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梦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实供给基础;第二,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供给活力;第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第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第五,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促进供给质量;第六,构建社会服务体系,推进配套改革。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含义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第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涵盖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借贷、众筹和第三方金融平台六种模式,而这六种模式也正是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模式。
第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和丰富。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随着人们对互联网技术在向金融领域渗透过程中体现出的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降低金融交易過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等优势的认识的深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内容也不断地得到创新和丰富。这些模式内容上的创新和丰富突出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在银行开展网络借贷业务方面;二是在第三方支付方面;三是在P2P网络借贷方面。
第三,交易规模快速发展壮大。2008年以来,我国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及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交易规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壮大。其中,网络银行的交易额由2008年的285.4万亿元迅速增加到了2014年的1549万亿元。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额也由2009年的3万亿元快速增长到了23万亿元左右,期间虽由于市场渐趋饱和,增速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18.6%以上。P2P网络借贷的交易额则由1.5亿元快速增长到了3292亿元,期间增速甚至均达到了200%左右。以第三方支付工具与基金合作形式于2013年6月5日上线的余额宝产品至2014年底,其用户则已达到了1.85亿户,总规模则达到了5789.36亿元。
三、互联网金融在供给侧改革下的影响
(一)驱动实体经济发展
融资渠道不畅始终抑制着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束缚着小微企业、农业经济的成长,而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实体经济遭受资金约束,则必然导致经济下滑、就业率降低、税负增加,加之经济恶化循环叠加,最后使得全国经济的发展缺乏强劲动力。因此互联网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不仅具有深远的战略改革意义,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需加强金融资源供给和各类经济实体的适应性,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积极拓展并延长金融产业链,以迎合初期项目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促使尚未成熟应用的新技术、仍在创业初期的企业及时得到足够的信贷资源;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应主动拓展服务范围,最大限度削减企业贷款成本的同时,将服务覆盖面拓展至小微企业、农业、创新产业等领域。
(二)推进普惠金融建设
普惠金融是基于机会均等与商业可持续原则,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适时、高效的金融服务,能够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2015年11月中央会议再次强调了推进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要求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不断调整契合国内居民持续变化的金融需求。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发布,更是标志着发展普惠金融已明确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尽管自2006年推行普惠金融以来,国内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满意度、可得性均得到极大提高,截止到2015年9月底,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2.5万亿,比重增至23.1%,较2011年末增长82.7%,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0.6%。
(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经济改革需从供给侧着手的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产能过剩,这是传统投资、消费等措施难以解决的。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统计,中国大、中型企业总数占比仅为1%,却拥有逾65%的金融资源;国内商业银行对于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的贷款覆盖率小于5%,不仅显著低于欧美国家54%的程度,更大幅小于规模以上企业逾35%的贷款覆盖率。不仅传统金融机构信贷结构缺乏科学性,互联网金融行业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存在供给结构欠缺合理性的问题,进而产生了P2P平台频繁跑路等负面事件,可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既是支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自我升级的必经之路。由于落后产能的严重过剩,进一步恶化了市场供求失调、产品价格连续下滑,优质企业的盈利与创新能力遭受抑制,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行业整体竞争力。因此,互联网金融应及时、准确地把握供给侧改机,果断将信贷资源从产能过剩及落后产业转移出来,逐步改善信贷结构,将信贷转移到新兴及政府扶持的产业,[4]同时要预防新的落后产能出现,从而真正意义上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四)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抢占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
首先,在支付领域,作为商业银行最原始的业务,这部分业务已被互联网金融企业吞噬,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其交易价格低廉、操作更快速便捷、支付午时茶等优势迅速抢占了一部分支付市场份额;其次,在线上融资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以众筹、电商小贷等创新性的融资模式,将被银行业所忽略的小微企业、个人借贷等领域的贷款业务纳入旗下;最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理财产品使得银行这部分表外业务的收入也被互联网企业所抢占。
2.改变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
相比于传统银行业,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互相联网信息技术,在经营上将先进技术与金融服务融合在一起,开放现有的金融平台,能对客户迅速作出反应、服务更加灵活多变。传统商业银行虽然纷纷推出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产品,但是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模式远远不能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抗衡。而且,在网络平台的构建上,传统商业银行也只是局限于网络支付以及转账,难以实现多个平台的相互转换。
四、总结
金融业是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工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互联网金融企业主动承载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推进普惠金融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责任。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落实,并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依托大数据驱动金融供给创新、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差异化品牌发展路径、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变化、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并着力发展绿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应适时进行自身的供给侧改革,及时转变运营目标与经营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明国.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J].银行家,2015(5):21-23
[2]赵海蕾,邓鸣茂,汪桂霞.互联网金融中的大数据征信体系构建[J].经济视角,2015(4):18-21.
[3]贾康.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J].中国经济周刊,2015(4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