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创业趋势及企业成长生态研究

2019-04-08 01:27黄波莫祯贞李超然
中国市场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经济创业

黄波 莫祯贞 李超然

[摘要]技术创新红利的节点已经来临,“硬科技”创业已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方向,并引领未来。文章首先阐述了“硬科技”是创新创业的新趋势,特别指出中国“硬科技”独角兽地域特点明显,并将涌现出更多“硬科技”独角兽。其次指出了“硬科技”企业发展的四大特征,最后分析了新经济下“硬科技”企业的成长生态。

[关键词]“硬科技”创业;创新前沿;新经济;企业成长生态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08

1 引 言

“硬科技”創业是新科研的新应用,将引领全球创新发展。在2016年131家中国独角兽企业中,共现出14家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共分布在7个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新技术汽车、智能硬件、生物科技、数据分析、新能源和新材料。“硬科技”是难以被山寨的高精尖科技,是能对人类产生深远而广泛影响的革命性技术。而其中,科学城、未来实验室、军民融合则是“硬科技”创业的重要基础。相较于移动互联网企业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取胜关键,“硬科技”企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一是科学家的深度参与。二是技术的商业突破。“三是资本的持续注入。四是人才的跨界集聚。

在新经济时代,外在新环境因素同样对“硬科技”企业成长发挥关键作用。敏锐的科技媒体、懂科技的孵化器、有洞见力的资本、有影响力的科普、以及新经济政策构建出了“硬科技”企业的生长生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全力打造“硬科技”产业生态网络,帮助中国“硬科技”企业领跑全球。

2 “硬科技”是创新创业的新趋势

2.1“硬科技”创业浪潮正在到来

“硬科技”是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脑科学、光子芯片、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国内率先提出“硬科技”理念的是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博士,他指出“硬科技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具有极高的门槛,难以被模仿和复制,是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深远而广泛影响的革命性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硬实力所在,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目前,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技术创新红利的节点已经来临。纵观硅谷的科技发展,它就是一个从“硬科技”到服务再到“硬科技”,科技与服务不断交替爆发的循环过程。例如电器和铁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世界进入电气化时代,出现了通用电气、西门子等领先全球的电气工程企业;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时代,诞生了谷歌、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公司;智能手机的爆发带来了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微信、支付宝、Uber等移动互联网公司迅速崛起。

全球正在进入“硬科技”创业新阶段,“硬科技”创业浪潮正在到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开始布局“硬科技”领域。谷歌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能改变世界的“硬科技”领域,包括基因技术、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谷歌眼镜、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等。无独有偶,微软、FaceBook、百度、华为等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企业,也将扩增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等前沿“硬科技”技术作为战略转型与布局的重点领域。在我国,以“柔宇科技”、“旷视科技”为代表的一批“硬科技”创业企业不断涌现且发展迅速,各种“硬科技”产品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硬科技”改变世界的理念已被广为认同。

2.2“硬科技”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前沿

以人工智能和工业4.0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人类世界将在未来三十年从信息化时代进入以“硬科技”为技术支撑的智能化时代,即“硬科技”与大数据相互融合的时代。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科技等技术已经不仅是实验室中科学家研究的前沿课题,基于这些技术的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AR/VR研究、无人驾驶汽车、阿尔法围棋(AlphaGo)等等。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公布“10大突破技术”,即TR10(Technology Review 10),并预测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评选出的10项突破性技术分别是强化学习(一种机器学习方法)、360度自拍、基因疗法2.0、细胞图谱、自动驾驶货车、刷脸支付(人工智能)、太阳能光伏电池、实用型量子计算机、治愈瘫痪、僵尸物联网,10项突破性技术都属于“硬科技”领域。同时,《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的2017年全球“50大创新公司”中,有37家“硬科技”企业,占比74%,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基因技术、智能硬件等领域占据绝对多数。由此可见,“硬科技”是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将引领面向未来的研究方向。

2.3全球已经产生了许多“硬科技”独角兽

目前,全球在“硬科技”领域已经产生了许多独角兽企业,如Palantir、SpaceX等。根据CB insight 《2016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显示,全球183家独角兽企业中,“硬科技”企业22家,占比12%。而这22家“硬科技”企业分布9个领域:其中数据分析4家、基因技术4家、智能硬件4家、生物科技3家、人工智能3家、航天航空1家、新能源1家、新技术汽车1家、新材料1家。同时,可以发现基因技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是"硬科技"创业的主要方向。

从国家分布来看,22家“硬科技”企业共分布主要分布于4个国家,其中美国的“硬科技”独角兽最多,为14家,占比63.6%,中国4家、德国1家、英国2家、瑞士1家。见表1。

