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涵,王 洁,周炜鑫,江 灵,郭天虹,罗彬瑞,王 华,黄远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四川泸州 646000)
血液成分制备是指将全血中各种血液成分进行分离,以便制备成浓度高、纯度好的血液成分制剂[1]。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已成为输血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为了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安全性,成分输血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3]。但目前临床工作中仍有许多不合理用血的情况存在。由于输血可能导致输血传染病和输血不良反应,且不合理用血造成血液资源浪费,导致真正需要的患者得不到满足,因此提高临床合理用血就显得尤为重要[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2018 年我院各种血液成分用量以及临床各科室用血情况,旨在发现临床合理用血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血液成分的有效利用,缓解血液资源紧张局势,减少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2014~2018 年西南地区某三甲医院的用血数据,血液成分均来自泸州市血液中心。
回顾性调查我院HIS 系统及LIS 系统记录的2014 年至2018 年的用血原始数据(输血申请单、发血记录),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报告表规定的计算方法,红细胞悬液、冷沉淀按200 mL 全血制备量为1 U,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100 mL 为1 U,单采血小板1 个治疗量为10 U,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成分输血率=成分用血量/(全血用量+成分用血量)×100%。
数据采用Excel、SPSS 20.0 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调查数据用输血单位和百分率表示,采用描述性的统计及χ2检验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近5年我院成分输血率>99.9%,用量最大的血液成分依旧是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其余成分用量较少。其中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总体趋于平稳。血小板的用量平稳中所有上升。冰冻单采血小板、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用量逐渐减少。冷沉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用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见表1。
表1 2014~2018年各种血液成分使用情况
近5年悬浮红细胞平均用量排名前10的科室依次是血液内科、ICU、消化内科、骨关节科、产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占全院悬浮红细胞总用量的72.5%(平均值)。主要为外科手术科室。其中血液内科平均用量最大(16.48%),并且在2014~2018年呈现逐年递增的情况。骨科悬浮红细胞用量在2018 年有所增加。其他科室近5年用血量变化不大,见表2。
表2 悬浮红细胞平均用量排名前10科室分析
近5年血浆平均用量排名前10的科室依次为感染消化科、血液内科、ICU、消化内科、胸外科、烧伤科、肾内科、肝胆外科、EICU、产科,占全院血浆总用量的96.34%(平均值)。其中感染消化科平均用量最大(28.67%),近5年用量先减少后增加,呈现U字形变化,其他科室用量趋于平稳,见表3。
表3 血浆平均用量排名前10科室分析
我院近5 年血小板(血小板+冰冻单采血小板)平均用量排名前5的科室依次为血液内科、儿科、肿瘤科、ICU、感染消化科,占全院血小板总用量的89.9%(平均值)。其中血液内科平均用量最大(70.99%),且用量逐年递增。儿科用量先增加后减少,其他科室较稳定,见表4。
表4 血小板平均用量排名前5科室分析
冰冻单采血小板、冷沉淀、洗涤红细胞使用量最多的科室是血液内科,其中冷沉淀、冰冻单采血小板占比>43%,洗涤红细胞所占比例高于58%。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用量最大的是儿科。
其中血小板及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合理利用率最高,血浆不合理应用情况最严重,见图1。
图1 各种血液成分合理用血率
成分输血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发达国家均在90%以上,而我国的上海、北京等大医院成分输血使用率也在90%~95%以上[5]。我院近5年成分输血率>99.9%,远远超过三甲医院目标管理达标标准(>70%),说明各科室临床医生对成分输血掌握较好。人均输血量趋于平稳,为(0.55+0.4)U,低于荆晶等[6]的报道,可能原因是收治的患者病情不一致以及对输血指征的把控不同。
我院悬浮红细胞血液内科平均用量最大(16.48%),这与其它医院有所不同[7]。我院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收治血液病患者较多,多数有慢性贫血、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因疾病自身特点需反复输注血液制品,故用血量较大。其次是ICU(11.4%),ICU患者多数为车祸伤、外伤及手术病人,病情重,用血量大。但ICU患者病情重,输血指征相对放宽,不合理用血情况较其他科室多。再次是消化内科(9.85%),消化内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多,出血量大,用血较多。产科可能由于近年来国家生育政策的变化,产妇逐渐增多,且高龄产妇比例增加,之前剖腹产率较高,这些人再次妊娠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大出血[8],用血量增加。
近5 年血浆总用量趋于平稳,感染消化科平均28.67%(用量最大),该科室收治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患者较多,而多数肝衰竭患者选择接受人工肝技术治疗,人工肝技术即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9]。我国乙肝病毒感染比例高,我院感染消化科收治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较多,因此血浆用量大。血液内科血浆用量(18.39%)仅次于感染消化科,血液内科各种中毒患者多,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及其他食物药中毒等,这些中毒患者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疾病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血浆置换,血浆用量大。EICU血浆使用量逐年增加,也与近年来该科室开展血浆置换技术有关。
