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伶十三绝在北京的故事(九)

2019-04-04 07:19张永和
北京纪事 2019年4期
关键词:老生三国志京剧

张永和

卢胜奎在《同光十三绝》这幅写真画里,扮演的是《战北原》里的诸葛亮。卢胜奎是票友下海,他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卒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享年68岁。他的籍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大多数人说他是江西人,也有人说他是安徽人。最有权威的是卢先生的义子,丑角泰斗萧长华先生的说法。他怎么说呢?他说:据说我义父是江西人,用了一个据说,说明萧老他也不能确定。有人说他是江西的一个举人,可是也有人说他没有这么大的功名。萧老怎么说?他说没有这么大的功名,他只是在衙门里当一个录事。

笔者个人看了很多材料后,认为卢胜奎是安徽人,他和三庆班的程长庚是老乡,他没有做到举人,但他是有文化的。他应该是一个秀才出身,自幼在家乡很爱看戏,看了很多徽剧。另外他很可能会唱徽剧,绝不是有人说的:他到北京看了几年戏就进戏班唱戏,成为三庆班除程长庚外的第一老生,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认为他是安徽名票,秀才出身,他来北京应该是咸丰中叶。他来北京是什么目的?一个是来找事做,就像他在北京做了衙门里的录事;一个是投奔程长庚来了。因为有先例,郝兰田不就是安徽人吗?他就是程长庚老乡,他到北京先搭的三庆班。所以我觉得卢胜奎来到北京,他找到事以后就去看戏,他看三庆班的戏最多。主要是听程长庚的老生戏,但他也看四喜、春台班的戏,也看余三胜、王九龄的老生戏。入三庆班之前,他应该是有这样的一种经历。

    卢胜奎加入三庆班

卢胜奎从咸丰中叶到同治中叶大概看了七八年的戏,他看戏不是白看。他看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也有可能找到程长庚,跟他有接触。也就是卢胜奎在搭三庆班之前曾向程老板学过戏,笔者觉得应该有这么一个过程。想一想同治中叶,卢胜奎为什么說进三庆班就进去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程长庚慧眼识人,他发现卢胜奎有文化,对戏很熟,三庆班也要排新戏,所以这个当老板的程长庚马上有了要吸收他进三庆班的意思,正好和卢胜奎的意思刀对了鞘。卢胜奎来到这儿也是想搭班唱戏,所以一拍即合。第二个原因,是卢胜奎早就和程长庚相识了,成了好朋友,所以卢胜奎很顺利地就加入了三庆班。

《群英会》——诸葛亮的卢胜奎、程长庚的鲁肃、徐小香的周瑜

我再说一下,卢胜奎的胜奎二字是他的艺名,不是他的真名。他具体叫什么?没人知道。为什么呢?当时戏班唱戏的艺人社会地位不高,说是下九流——娼(妓女)、优(演员)、隶(差人)、卒(兵丁),社会地位都很低。尤其是读过点书的人,更不肯把真名实姓显露出来。还有当时在同治年间,很有名的老生叫张二奎,卢胜奎说我要超过你,所以叫胜奎。就跟后来这个唱武生的盖叫天在知道谭鑫培名“叫天”后,当时他心强好胜,就说我要超过你,我要比你厉害,我就叫盖叫天,张英杰才是他的本名。所以卢胜奎是他的艺名。他进入三庆班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了同治十年(1871年),我们看三庆班花名册,他就成为三庆班的第一老生。仅排在班主程长庚之后。

