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雪
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8 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后文简称《通知》)和《关于做好 2018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因上面两则通知都涉及校园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一时间“校园体育”如何开展、“体育特长生”何去何从,成了校园体育发展脉络热词。
中高考加分政策是中央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高校招生录取中根据考生的种族、身份、德智体表现、竞赛获奖、社会贡献等情形给予其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的行为规则,是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1]。
本文基于对“校园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设定、演变以及特长加分政策取消后校园体育如何发展、如何适应“政策惯性”等方面着手,以中小学、中高考体育特长生政策变化为基点做研究阐述。
中高考的主要功能是选拔。中高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机组成重要环节。中高考加分的类别上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奖励性加分两种,体育类特长生加分属于第二种类别(鼓励性加分)。体育类加分政策的设定为校园体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创造了发展、培育空间。同时,体育特长加分也具有“举国体制”的时代色彩。
中高考加分政策的设定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体现国家意志、维护社会正义的差别性补偿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2]。体育类加分政策的设定过程为:1977年恢复高考,1978 年国家对人才选拔标准调整后,国家教委(现在的教育部)在 1987 年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此后几经调整,我国才逐步建立起了从小学到大学针对体育特长生招生和体育等特长加分的规范[2]。
表1是2009年至2015年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的演变。显然,2015年国家就进行了大方向的整改,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对2015年以前获得的成绩或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的加分政策各省、市根据地方特点设置加分标准,原则上不超过5分。2015年政策条例颁布实施时,一些省市遵循国家意见就已经取消了体育特长生的加分。
小学升初中以及中考体育特长生的加分政策各省市设定互不一致,大体上都是围绕国家的政策意见,结合本省市的地方特点、政策需要来设置的加分办法。
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取消,是国家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的重要措施,凸显了招生、入学公平。在现行的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大环境下,主要有“单校划片”“多校划片”两种入学路径。小升初体育特长加分政策的取消主要目的在于抑灭“择校热”,但举措的政策惯性就在于对校园体育的冲创,造成“体育特长”边缘化。其次,《通知》表明要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3]。中考入学“特长生”的政策引导偏向为普通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体育特长生的升学“通路”在既往的政策背景下已然形成了固定的路径,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变化难免加大了校园体育的工作难度。
表1 2009-2015年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的演变[1]
注:表1资料来源《近年来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演变与探析》。
体育特长生加分的取消会对期望通过“体育特长”加持进入优质高中的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造成只能进入和学习成绩相对应的学校,要使得这部分学生平稳过渡,就需要学校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学校层面,适当安排体育特长生在一定范围内交流、比赛,针对体育特长生,学校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设置体育特长生奖项。家长层面,要正确认识体育的“功能”,体育不是获得优质教学资源的手段,而是能够培养孩子劳苦、坚持的品德,是塑造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学是校园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实施者——体育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部分。随着“体育特长生”政策空间的压缩,校园体育需要以体育课为媒介,引导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喜欢体育。这就迫切需要体育教师深熟学生身体素质各阶段发展规律,明确课程要求,有机安排体育课的内容,努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课是校园体育开展的主要内容。2014年12月7部门联合颁布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计划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体育课时,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4]。要保证校园体育锻炼的时效,就得保证体育课的横常性。让“以文化课代替体育课”的现象得到有责严罚,切实有效保证体育课。
体育运动会是校园体育的重要部分,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有利于深植体育锻炼习惯,内化体育的拼搏、团队精神。高考体育加分的“唯利棒”已经被折断,在此背景下,校园体育更是匡正对体育认知、体育功能的“加分器”。但近年校园体育运动会显然已被压缩削减。有增无减、保质有趣是校园体育发展的把握方向。
学生体质下降、青少年肥胖率的增加等等“字眼”,无不暴露出学生的身体锻炼、健康生活习律的失衡矛盾。学校是少年儿童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在促成学生锻炼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够针对学生体质“弱项”有的放矢地提出策略。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库,把提高学生体质作为校园体育、体育教师的重要考绩来抓,以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来实施。
校园体育不能因为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的政策冲击而失去应有的发展变革动力,更应该主动采取灵活的管理体制和应对机制,以此来“消化”政策,使得体育特长生在不掉队的情况下平稳过渡,引领校园体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