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需要有先进的施工技术手段作为支持,在展开施工建设活动时,需要对常规的施工建设技术手段进行有效优化,我国的施工建设工作水平以极快的速度被充分提升。施工者在实际的施工实践活动中,需依靠施工经验,来对施工技术手段进行有效优化。形成新型技术应用理念之后,建筑工程建设任务可被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现结合施工应用,分析优化当前施工技术手段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手段;优化措施
建设单位在承接建筑工程建设任务之后,往往需要结合已有的工程信息,形成施工工作方案,设计出相应的建筑模型,在建筑模型中展开各种施工处理工作,为了维持工程系统的完整性,应当以项目实际收益为核心,对多处部位应用的施工技术方法进行改进,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完成工程建设工作。现探讨优化建筑工程内部施工技术手段的方法,希望可帮助弥补当前建筑工程在技术应用方面的缺陷。
1 施工工艺模型建设工作
1.1 工程信息分析
某水电站要修建厂房,建筑长约200m,宽50m,整体建筑的平均高度控制在70m左右,建筑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主厂房、副厂房以及水电站附属的安装间,建筑结较为复杂,建筑规模较大。工程项目在运行2周左右后,混凝土浇筑工作基本完成,在验收项目结构受,混凝土浇筑的合格率约为99%,优良率为9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主厂房外部和上部结构是施工第一阶段,厂房的墙体和底板部是施工的第二阶段,浇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文将集中介绍该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
1.2 施工模型设计
虽然建设单位会聘用很多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工人来辅助施工建设活动,同时也会指派技术人员来给施工工人提供专业化的施工引导。参考图纸管控与施工档案应用需求,可利用管理模型来实现技术控制的工作目的。施工管理者还可参照实际的施工管理诉求,组建项目管理系统,从使用合格的施工材料开始,就严格管控所有的施工技术应用活动,避免因使用不正确的施工技术手段而产生施工技术水平被降低的情况。结合具体应用的施工技术手段来确定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向。
2 优化施工技术手段
2.1 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施工管理环节中,必须优先控制建筑施工材料,尤其是混凝土等需要被多次应用的常见施工材料。在过去的建筑工程建设工作,虽然材料质量控制工作被重视,也能够有序进行,但是却存在欠缺针对性的问题,施工单位可参考实际材料类型与常见的质量缺陷,来设定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控制混凝土质量时,应当从制备混凝土时需使用的原材料入手,控制其内部会应用的掺合料、骨料以及水泥等材料,确保这些会直接给混凝土的强度水平带去影响的原材料不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另外还要对制备混凝土期间应用的外加剂进行检验,既要确保添加的材料的质量,同时还药关注实际用量,确保混凝土的物理、强度等性能都可达到相应的标准。
施工人员还要全面地掌控建筑施工材料的特殊施工要求,运用箍筋材料时,要注意其弯钩设计角度,确保其能够在地震等灾害情况出现时,起到作用,如果钢筋设计的不合理,难以满足基本的外部拉力需求,建筑工程的安全水平也会随之降低,施工者可加大其角度,还可控制构件核心区域与箍筋之间的距离。
2.2 控制材料的配合比
在对材料进行科学化选择之后,关键的施工工序就是将其进行有效配合,配合比参数要按照规定进行。只有良好准确的配合比,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针对本次水电站厂房建设中混凝土浇筑项目的具体情况,配合比建立过程中要确保强度、水泥用量以及体积变化率符合实际需求,并且确保具体参数在配合比偏差的规定范围内。该工程中保护层的厚度为20mm(比保护层高5mm),并采用了等级小于C20的板混凝土,确保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左右,以满足高层建筑结构抗力要求,并体现混凝土保护层之于高层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优势。
2.3 控制施工工序
考虑到柱子截面越小对纵向钢筋影响越大这一问题,在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专门设置了异形柱,其柱宽为230mm,两侧保护层采用厚度为60mm的混泥土进行保护,并在异形柱柱端位置配置了2根30的纵向钢筋。该工程项目也在具体施工中将梁的外侧纵向主筋与柱子相交区域按照1:6比例作出了弯折调整处理。但在随后的施工实践中却发现,这种处理方法导致了梁柱相交区域的箍筋尺寸发生变化,它间接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所以随后立即对弯折处理施工方法做出二次改进,在保持柱子纵向主筋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来改变梁的纵向主筋位置,将其向内弯折并确保距离柱子1个柱宽的位置,保证柱子外侧纵向主筋内偏差不会过大,确保整个结构体系施工质量始终保持高质稳定。另外,该工程还通过绑扎柱子纵向主筋拆除的方法来纠正其纵向主筋内向偏差,满足梁柱结构基本要求,保证施工质量。
2.4 控制施工档案
施工档案控制工作也是优化现代建设建设技术的重点工作之一,但是很多施工管理者都没有关注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需求。建设建筑工程期间,会形成大量的施工档案材料,其中变更性施工材料与竣工施工材料是最重要的两类施工档案,这两种档案均需要被及时处理,竣工档案的内容比较复杂,详细地记录了工程质量检测结果,可给工程质量评定工作提供依据,竣工文件不只包括纸质类型的档案资料,同时还有影像与录音等信息化或者其他的实物类型的档案,档案种类过于繁杂,导致档案管控工作比较困难,管理者应当结合不同类型的档案材料来对管理事宜加以安排。针对破损的档案,及时进行修补,在应对这部分档案材料时,同样需要采用规范化与系统化的管理方法。除了竣工档案之外,施工人员还需对变更档案加以管控。
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变更线索和要求进行系统化处理以及变更,确保施工过程中能运行动态化控制机制,要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结构中,检测文件和技术文件之间形成良好的匹配度,能有效满足相关需求。也正是基于此,在对图纸设计以及技术结构设计进行敲定后,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系统化分析和综合处理,保证工程项目的有效发展和综合化升级。值得一提的是,在工程项目的变更文件中,要对结构和构造设计要求进行综合化分析以及数据统筹整合,优化数据控制能力和水平,保证变更文件得以有效优化,在提高处理效果的基础上,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程的有序推进。
3 结束语
在进入到建筑工程的技术应用环节之后,施工者应当在既有的施工基础上结合已经具有的施工经验展开创新工作,兼顾多个层面的技术使用需求,可针对技术使用要求,来构建准属于建筑工程的综合管理系统。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建筑工程的建设技术的整体运用状况,而后针对已有的技术优化问题,提供了几个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施工技术改进建议,希望日后的建筑施工工作在先进的技术理念的影响下课更加顺畅地展开。
参考文献
[1]贾少辉.建筑施工工艺及技术优化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4).
[2]秦梦轲.建筑施工工藝及技术优化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17(7),203-203.
[3]秦林生.刍议建筑施工工艺及技术优化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7(35).
作者简介:李仁钢,身份证号:2390051983082600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