“活孔明”卢胜奎

他都唱什么戏呢?你别看他是票友,唱功戏、做工戏,甚至靠把戏,演关羽的“老爷戏”,他都唱得很好,是一个很全面的演员。他最擅长的是演诸葛亮。因为他有文化,气质好,在台上有那种仙风道骨、风流倜傥的台风,所以他在演《取南郡》《草船借箭》《安居平五路》《战北原》里的诸葛亮,无出其右。尤其是《失·空·斩》,是他卢门的绝技、绝戏。因此他才有“活孔明”的美誉。他又非常擅长做工戏,比如《盗宗卷》,他演张苍;《问樵闹府》《打棍出箱》,他演范仲禹。所谓做工戏,是讲究做派的,他刻画人物精神面貌非常深刻,表情动作非常细致。他的唱功戏,嗓子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他很有味,能够唱很久而不嘶哑,而且是“云遮月“的嗓子,就是开始较闷,不太响堂,但是越唱越亮,好像月亮从云层里逐渐显露出来,所以他的唱功戏也非常好。他的《失·空·斩》是有大段的唱段,比谭派的唱要多得多。诸葛亮在城楼上有108句唱词之多。当然,后来谭鑫培是把他的唱词削减到十句。削其繁冗,汲取精华。还有《凤鸣关》他演赵子龙,刀劈曹魏五将,唱词也是有100句之多。唱词多还不在话下,还必须唱得悦耳动听,有滋有味,他达到了。所以他的唱功戏也是非常好的。

票友出身是不是“刀枪不入”呢?还不是,他的靠把戏,扎上靠也非常像样,他能唱《凤鸣关》,演老将赵云;他还能唱《定军山》,神采奕奕地扮演老黄忠;在同治国丧期间几大皮黄班合作的时候,他演《华容道》的关羽。最后三庆班程长庚离世后,《华容道》的关羽就是卢胜奎替程长庚演的。这个人了不得,为什么《同光十三绝》里他也是一绝呢?就是他唱做俱佳,文武兼备!一个下海的票友能有这么大的本事,说明他聪颖异常,另外有极高的悟性,还有就是他勤奋练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这是他的第一大本事;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本事,就是他能打本子。就是今天说的,能够创造优秀的剧本,而且他编出来的剧本具有舞台性。排演起来符合舞台的规律,所以他的本子在三庆班一个一个被推上了舞台。

卢胜奎创作的京剧剧本

萧长华的著作里谈到卢胜奎创作的这些剧本

卢胜奎对于京剧还有一个最重大的贡献,那就是他对于京剧剧目的创作。他进三庆班的时候,程长庚就看中了他的文化,看中了他能够打(创作)本子。到了同治末年时候,光唱老戏已经不能让观众喜欢了,需要编演新戏,需要好的本子。这个时候由梅巧玲领衔的四喜班掀起了编演新戏的高潮。三庆班紧随其后,老哥儿几个一研究,咱们班里老生强、花脸强,三国戏多,于是研究就以编三国新戏为主。经过卢胜奎的整理改编,他创作了36本京剧《三国志》。《三国志》从什么地方起,结束在什么地方?从《刘表托孤》《马跳檀溪》开始,到最后《取南郡》为止,其中包括若干非常精彩热闹的折子戏。特别是后8本,《舌战群儒》《群英会》《打黄盖》《借东风》《华容道》,这是后12本《三国志》中的精华,现在还经常在舞台上上演。比如《群英会》《打黄盖》《借东风》,一直到《华容道》,就是现在的《群·借·华》。如今这出经典保留剧目,就是当年卢胜奎留下的本子。因此《三国志》当时是三庆班的杀手锏,程长庚大老板对这本戏非常珍惜,不是老演的,应该说每年只演一次。他们首演于光绪三年(1877年)。因为光绪三年,杨月楼从上海回来,在这出戏里有了扮演赵云的好角儿,方才紧锣密鼓编剧排演。一般来说,一进腊月起,每天演一本《三国志》,到最后演完就到了“封箱”的时候,返回来再演一回《长坂坡》,这个大戏演完了就“封箱”了。再演就等明年初一“开箱”见了。还有一种说法,说是腊月初八开始,一天演三本,直到演完,返回来再演一回《长坂坡》,全本京剧《三国志》到此结束。看来这个杨月楼的《长坂坡》非常受人欢迎。赵子龙在台上七进七出,打得个七荤八素,观众们兴奋得不得了。所以这个戏是三庆班的杀手锏。

