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翔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黔南551300)
21 世纪以来,由于通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水族传统木雕工艺被汉文化和工厂产品化所取代,水族传统木雕特别是建筑、家具、器具等制作工艺已濒临灭绝,急需政府出面抢救和保护。
水族木雕,其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的民俗性,明显地表现出水族原始信仰文化的继承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统一中有变化,蕴含着水族人民勤劳的美德和神秘的文化。纵观水族木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水族木雕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将水族人民世代崇尚农耕美好生活的愿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主要题材内容有:其一是花鸟鱼虫吉祥图案。其二是水族文字图案,主要表现于匾额、祭祀用具、农具之上。其三是反映水族人民现实生活的题材,包括祭祀活动、神话传说、放牧、耕种、爱情等生活情景。其四是植物花卉、瓜果蔬菜等。
水族木雕技法简洁粗狂而又古朴生动。水族木雕根据其用途在造型上具象与抽象相融,家具、用具上雕刻的花鸟图案相对具象,雕刻手法精雕细琢,比较接近汉文化木雕。在祭祀木雕上的文字、图案则较随意、简洁夸张,雕刻粗犷而又古朴生动。水族木雕虽然整体不追求精微、细致的表象,但比较注重寓意的表达,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刻画物象,创造出古朴生动的物质生命,也正因为如此,形成了水族木雕的精髓。
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色,其表现手法丰富。水族木雕多以浮雕和镂空雕为主,并穿插大量的阴刻方法,在祭祀器物上极为突出。水族人民把线条这一造型元素,大量运用于木雕上的水族文字、花鸟祥云图案中,线条大胆肯定、流畅奔放,层次分明、虚实相生,不管是鱼虫花卉还是人物文字,都被自然而巧妙的组合在一起,使线条在水族木雕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贵州水族木雕有别于汉木雕追求精致的圆雕“塑味”,它更注重阴刻古拙的刀味和趣味性,正是这种古拙的味,才让人们真正“品”出水族人民简单、淳朴的大众审美意识,“品”出水族木雕独特的美感和内涵。
贵州水族木雕在布局和构图上受到民间传统绘画的影响,注重装饰性与完整性,散点与对称并重,构图饱满。根据木雕用途,构图布局均衡不一,特色各异。其中,建筑窗格、家具桌椅中的花鸟鱼虫主题木雕,构图均衡对称,布局完整;祭祀物器、手工用具上的文字、祥云,人物祭祀故事等题材,采用散点构图形式,随意奔放而古拙厚重,从水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角度出发,充分地利用一切可雕刻的部位,多而不杂、繁而不乱,整体和谐而统一。
贵州是黔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块古老而富足的土地孕育了神秘的水族民间文化。水族民间木雕在水族民间文化的影响下,上千年来形成了个性鲜明、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文化价值。而自古以来,宗教不断渗入,各种文化对水族文化有着一定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族木雕艺术。
水族的信仰文化属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畴。水族认为万物有灵而崇奉多神。自然崇拜、祖灵崇拜、神灵崇拜构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其宗教文化自然地融入民间艺术中,并在木雕题材内容上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贵州水族地区很多的宗教祭祀场所是以石雕和木雕做装饰,水族墓葬人物、动物造像石刻丰富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木雕,刺激了木雕的发展。
由于水族古文字有限,水族文化的传承主流是世代相传、口口相授。这是水族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对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以及自娱自乐的成果。这些成果历史地、形象地反映了水族古朴神秘、绚丽多彩的社会面貌,以及对人生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住。水族木雕在特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出现、发展,延续了上千年。
贵州水族木雕艺术以其文化的神秘、图案内容的多样性、雕刻手法的古拙和率真性呈现了其独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构成了中华木雕艺术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水族木雕的实用性已逐渐淡化,但其神秘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却不可忽视,并随时代的进步愈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