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兰,袁惠康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广东 东莞 523005)
笔者用闪罐、改良注射器穴位刺络放血、背部膀胱经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科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3~64岁,平均(45.81±3.93)岁;病程最长4天,最短1天,平均(2.14±0.52)天。观察组男13例 ,女17例;年龄32~65岁,平均(45.71±1.84)岁;病程最长4天,最短1天,平均(2.34±0.23)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神经病学》中周围性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表现为眼睑无法完全闭合,突发口角歪斜,有出现感染病史、吹风受凉史,鼻唇沟变浅、舌前2/3出现味觉减退或消失。排除依从性差、沟通能力差以及伴有恶性肿瘤、重大器官衰竭、精神障碍等疾病。
两组均用营养神经药物、激素、抗病毒等。
观察组加用闪罐、改良注射器放血、背部膀胱经拔罐治疗。①闪罐:每次患侧面部进行放血前,在患侧面部闪罐,左手持2号玻璃罐,右手持夹有95%酒精棉球的止血钳。将其点燃后迅速探入罐底,然后取出,将罐子迅速叩在确定部位后再迅速取下,其间伴随“啪”声。重复闪罐操作,直至局部充血。②改良注射器放血:将内径为2cm的20mL注射器去除针头,使用介刀将注射器头部切去,并将边缘尽量磨平,避免抽气过程中造成不适,改造成一手动抽气罐,并用安多福消毒好备用。取患侧阳白(颞支)、翳风(颈支)、颧髎(颧支)、下关(颞支、颧支)、颊车( 下额缘支)、太阳(颞支)、地仓( 颊支、下额缘支)、四白( 颧支)、完骨(靠近茎乳孔),每次取3个穴位,轮流取穴,隔日1次。患者取侧卧位,使用安多福消毒选定穴位,用小号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3~5次, 至皮肤发红稍有渗血。改良注射器在点刺部位进行抽吸,关注其出血量,以每穴0.5~1mL为宜,每次抽吸时间控制在3min。抽吸完毕消毒。③拔罐:选取3号玻璃罐拔罐,位置选择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每次留罐10min,隔天1次,第2次在上次的罐印之间留罐,共拔罐2次。7天后用电针治疗,面部手足三阳经为主,取患侧阳白、攒竹、地仓透颊车、四白、迎香、下关、颧髎共4组,用英迪KWD-808型脉冲针灸治疗仪,选用连续波进行针刺治疗,频率60次/min,以见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宜。取健侧合谷,常规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min。
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愈:眼睑无法完全闭合、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等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改良Portman评分:让患者用力微笑、鼓腮、闭眼、皱眉、动鼻翼、吹口哨6个动作进行评分,对比面部两侧的动作,基本相同则评为3分,稍弱2分,无微弱运动1分,两侧无差异0分,停止做面部表情时若面部对称则记2分,稍微不对称记1分,完全不对称记0分。0~9分为无效,10~13分为有效,14~16分为显效,17~20分为痊愈。
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改良Portman评分及治疗时间见表1。
表1 两组改良Portman评分及治疗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改良Portman评分及治疗时间比较( ±s)
组别 例 改良P o r t m a n评分(分) 治疗时间(d)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 0 1 0.6 4±2.8 2 1 3.7 5±2.9 5 1 8.6 4±1.7 5观察组 3 0 1 0.4 2±3.9 1 1 7.5 5±2.7 1 1 5.6 5±2.9 2 t 0.2 3 4.7 4 3 4.3 9 2 P 0.8 2 1 0.0 0 0 0.0 0 0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本病的发生与劳累、受凉、感受外邪等因素密切相关,正气不足、风邪乘虚而入,邪气入侵患者面部的经络,导致面部气血痹阻,营卫不和,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治疗当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驱邪扶正。
面神经炎急性期,病邪初侵,以邪实为主,病位在浅层,病变在皮部,主要与手足太阳、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相关,治疗应祛除风邪,疏通经络。闪罐疗法[1],通过负压的作用,使患者侧面部充血促进循环,并可达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的目的[2];闪罐结束后再用改良注射器在面部穴位刺络放血,取阳白、翳风、颧髎、下关、颊车、太阳、地仓、四白、完骨,位于面神经颅外段分支的循行位置上,浅刺可引风邪随血而出[3]。改良后的手动抽气罐可用于传统拔罐,难以留罐的穴位如地仓、阳白穴等,而且可以控制抽吸力度,以免 留下罐印。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排列于膀胱经第1侧线,能够调节脏腑功能,可用于治疗受脏腑濡养的相应五官头面病症[4]。再通过火罐温热及其负压作用,作用于背俞穴可以有效调节脏腑功能,调动机体自身抗病能力,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5]。选择面部手足三阳经患侧阳白、攒竹、地仓透颊车、四白、迎香、下关、颧髎,健侧合谷,进行针刺使拔罐与针刺发挥协同作用,改善气血痹阻、活血通络,促进颜面部血液循环及面神经的恢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