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向平
小学阶段正是充满活力、十分感性、学习辨别是非的时候,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更注意对学生行为方面的改变,主动关心学生。比如,在面对成绩相对不是很好的学生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教育,而是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看是否在学习上有困难或是其他原因;对于性格内向而有些不自信的孩子,则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逐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情景剧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从中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语文课的魅力,激发学习动力。比如在学习《沉香救母》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演绎沉香救母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磨难及重逢之后的喜悦。此时便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父母是如何抚养自己的,而自己又做过哪些事情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此一来,在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也了解到父母的不易,从而学会体谅父母,孝顺父母。
常言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目前语文水平合理地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要注意每个小组中都应该包含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根据学生的成绩好坏划分。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把语文水平较差的学生都安排在一个小组,那样真的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吗?
在划分完小组之后,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能让他们一起学习呢?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首先是探究性问题,可以让小组中的学生各抒己见、开拓思维,从中得到许多不一样的观点,同时又需要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合作才能完成这项作业,从而逐步培养他们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意识。
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总结。这样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及时吸收合作学习的成果,另一方面是为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经研究表明,动手可促进学生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中,学生获取的是书本上或教师口中的间接经验,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亲自经历和体验。就拿简单的作文课来说,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洗红领巾的作文,如果这个学生从来都没有洗过红领巾,那么,这篇习作完成的质量肯定是差强人意的。所以,在写之前学生如果动手去做了,那么在有了自我体验之后,写作也不再是一件举步维艰的事情了。亲自动手去体验,学生接触到的便不再是口耳相传的知识,而是真真切切的,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在其他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亦是如此,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情感,才能加深印象,真正从中学到知识。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动手能力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加强课堂的动手训练,让学生树立起培养动手能力的意识,将动手能力包含在学生的学习范围之内,让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实现新的飞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根据小学语文的特点,通过学习课文,在提升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道德教育。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承载着一定的思想内涵,都能够帮助学生在为人处事、道德思想方面得到一定的启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每一篇课文中承载的思想价值观念都准确地提炼出来,并且采用提问等方式,适度地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当然,我们不能只是强硬地灌输一些东西,而是要引导,并且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无意识地渗透一些东西,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德育教育。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领会到文章背后所透露出来的深意。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丰功伟绩的故事。他们心怀天下,胸有大爱。在学习这些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受到一些感染,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在准备一些补充资料时,可以采取比较生动的方式,借助一些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能够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就要从自我意识、学习方式、预期效果上都做一些改变。同时,要实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动向,将传统的授课方式改为互助学习、动手体验,然后从中教授知识,培养学生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