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制度安排:实现我国共享发展的关键

2019-04-08 01:27李倩
中国市场 2019年8期
关键词:制度安排共享发展

[摘要]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目的和归宿。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既是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关乎发展的实践问题。依据中国当下的现实情况,实现共享发展的根本在于有效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共享发展;有效;制度安排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08

共享发展是中国今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解决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的重要方式。如何实现共享发展,并且把共享发展融入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既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发展的实践问题。依据中国当下的现实情况,实现共享发展的根本在于有效的制度安排。

1  树立公平正义的制度取向,这是实现共享发展的价值指引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共享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实现共享发展离不开维护和保持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是只有公平正义才能确立起保证的规则,即切实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给予切实保障,才能使发展成果惠及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保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获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避免只有少数人受益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畸形发展方式。

二是只有公平正义才能确立机会平等与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规则。机会平等即从总体上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大致拥有同等的获得收入和发展的机会。机会平等的原则要求摒弃特权、身份等外在不公正因素影响,保证每一位社会成员在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原则下,能够拥有平等的竞争条件,得到社会公正的对待,从而拓展自由发展的空间。当然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所有的社会活动中都不存在绝对的平等。绝对化的平等不利于效率的实现,而不讲效率的“平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平等,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只有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使更多人走向富裕。同时,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能调动更大的生产积极性,积累更多社会财富,从而为共同富裕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共享发展所提倡的平等原则,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而是在承认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根据社会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按照彼此都能够接受的分配规则,处理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尽可能保证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避免收入差距过于悬殊。

三是只有公平正义才能确立社会调剂的规制。社会调剂规则即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第一次分配后的利益格局进行必要调整,使社会成员能够持续得到由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继而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任何一个国家,国民收入从创造出来到最终使用,其间都要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国民收入分配分主要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资金或实物的二次转移叫再分配。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是现实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政府通过对初次分配进行合理调配,有助于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以强化税收调节的方式,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合理,保障最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这是实现共享发展的职能载体

把“共享”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并非只具有理论意义,在现实层面上,它同样实实在在,体现在包括医疗、教育、就业、扶贫、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等事关全体社会成员衣食住行、生存发展各个民生领域。从目前我国社会民生的现实来看,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还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共享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要使全体人民在社会共建共享的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存在感,就必须从解决人民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民生问题的解决不能只凭经验,就事论事,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必须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准民生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补齐漏洞短板,做好兜底工作。

一是要大力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满足基本公共需求。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在于它的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性。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因此,现阶段只有构建起区域一致、城乡一致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加快城乡统筹协调、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二是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社会再分配制度。收入再分配制度的安排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收入再分配制度设置的是否科学、运用的是否得当,对于能否有效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起到重要作用。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是社会分配的理想状态,要实现这种分配格局、改善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分配状况,就必须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切实解决好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与行业差距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三是要加快构建民生社会共建制度。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其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民生的实际需要,必须要建立民生社会共建制度,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欠发达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承办,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服务供给保障体系。

四是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监管制度。政府要通过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监管制度,加大对民生领域诸如安全生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真正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信任感、幸福感和认同感,让人们群众在共享基本公共服务中获得发展成果的共享。

3  保证严格的制度执行,这是实现共享发展的现实保障

制度的有效性在于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共享发展制度的执行过程,也是回应民生诉求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过程。保证制度的严格落实与执行,关键是要做到让制度观念深入人心、以责任意识推动制度执行、用有效监督保障制度落实,只有切实做好这三项工作,才能保证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地。

首先,增强制度执行者的制度观念,是严格制度执行的前提。对于共享发展制度的执行者而言,只有心中有制度,才能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去执行制度、落实制度。增强制度观念就是要强化执行者对共享发展制度的敬畏感。应采取各种方式,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共享制度执行者的制度观念教育,塑造能力强、素质好、认真负责的执行队伍,使其自觉执行共享发展制度,增进人民福祉,为共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提升制度执行者的责任意识,是坚决贯彻制度的根本。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在执行共享发展制度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具有责任意识的制度执行者,即便是面对自己不太喜欢的任务,也能毫无怨言地承担,认认真真的完成。增强执行主体对共享发展制度执行的责任意识,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使其认识到民生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工作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要健全责任管理制度,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比如,教育、医疗、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到考核内容,对制度落实不彻底的,要坚决勒令整改;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要坚决追究责任。

最后,完善制度执行监管机制,是有效落实制度的保障。共享发展制度的良性运行离不开有效的监管,没有监管作为保障,制度的执行就容易跑偏甚至是脱离轨道。要充分利用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让共享发展制度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共享发展制度的执行的长效監督机制,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只有具备完善的制度监管机制,才能使制度的执行不推诿、不扯皮、不敷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 张雅勤.实现共享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N].光明日报,2016-04-13.

[作者简介] 李倩(1983—),女,汉族,河南新乡人,中共新乡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制度安排共享发展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