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玉晶,陈 辉(通讯作者),雷 芳,王 梅
(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 桂林 541199)
(2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1)
本课题以蒽环类药物进行化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机器测定其化疗前后的应变以及3D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阐明联合应用应变及3D LVEF值诊断心肌早期损伤的价值,找出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规律,为选择心肌保护治疗的时机选择提供一定的证据,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为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肿瘤患者。
(1)纳入标准:肿瘤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化疗前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既往未接受过任何抗肿瘤药物治疗及化疗者。
附表 各项指标比较
(2)排除标准:有高血压、冠心病、陈旧性及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房颤、严重心律失常、瓣膜病、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不足50%、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进展性疾病者
研究对象为在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80例肿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应用应变及3D LVEF值指导治疗组(观察组)、单用3D LVEF值指导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年龄为31~76岁,平均年龄为(53.85±5.1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为32~76岁,平均年龄为(53.8±5.56)岁。
(1)超声应变率成像:采用Philips(飞利浦)EPIQ 7C超声仪探头频率2.5~4.7MHz,配有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SRI技术。在四腔心切面使用脉冲多普勒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与A峰比值(E/A)及DT时间。在SRI条件下,获取左室后间隔和侧壁(心尖四腔切面)、左室前间隔和后壁(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左室前壁和下壁(心尖两腔切面)一共六个壁十八个样点(每个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三个样点)的应变及SRI曲线。记录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同时获得左室3DLVEF,计算其均值。
(2)统计两组患者化疗中及化疗后半年内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未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病例数,并对比分析两者的应变率测值、3D LVEF值及各项超声基础值。
观察组化疗中及化疗后半年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例数低于对照组,且应变率测值、3D LVEF值及各项超声基础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肿瘤是世界难题,化疗是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法,蒽环类化疗药物容易损害心脏,其抗肿瘤引起的心脏损害比骨髓、消化道和肾脏毒性更为危险,常为不可逆性,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其是许多化疗方案的一线药物,对于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损伤是临床关心的问题[1-2]。
如何进行心脏损伤的早期诊断一直受到临床医生关注。常规普通超声心动图目前认为最常用、最基础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二维超声及M型超声条件下各相关径线的测量,如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还进行彩色多普勒对主要血流速度的测量,如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但是,只有当心脏严重受损或其整体功能明显降低时心脏才会上述形态结构的改变,此时心脏已经处于不可逆的心肌损害[3-4]。因此,此方法并不能进行早期诊断。目前认为LVEF降低>5%至<55%伴有心衰表现或无心衰表现的患者LVEF降低>10%至<55%,则认为化疗药物引起了心肌毒性,该项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的证据,但若用3D测量LVEF,但其测量仍受到图像质量、左室形态假设及操作者专业水平的限制,LVEF测量的可信区间约±11%,因此该方法难以检出左室功能的细微改变;而且LVEF还依赖于血流动力学情况。然而,二维超声的整体长轴应变(GLS)与LVEF高度相关,且对预后的估测优于EF[5-6]。
综上所述,本项目以紧贴临床实际问题出发,解决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心脏毒性的早期诊断,用超声应变监测进行心脏早期损伤的诊断,可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早期干预,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