卢胜奎不仅整理改编了京剧《三国志》,在这之前,他还创造了连台京剧全本戏《龙门阵》。《龙门阵》讲的是薛仁贵的故事,现在舞台上遗留下来的《取帅印》《汾河湾》《三箭定天山》,都是全本《龙门阵》中的一折。还有全本京剧《法门寺》,是卢胜奎根据程长庚演出的《法门寺》整理的,从《大审》开始,后面添上刘媒婆出家这么一个尾巴,成为了一本有头有尾的大戏。民国年间有的班社还在上演这个本子。还有一出叫《京玉缘》,是写狄青的故事,但是今天没有流传下来。在齐如山所著的《京剧的变迁》这本书里还提到这个《京玉缘》。这出戏早年间三庆班的学生陈德霖还演出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们刚才讲的是他对京剧的最大贡献,就是他所编的戏。这些戏大都流传下来,而在流传下来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是这个人帮助京剧舞台有了这样的好戏,这个人就是他的义子萧长华。

没有萧长华  就没有全本《三国志》的流传

萧长华的剧照

如若使这些好戏流传下来,最好有剧本保存下来,最后真的有剧本保存下来了,这要靠谁呢?靠萧长华。他和卢胜奎的关系极近。因为萧长华的父亲萧永康(镇奎)和卢胜奎的关系甚好,而且他们住一个院,都住宣武门外一个大杂院里,萧长华生下来后,卢胜奎就把他收为义子。卢胜奎去世以后,卢胜奎的这些剧本给了他的好友周长山。周长山也是三庆班的演员,又唱老生又唱老旦,周长山在卢胜奎逝世后,就答应了卢胜奎夫人的要求。说:我复制一份,我把剧本抄下来,原件交还给您。那么找谁抄呢?就看中了当时老实可靠的萧长华,他也有文化,最合适不过了。这个人是老实,可是老实还有心计,他抄了两本,一本他连原本一起交还了周长山,另一本他自己留下了。他留下了这12本,从《舌战群儒》到《华容道》这是8本,合称《赤壁鏖兵》。后面的《取南郡》是4本,包括《取南郡》《取夷陵》《取荆州》《取襄阳》。这12本到了宣统年间,在当时的富连成科班,因为光绪皇帝国丧,富连成科班不能演出,在這个空当,萧长华作为富连成的总教习,他把这个剧本中的前8本,即《赤壁鏖兵》拿出来,经过整理压缩,他给富连成头科的“喜”字的学生包括雷喜福、王喜秀、侯喜瑞、钟喜久等排了这出《三国志》的《赤壁鏖兵》。当时在大栅栏的广德楼戏园演出。一时轰动,于是全本《三国志》就成为富连成的保留节目。凡是遇到好日子口,或是不上座的时候就把这个戏拿出来。这个戏培养了二科、三科的学生,比如说雷喜福、马连良、谭富英、李盛藻、迟世恭等,一直到元字科的等等优秀学生,都扮演过这出戏的诸葛亮、鲁肃等。另外在小生行当里,培养了茹富兰、叶盛兰、江世玉等的周瑜。还有花脸里的侯喜瑞、裘盛戎、袁世海等一批人扮演的黄盖或曹操等。他们就是通过这出戏得到了培养锻炼,后来,这些出身富社的高材生,他们做了教师,又把这些戏传授给了中国戏曲学院即其时叫中国戏校的下一代,包括当时的孙岳、朱秉谦、冯志孝、叶少兰、袁国林、李长春,等等。还有北京戏曲学校的张学津、李崇善等,所以到了今天,这出《三国志》中的精华之《群·借·华》,依然成为京剧舞台上不可缺失的优秀传统剧目。这些优秀传统剧目得以流传至今,一要感谢卢胜奎,二要感谢卢胜奎的义子——大教育家、老艺术家萧长华。

萧长华的本人照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老生三国志京剧
Songs from the Past
京剧表演开始了
京剧行当——老生
称象
我的京剧之路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三国志》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