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史记》蕴含的民族精神

2019-04-07 03:36宋家乐
丝路视野 2019年6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史记

宋家乐

摘 要:《史记》是一座丰碑,一座无法超越的丰碑。它以丰富的精神,深刻的内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史记》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并最大限度地体现在中华民族实践民族统一的进程中所形成的奋发、有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本文从不同方面简要地析述了《史记》所蕴含的弥足珍贵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史记 民族精神 精神财富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司马迁经历酷刑之后奋发图强的绝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至今无人超越。其闻名中外,影响深远。所取材料,范围甚广,自政治以致经济,自战争乃至学术,无不涵盖其中。更为重要的是蕴含了弥足珍贵的民族精神。

一、身处逆境,积极进取的精神

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受宫刑,由于“家贫,财路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致使其“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加之“李陵既生降,又茸以蚕室,重为天下欢笑”,不难看出,此时的司马迁,在身体上、精神上都遭受了不可弥补的巨大创伤,但他并未因此而沉寂,相反更加激发了他奋发创作、出色完成《史记》这部巨著的决心和毅力,使他在狱中奋嫉笔书并坚持不懈。虽然这部鸿篇大作在他被赦五年后完成,但其在狱中笔耕不辍为这部书的最终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勾践即位三年,听闻吴王夫差日夜练兵以报复越国箭伤父王阖闾之仇,决定对吴先发制人,谋臣范蠡力谏其弊,不听而坚持己见,初败夫椒,后被围困于会稽山。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文种用商汤、文王、晋文、齐桓称王、霸之事励之。继而做数件“贱”事,麻痹吴王,吴王轻之,赦勾践,其返回越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并时刻提醒自己:“女忘会稽之耻耶?”亲自耕作,饭不食肉,不饰华服,善待宾客,救济百姓,与国民同甘共苦,越国渐强。后吴越两国战端再起,吴军大败,困吴王于姑苏山,吴王自杀,吴亡。自此北上,与齐、晋会盟徐州,诸侯来贺,成就霸业。

二、自强不息,勇于变革的精神

秦国,在公元前7世纪后期,曾“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跻身春秋强国之列。然而,它毕竟偏居关中,相对封闭,与中原各国相比,政治、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直到公元前361年,孝公即位,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

此时,秦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诸侯卑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丑莫大焉”。且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国强兵。遂在国中下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于是拜卫鞅为左庶长,实施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改革,壮大了国力,使秦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鉴于景帝时“七国之乱”的教训,以及“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王国权势过大、威胁中央的现实。年轻、不苟且的汉武帝决心改变这种状况。采取主父偃 “今诸侯子弟或数十,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十分其国,不肖而稍弱矣”的建议,实施“推恩令”,使王国不再有能力与朝廷抗衡,巩固了中央集权。

三、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赵惠文王得和氏璧。秦昭王听说此事,愿用十五城换赵璧。迫于强秦压力,最后决定派遣使者蔺相如出使秦国。

相如在章台将璧献于秦王。而后察觉秦王无偿城与赵之意,于是借璧上有瑕之故得璧。并指责秦王“礼节甚倨,得璧并传之美人,以戲弄臣”。如“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进而要求秦王像赵王那样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才上璧。为完璧归赵赢得时间,派人将璧偷偷送回赵国。秦王无奈,只好礼待相如,让其回国。

战国后期,秦国实力强大,对其他国家发动兼并战争。燕国倍感压力,因实力有限难以抵抗,决定派遣刺客荆轲刺杀秦王嬴政。

于是荆轲及秦舞阳分别持樊於期之头和督亢地图进入咸阳宫,面见秦王嬴政。按照秦王嬴政的要求,荆轲取地图呈献于他,秦王打开地图,匕首露了出来,荆轲“因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在众臣的提醒下,秦王嬴政拔出剑来击杀荆轲,击断荆轲左腿。荆轲于是“引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铜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遂被秦王左右击杀,虽未达预期目的,但在秦咸阳宫尽展英勇、不屈之精神。

《史记》所展现的民族精神,经过几千年的净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我们既要继承优秀传统精神,同时也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巨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晨.彪炳史册 光照千秋——解读《史记》中的民族精神[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6期):92—93.

[2]宋亚莉.《〈史记〉与民族精神》简评[J].东方论坛(5):132—133.

[3]王双.《史记》与民族精神[J]. 语文学刊(教育版)(5):49—50.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