里有学生自己的也有家长的评语,一些评价、一些探讨、一些辩论等等,都是美术教育者最大的收获。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我们会接触社会学、计算机学等学科扩大参与面等,这正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所提倡的价值追求。
此外,在校内,在实际教学中用媒体对作业进行展示播放,是对学生作品的一种肯定。在校园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也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体现,并借助报纸媒体等渠道,更多地向学校、社会展示、学生的作品。
我们针对“文学式”解读的多途径展示进行研究,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学生在评价中有了成功的体验,对美术学习更加有兴趣,学习更加主动。在我们试图创设多种展示形式,延展美术评价平台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其实在学生的作品展示的同时,他们获取的是情感且交换的过程。当然教师也同样是其中的受益者,也会同样地再提升。
美术作品“文学式”解读的实践及多途径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到多种多样的展示平台中来,多元化的美术作品“文学式”解读展示方式才能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使这样的一种鉴赏方式成为核心素养背景下一种有益的教学形式,成为对学生有益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祁森飚. 美术作品“文学式”解读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美术教育,2010 (6).
[2] 易英. 西方美术鉴赏语言[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鉴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