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兵
数学分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分层走班教学是指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打乱原教学行政班的基础上,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的差异性,划分不同的教学班,学生则结合教师的建议自主选择与自己学习意愿相符的班级上课,是一种班级不固定且具有流动性的学习模式。这里的“分层”是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班级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具体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可将原行政班划分为A、B 两个层次的教学班。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班级上课,不同的班级在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作业难易度和评估方式上均有所不同,其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促进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评估测评等方面优化分层走班教学,以解决农村初中数学两极分化,学生严重偏科的教学状况,以为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分层走班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申请上课的班级,便消除了学生被贴上等级的标签,减轻了学习压力,并能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在课标要求和因材施教理论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以为学生的选择提供物质支撑。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A、B 班的能力水平、知识储备、学习态度等差异性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A 层次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好,学有余力,在他们全面完成数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的基础上,数学教师要注意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其潜能,要重在引导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以不断提高和发展其数学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B 层次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处在中间层,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们要重在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较快地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分层走班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策略开展教学,即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但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其依据是不同班级的学生对同一内容和问题,在理解、认知、运用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效。
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为了让各层次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如下。A 层次,教师采用的是注重双基的变式拓展式教学。以课前导学的方式,通过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测量——猜想——证明的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收获了多种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思考力。在后续利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中,设置了特殊的数据,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了伏笔。B 层次,采用降低难度的强化引导式教学。首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围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紧接着,设置3 个小问题,给学生铺设阶梯,使其循阶而上。学生在问题中都自己发现了勾股定理由形验证的奥秘,在体验中增强了学习的行动力。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针对不同的班级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A 层次练习题、作业题:鉴于A 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因而在要求上也就必须高一些,宜设定一些富有思考性的A 层次数学练习题和作业题,由他们去完成,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B 层次练习题、作业题:鉴于B 层次学生属于中等程度的层面,宜设定B 层次的数学练习题、作业题,即将一些数学基本题作一些必要的变动和发展。这样,除了使他们能掌握基本内容之外,还应使他们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较快提高。
教学目标、方法不同,对学生的评估测试方法也应不同,只有设定有针对性的考评方式,才能切实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并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不同的测评试卷,从题型内容和分布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从而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水平,为教师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在数学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有不同的要求。对A 班学生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B 班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闪光点,肯定其进步,引导其走向成功。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分层评价应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可以很好地改善农村学生学习基础严重失衡的现状。在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