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燕
(绍兴文理学院 上虞分院,浙江 绍兴 312300)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多年教学、学科竞赛的实践探索[1],首次提出“二叉树式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在于以学科竞赛和多媒体竞赛项目为依托,使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零距离对接,体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教师和学生两条线,双管齐下,从教师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为切入点;要求学生采用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拓展为积极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采用团队学习方式,从过去单纯的模仿性设计升级为创新、自主性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后续的有效学习和工作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目前,随着“互联网+教育”在高职教育课程教学中推广使用,出现了新型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并存的现象,但如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且创造性地将这两类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2]。以高职《音视频处理》课程为例,目前的课程教学是教师通过课件讲解理论知识点,以课本中的项目案例或一般教学案例为载体,学生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任务以巩固强化知识点。显然该教学方法使用了项目教学法,但是存在明显不足:(1)教师原始的、按部就班的教学,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作的内在潜能;(2)原来的项目是诞生在不同的知识点下,学生自发获得的零散经验,难以使其系统性化;老师自己制定的项目又难以把握循序渐进性,难以把握教学的适度性;(3)学生独立完成项目难度较大,选择的自由度有限,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导致整体项目质量不高。
针对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众多一线的教师都在寻求研究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朱子男[3]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进行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将微课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深入结合,进行实践教学;河西学院的车启凤[4]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交互、评价反馈等教学环节重新做了一定的探讨;湖南医药学院王喜梅[5]提出重视微课团队建设、注重教学信息化建设、激发网络教学热情等措施是实现微课更好地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本课改的研究内容可简述为“1个根、2个枝、4个叶”的二叉树式教学方法的高职《音视频处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6],具体如下: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本课改以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工作。“项目”主要指教师依托多媒体竞赛主题和职业需求制定和设计多个项目,该多个项目整体排列采取阶梯方式,循序渐进,递增内容、提高要求、增加难度,使学生逐渐自主掌握知识点,逐步完成各个层次的项目。
教师和学生作为参与课程教学的两类对象,在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中,占有的比重和扮演的角色都发生很大的改变。在传统教学中,课堂内,教师讲解为主,课堂外,学生完成作业为主;在翻转教学中,课堂内,学生展示交流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课堂外,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对从传统教学到翻转教学的过渡,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形式、学习时间都将发生改变。
从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课程侧重点,在课堂中精心组织、合理整合知识点,制作集讲授、动漫、娱乐为一体的“微课”[7]。教师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讲解以微课的形式作为知识点和学习重点在上课前展现给学生,以这样的一个创新方式既能让学生提前反复学习知识点,又能合理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学习思考问题的时间,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微课”这样的现代教学的主导下,传统教学作为辅助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于高职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在“微课”学习后,教师再配合适当的讲解、引导,配合有其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法”等。这样的两种形式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掌握、透彻知识点。
学生的线上线下分别对应于教师的两种树枝,线上对应于微课,线下对应于传统教学,将课堂中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作为自主学习内容让学生课前反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直接领会贯通知识点,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查阅资料或保留疑问。和线上学习相辅的线下学习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辅助线上学习[8],如,可以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在课堂上共同学习,答疑学生的疑问和不解。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和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团队是指在教学中采用分小组开展教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自我表现的平台。在项目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课堂上预先进入团队中的角色,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励与刺激学生主观向上的学习欲望。
图1 二叉树式教学方法框架图
图2 二叉树式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体系图
1.开展调查问卷
在2017年1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本分院进行问卷调查,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包含各年级段的学生,本次共调查270份问卷,其中有24份未答或未答全或未上交,因此有效问卷为246份,结果表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接触过音视频制作方面的知识,他们因为接触过对这门课程较为感兴趣,他们希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进3-5个以团队合作完成的各种基于学科竞赛的项目,希望从一开始就提出这些项目,然后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边学边做,在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同时从统计结果分析,更多学生非常愿意参与到整个制作过程中,同时也配合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强化。
2.制定相关方案
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期间,教师先后召开了五次课题组研讨会,组织学生召开了两次讨论会,根据课改的总体思想和实施计划分别研究制定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项目案例集》和《课改实施方案》。
从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开始开展“二叉树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阶段。在本阶段,主讲教师根据《课改实施方案》使用该教学方法,有条理、有计划的完成教学,现以《制作视频切换》的教学过程为例[9]。
1.问题解剖——以“微课”的形式
提出问题:微课中使用了几个视频切换效果?
对于视频切换中的持续时间和对齐命令有几种设置方法?如何设置?
(1)通过动画的方式形象的导入问题:以前面制作的微电影为基础,提出未制作视频切换效果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2)引导出本节课主题:制作视频切换。
(3)欣赏一段制作了切换效果的视频。
(4)探讨如何通过设置参数、命令制作视频切换。
微课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
2.示范操作
教师以微电影的一部分视频为例,演示如何制作符合主题思想的视频切换,如何对视频切换设置参数,如何使场景之间的衔接更流畅。
3.团队合作
(1)项目制作
各团队为前期制作的微电影添加视频切换效果,完善微电影项目。要求做到合情、合理、流畅、新颖、突显主题。
(2)项目展示
各团队派代表上台展示作品、讲解制作过程,交流经验。
4.总结及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制作视频切换的注意事项,再对学生提出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1)适时、适当的添加视频切换;
(2)添加的视频切换更体现、更突显、更符合微电影的剧情、主题;
(3)完善后的微电影合情、合理、流畅。
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完善微电影项目。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有微课和传统辅助教学[10],对应的学生有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有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团队根据内容完成项目的学习,整个课堂以学生制作、展示、交流为主,教师辅助、答疑为辅,体现了“二叉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实用型”为改革的中心,通过“二叉树式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实施,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与创新思维,为真正实行产教融合、零距离对接产业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本文的中心思想可用于高职同类课程借鉴推广,将为同类高校计算机多媒体学科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模型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