2.4中国将涌现出更多“硬科技”独角兽

对比CB insight发布的《2016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中14家美国“硬科技”独角兽和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中14家中国“硬科技”独角兽,发现两国独角兽企业的估值存在一定差距,美国企业总估值 579.4亿美元,中国企业总估值368 亿美元;从集中领域来看,美国“硬科技”独角兽集中在基因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前沿领域,中国“硬科技”独角兽多集中于人工智能、智能硬件领域。从技术方向来看,美国“硬科技”多为原创性技术,中国“硬科技”则多属于应用性技术。见表2。

2015年麦肯锡发布的《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中,将创新分为四种类型:客户中心驱动创新、效率驱动创新、工程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创新。第一种客户中心型创新,由于中国的市场规模优势使快速商业化成为可能,因而出现了一批客户中心创新企业,例如小米、阿里巴巴、腾讯等。第二种效率驱动创新,主要体现在制造业领域,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中国形成了包括供货商、工人、服务企业和物流服务商在内的庞大生态系统,能以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速度扩大生产规模,出现很多知名的效率驱动型企业例如富士康、中石油、首钢等。第三种工程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到整合诸多部件和技术的复杂过程。此类创新的成功是实践技艺与科学的结合,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实验和反复尝试提炼先进知识。例如高铁、电信设备、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创新企业,如大疆创新、通用电气、强生等。第四种科学研究创新,是指发明崭新的产品或技术,通过科学研究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其中大多数就是我们所称的“硬科技”领域,例如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芯片设计等领域的创新企业,如华大基因、商汤科技、百济神州等。

过去三十年,中国主要依靠客户中心创新和效率驱动创新,并出现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富士康等各行业领先全球的企业。而在依靠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行业,中国与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三十年,中国应以发展这两方面创新为重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3新经济下“硬科技”企业的成长生态

科学家、技术、资本、人才是“硬科技”创业成功的内在因素,而在新经济时代,外在新环境因素同样对“硬科技”企业成长发挥关键作用。敏锐的科技媒体、懂科技的孵化器、有洞见力的资本、有影响力的科普,以及新经济政策五大因素构成了有益于“硬科技”企业孕育和成长生态。

3.1敏锐的科技媒体

“硬科技”发展中,担当重要职责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背后的媒体支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科技媒体在“硬科技”创业时代,不仅关注“科技”本身,更关注与科技相关的创新企业、创新人才等创业要素,关注科技和商业的结合。具体来说,科技媒體对“硬科技”创业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科技媒体是知识和创新技术传播的渠道,承担着前沿硬科技和产业信息的传播。第二,科技媒体是发现、挖掘有科技潜力“硬科技”企业的重要途径。

科技媒体典型的代表则是《MIT科技评论》,它是自1899年创立并始终紧跟科技的进步,全球历史最悠久、最权威的创新科技媒体。其每年发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已经成为“硬科技”领域创业的风向标;评估发布最有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50个最智慧的企业”,挖掘具有领先技术和颠覆性商业模式的企业。如今的《MIT科技评论》已不再是纯粹的技术媒体,它成功地在新兴技术领域构建了一个全球性的创新技术社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以科技传播为载体的“硬科技”创业基石。《MIT科技评论》每年在全球举办400场以上会议活动,不仅围绕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举办多场讲座,同时还将举行新兴技术展示活动,用以传播科技信息和链接资本等商业要素。

目前,国内也出现了类似于《MIT科技评论》的科技媒体,但更垂直化和专注于硬科技领域。镁客网在自有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界面、搜狐、百度百家等渠道精准覆盖科技读者超50万,主要受众为硬科技行业从业者、投资人和关注硬科技+的传统行业从业者。过去一年,镁客网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城市举办了多场硬科技领域行业论坛和峰会,吸引了数千名 VR、AR、AI、物联网等硬科技领域主流企业高层参与。自2015年上线至今,镁客网共挖掘和报道了数百名硬科技领域优质项目和创业者,并为这些硬科技领域新兴创新力量搭建了与资本、渠道和行业资源沟通的桥梁。

3.2懂科技的孵化器

人才的跨界集聚是“硬科技”企业发展的内动力,而跨界的创新环境则是“硬科技”发展的外在拉力。这种拉力不仅体现在跨界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新元素、新技术和新价值,为企业带来诞生创新的机会和蓝海,更重要的是当具有另一领域专长的创新者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往往会对于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根本定位产生跨越式的理解和升华。而懂“硬科技”的孵化器则是整合外部环境的重要载体,对于“硬科技”企业发展有着极大帮助作用。

中科创星就是懂“硬科技”的孵化器。2013年中科创星由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其主要创始人米磊是国内“硬科技”提出者,对于“硬科技”及未来影响有着独到的见解。中科创星的宗旨是创建全球第一的硬科技创业生态,引进全球硬科技领域高端创业领军人才,孵化颠覆性技术,培育领跑型企业。中科创星以“研究机构+天使基金+孵化器+创业培训”为一体的科技创业生态网络体系,为科技创业者提供专业、深度、全面的创业孵化及融资解决方案。目前,中科创星已经在电子与光电芯片、智能制造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军民融合、生命科学等领域孵化出了众多优秀的“硬科技”企业。

