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行线理论的探讨

2019-04-08 01:21徐成照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性质

徐成照

[摘   要]著名的平行线理论是《几何原本》的主要内容之一,应用极为广泛.它在几何史上争论时间最为长久,争论最为激烈,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主要是缺乏有效的证明.探讨平行线理论的正确性,对于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平行线理论;判定方法;性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5-0013-02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给出了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和三个性质.简言之,判定方法一: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性质一: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由于以上的判定和性质都不具备不证自明,却给不出证明,因此直接把它当作定理来使用,作为下一步的证题依据,显然是不可取的,是没有说服力的.本文采用初等数学知识来探讨平行线理论的正确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也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引理:同平面两直线,从一直线任取不同两点,过该两点均向另一直线作距离,两直线必在距离小的一侧相交.(如图1)

判定方法1:同平面不重合两直线,若一直线上的不同两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已知L1与L2是同平面不重合的两直线,AB、CD是L1与L2间的任意两段距离,且AB = CD,求证:L1平行L2 .

证明:如图2,假设L1与L2相交.(1)假设L1与L2在AB一侧相交,根据引理,AB小于CD,這与AB = CD矛盾.

(2)假设L1与L2在CD一侧相交,根据引理,AB大于CD,这与AB = CD矛盾.

因此,假设L1与L2相交不成立,所以L1平行L2.

判定方法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证明: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延长BA至E,∠EAD=180°-∠BAD =180° - 90° = 90°,∠ABC = 90°,所以∠ABC = ∠EAD.又因为AB = D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AD平行BC,所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证明:如图4,在正方形ABCD中,连接BD,AB = DC、AD = BC、BD = BD,所以△ABD [?]△DCB,故∠ADB = ∠DBC.又因为AB = D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AD平行BC,所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证明:如图5,在正方形ABCD中,∠ABC + ∠BAD = 180°,又因为AB = D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AD平行BC,所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1: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已知L1平行L2,AB与DC是L1与L2间的任意两段距离,求证:AB = DC.

证明:如图6,假设AB不等于DC,(1)假设AB大于DC,根据引理,L1与L2在DC一侧相交,这与L1平行L2矛盾.(2)假设AB小于DC,根据引理,L1与L2在AB一侧相交,这与L1平行L2矛盾.因此,假设AB不等于DC不成立,所以AB = DC.

平行线的性质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证明:如图7,因为AB = D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AD平行BC.

又因为∠EAD = 180° - ∠BAD = 180° - 90° = 90°,∠ABC=90°.因此,∠ABC = ∠EAD,所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证明:如图8,因为AB = D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AD平行BC.

又因为AB = DC、AD = BC、BD = BD,所以△ABD [?]△DCB,∠ADB = ∠DBC.

因此,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的性质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证明:如图9,因为AB = D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所以AD平行BC.

又因为∠ABC + ∠BAD = 180°,所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已知:L1平行L2,L1平行L3,求证:L2平行L3.

证明:如图10,在正方形ABCD中,AB边上取点E,DC边上取点F,使得AE = DF,连接EF.因为AB = DC,所以L1平行L3.因为AE = DF,所以L1平行L2.又因为EB = AB - AE、FC= DC - DF,所以EB = FC,所以L2平行L3.

平行线传递性的推广:平行于同一直线的所有直线互相平行.

已知:L平行L1,L平行L2,L平行L3,…,L平行Ln,求证:L平行L1平行L2…平行Ln.

证明:如图11,在直线M上依次取点M,M1,M2,M3,…,Mn,过以上各点分别作直线M的垂线,垂线依次为L,L1,L2,L3,…,LN.(n属于N)

从以上作图可知,所有直线的同位角都相等,或任意两直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或方法4可知:L平行L1,L平行L2,L平行L3,…,L平行Ln.再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可得:L平行L1平行L2平行L3平行…Ln.

平行线的作法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1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已知直线L1,作L1的平行线.

作法:如图12,(1)在已知直线L1上任取两点A、B.过A、B依次作L1的垂线m、n.

(2)以A为圆心、AC为半径画弧交m于点C,以B为圆心、AC为半径画弧交n于点D,且C、D在L1的同侧.

(3)连接CD,并向两端延长成L2,L2就是所作平行L1的直线.

平行线的作法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2及性质4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已知直线L1,作L1的平行线L2.

作法:如图13,(1)在L1上任取点A,过A作L1的垂线m.

(2)在m上任取点B,过B作m的垂线L2,L2就是所作平行L1的直线.

平行线的作法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3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已知直线L1,作L1的平行线L2 .

作法:如图14,(1)在L1上任取A、B两点,过A作∠BAC.

(2)过C作∠ACD,使得∠BAC = ∠ACD,延长CD成L2,L2就是所作平行L1的直线.

综上所述,平行线理论是能够给出合理证明的.平行线是绝对存在的,“不存在绝对平行线”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不正确的.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性质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MP弱Core逆的性质和应用
一类非线性随机微分方程的统计性质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一类多重循环群的剩余有限性质
妙用等差数列的性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三角函数系性质的推广及其在定积分中的应用
性质(H)及其摄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