血小板资源长期紧张,血小板的用量平稳中有上升,说明近年来资源紧张的局势较前有所改善,但供给仍是远远跟不上需求。血液内科血小板用量最大,由于血液内科患者基础疾病重,常伴有严重的血小板减低或者缺乏,需输注血小板避免颅内出血及其它严重出血等并发症。
冰冻单采血小板、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用量逐渐减少。冰冻单采血小板是向血小板中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并低温冻存,紧急情况下复溶后即可输注给临床患者,可延长保存期,能满足献血者献血随机性和临床需求的随机性,避免宝贵的血小板资源浪费[10]。然而有关冰冻单采血小板“疗效”以及DMSO 毒性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近年来由于相关知识不断更新及政策变化,冰冻单采血小板制备逐渐减少,从而导致临床用量减少。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主要用于Rh(D)阴性稀有血型患者,预防紧急情况下稀有血型供应不足,但因稀有血型献血者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只占3‰,且随着稀有血型库的建立,近年来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用量逐渐下降,表明血站制度不断优化,更能满足临床需求。
冷沉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用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近年来,随着输血技术的快速发展,冷沉淀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应用范围,如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也应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度烧伤和皮肤疾病等患者的替代治疗等[11-12],我院冷沉淀使用量逐年增长符合发展趋势。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又称少白细胞红细胞)是血液制品的一种,临床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能有效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质量[13-14]。我院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用量最大的是儿科,由于泸州地区是地中海贫血疾病的高发地,需要长期反复输血的患儿较多,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以及成分输血的重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使用不断增加,有助于输血质量的提高。洗涤红细胞的特点是已移除≥98%的血浆蛋白和80%以上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可明显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5]。使之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被首选[16],但目前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注涤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效果并无明显差别[17],临床医生对洗涤红细胞的认识存在误区,使用也不规范[18]。我院洗涤红细胞使用量逐年增长,主要使用科室为血液内科,平均比例为65.4%。临床医生对洗涤红细胞的认识不足,存在适应症把握不严格的情况,输血科在这方面的指导作用也有待提高。
查阅输血申请单及输血记录发现,我院近5 年临床合理用血的情况不断得到改善,合理用血率从2013 年的57.9%提高到2018 年的72.8%(P<0.05),平均合理用血率为63.6%,高于其他医院报道[19],说明我院对合理用血,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更明确,医院输血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血液成分不合理输注现象,其中以血浆最为突出,合理用血率仅为56%,不合理输注主要体现在用血浆补充血容量、代替白蛋白和球蛋白、甚至搭配红细胞输注,这样既浪费了血液资源,又增大了输血风险。临床科室特别是手术科室,必须严格把握血浆输注的适应症,减少血浆输注的风险。悬浮红细胞的合理用血率为68%,不合理情况主要是内科慢性贫血患者输血指征把控不严,外科手术用血量严重大于出血量。洗涤红细胞的不合理应用主要是血液内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患者,存在适应症把握不严格的情况。
本院医护人员对成分输血把控很好,特殊血液成分的合理应用增加,有助于有效利用血液资源,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合理用血率逐年提升,说明输血适应症的医护人员对合理用血意识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很多合理的地方,慢性贫血病人、ICU病人输血指针放宽,血浆适应症把握不严,洗涤红细胞输血指征控制不严。输血科有必要继续加大力度宣传输血相关知识,倡导临床合理用血。慢性贫血病人需评估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病情、有无出血趋势和表现等,不能一味提升血红蛋白水平。血浆不能用来补充血容量和蛋白。洗涤红细胞并不是“完美”的,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药物治疗有效并采用小剂量强的松维持输注的情况下不一定选择洗涤红细胞,选择红细胞悬液有同样效果[20]。此外我院外科手术用血量大,应积极开展自体输血,减少异体血输注,节约血液资源,避免输血相关传染病的传播。欧美许多国家,普遍推行自体输血手术,自体输血约占全部用血量的20%至40%,美国、澳大利亚更是达60%以上[21]。输血是有风险的,不合理输注不仅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而且加大了患者被传播疾病、发生过敏反应、循环超负荷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潜在险。总之,输血治疗具有潜在风险,临床医生在输血治疗中应更新观念,权衡利弊,坚持科学、安全、合理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