3.3有洞见力的资本

进驻孵化器和获得风险投资基金是传统初创企业一条成功的捷径,但由于一般“硬科技”企业技术积累和商业转化周期长、资本缺口大、潜在市场价值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等内在因素,以及社会资本和孵化器对于“硬科技”项目缺乏了解等外在因素,使“硬科技”企业很难获得一般投资机构和孵化器的支持。而有洞见力的投资人和创投机构一方面可以直接为“硬科技”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和资本投资,加速其发展;另一方面有洞见力资本的注入将会带动其他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因此成为促使“硬科技”创业和“硬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Y Combinator是美国著名的科技孵化器,其CEO Sam Altman是斯坦福计算机系的辍学生,他对于技术有着独特的见解,其创立的位置服务商Loopt被 Green Dot以4300万美元收购。Y Combinator帮助“硬科技”创始人建立一种迭代思维模式,并邀请他们加入超过3000人的YC社交网络。另外,YC也提供五方面孵化服务:帮助建立可快速迭代的小项目以启动创业、帮助减少创业成本、帮助做长期规划、帮助度过前期严格的市场监管环境和帮助募集资金。至今,Y Combinator已经成功孵化众多知名“硬科技”企业,如研发外挂式无人驾驶装置,被通用10亿美元收购的Cruise。

3.4有影响力的科普

“硬科技”的前沿性和知识壁垒特性,对社会及大众造成了一定的认知障碍,可能导致“硬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低迷,或是市场消费者对于“硬科技”自身及其产品属性,包括产品实用价值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存在知识鸿沟,因而出现付费意愿极低的局面。有影响力的科普作为一种全新推广和宣传手段,对“硬科技”成长有着显著地帮助。一方面,帮助“硬科技”企业快速、有效打开市场,增强消费者信心;另一方面,增强社会和大众对“硬科技”认知,引领更多人参与“硬科技”创新创业。

基因检测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硬科技之一,初期参与研发和运营的企业数量少之又少,并且由于消费者对于检测效果抱有很大怀疑,市场效果不佳。23 and Me就是一家利用科普手段快速打开市场的基因检测企业。23 and Me于2007年推出基因检测产品,消费者支付149美元,将自己的唾液样本邮寄给企业,就可以获得一份在线的DNA分析报告,得知自己祖源分析和遗传疾病风险等数据。由于当时基因技术还不被大家所熟知,所以消费者并不认可基因检测和该公司的服务。自2011年23 and Me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如:公布上一年度有趣的十大研究成果,吸引消费者对基因检测的好奇;与可汗学院和Udacity(免费在线教育)合作,开展全面遗传学教育;同当时美国的一本介绍基因与运动关系的畅销科普书《The Sports Gene》紧密合作。目前,23 and Me已经拥有100多万用户, 并且由于23 and Me的科普作用,市场上出现了众多基因检测公司,如水母基因、泛生子基因等。

3.5新经济政策

“硬科技”的出现是新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需要有洞见、有远见的经济政策支持。综合而言,新经济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五个层面。第一是宣传“硬科技”创业,渲染良好的“硬科技”创业氛围。第二是鼓励科学家创业,支持科学家在职创业,或利用其他机制调动科学家创业积极性。第三是包容创新,允许创新试错,并提供着眼于长期收益的资本支持。第四是培育“硬科技”创业环境,发展研发服务产业,为科学家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第五是帮助科学家对接“硬科技”产业链,提供全国范围的配套产业链支持。

政策的创新是“硬科技”创业得以成功的重要外部条件,是科学家、科技媒体、科普、资本、孵化器向“硬科技”产业倾斜的导向因素,是形成“硬科技”创业生态的重要环节。如科信美德创始人严海所说:“在我看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钱不重要,政策才是关键。如果有更加适宜的产业政策,必将加速产业发展”。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也同样表达了此类观点:“深圳不仅产业链完善,人才集中,深圳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这一点对于新技术的成长特别重要”。

参考文献:

[1]2017年全球 50 大最聪明公司[R].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06-27.

[2]2016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R].CB Insights,2017-09.

[3]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R].科技部火炬中心,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2017-03-01.

[4]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R].麦肯锡,2016-04-30.

[5]尼尔·格申斐尔德.智造--一场新的数字革命[M].丁峻峰,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6]王萌.“独角兽”的创新法则[J].互联网经济 ,2017(8) .

[作者简介]黄波,北京智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研究员,中级合伙人;莫祯贞,北京智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研究员,合伙人;李超然,北京智識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研究员。

猜你喜欢
新经济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保定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