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峰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承担着我国国学教育与传承的重任,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但是,也正是由于语文牵涉到的知识太多,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以灌输知识为主,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使我国语文教学一直收效甚微。而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一个全方面的教学整改,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同时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了目前教学的主要要求。通过对当前的教学现状分析可知,要想实现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必须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意见》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后不少学者便围绕“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展开论述,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通过调查了解可知,无论认为其是高级素养与能力,还是认为其是基础性素养、普遍性素养,均认同它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本研究对核心素养的界定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学生发展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核心素养或其他核心素养。
1.更加重视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动画、图片、声音于一体,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更直观、易懂,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会产生势不可挡的力量,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更加便捷方便的教育平台,使充足的课程资源展现在师生面前。例如,在诗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音频,为学生渲染良好的情感氛围,进而激发起学生诗歌朗读的热情,随后配上符合主题情感的背景音乐,学生通过不断地朗读,可以起到共鸣感奋,化育灵魂的作用,从中更好地体会诗人或喜或悲,或失意或豪迈的情感,从而获得诗歌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在学习戏剧文本时,可以展示故事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戏剧情境;在说明文教学中,可以多媒体放映授课实物,让学生对说明的对象有更直观的感受,比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就可以找出关于石拱桥的示意图,方便了解事物的特征;而在散文教学中,可以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到一种情感氛围中。
2.更加重视教学评价的创新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学生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是否是好学生。并且不只教师对学生如此评价,学生的家长、朋友也会在日常生活中讨论某某学习成绩怎样怎样。这样的评价方式非但起不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反而会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厌恶,降低教学效率。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人士,只有教师展开合理评价才能使学生更加信服。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评与互评,通过其他学生的评价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状态,通过自评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时,适当给出评语和指导,能使学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努力方向。教师应该具体性、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可大肆称赞学生的某一优点,也不可痛斥学生的某一缺点,而是稍加指点,给学生指点出方向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3.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为更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语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照学生的生命体验,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及兴趣需要。传统“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感受,将学生置于语文课堂教学系统之外,漠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这样的课堂注定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意义的课堂旨在给学习者创造一种身心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习者能在其中自由、健康地成长”。语文教师要努力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善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节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目光接触等来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能使学生在一个自由放松的语文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结束语: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也就是说语文在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过渡阶段就是初中语文,在这个过渡期学生可以学习到更高层次的语文知识,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初中语文势必要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创新教学评价,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此来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