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育人理念与技术融合飞向“未来学校”

2019-04-04 01:06范胜武冯安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评价学校

范胜武 冯安华

记   者: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早,融合深,效果好。请问学校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范胜武: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很多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教育方面,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如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和扩大课堂容量等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在实时检测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程度和能力的情况方面,互联网教学是传统教学根本没法替代的。基于这些方面的认识,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无论是精力的投入,还是资金的投入、物质的投入,都是不遗余力的,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

首先,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学校实现了Wi-Fi全部覆盖。学校给每位老师配一部PAD、一台电脑,方便老师教学和研发使用;给每位学生配一部PAD或笔记本电脑。我们经常埋怨中国人不喜欢读书,其实与客观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学校只有一个图书馆,而且位置还不够,孩子看不到书,怎么喜欢读书?我们给每间教室都配了几百本书,让书触手可及,学生可随时方便地拿到书,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读书。互联网也一样,我们学校提供了方便的基础设施,让网络也触手可及。学校建立了视频直播系统,全校90多间教室都实现实时直播,学校的公开课和各类会议都可实时播放。直播实现了全方位、无死角、全覆盖。

第二,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一是建立了教学“云平台”。学生的选课、抢课和评价等都在“云平台”上进行。比如,我们对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如时时评价、月月评价、周周评价、课课评价、都在“云平台”上实现。初高中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只占35%;其余成绩为综合素质评价得分,在云平台上呈现。家长在通过手机就能看这些成绩。二是我们自己研发适合我校学生的 APP。互联网上有很多的教育资源,但从质量与个性化方面来看,这些产品跟不上學校课堂的要求。三是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如建立一种机制,把上一年级教师做得比较好的课件或APP等新研发资源存放在学校云端上,供新学年年级的教师使用。

第三,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一是每年举办教师课堂大赛,鼓励教师在学校大赛和各类公开课上展示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共同学习。二是用科研课题来引领教师能力发展。我校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学校OTO转型行动研究”顺利结题,承担的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和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顺利开题。三是鼓励老师就科研成果撰写论文,也鼓励老师向校外投稿,让这些成果惠及社会和兄弟学校及教育团队。2018年,我校作为理事长单位承办了中小学素质教育联盟大会,在会上交流推广了我校的经验。我校开办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刊物,老师的信息技术经验在校内实现了充分的交流和共享。四是实行学术积分制度。教师在各项信息化科研活动中获奖,都能得到学术积分。在校内评职称和发奖金时,都要参考教师的学术积分。

我校教师在每年北京市的教学课件大赛中的获奖率非常高,在海淀区的比赛中一等奖占参赛作品总数44%左右。这个成绩的背后就是学校给老师们提供的各项鼓励措施和便利的科研条件。

记   者:贵校把新的育人理念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效?

范胜武: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这在我们学校尤为明显。

我校五六年前就在小学一、二、三年级取消了各类考试。为什么?我在学校调查发现,小学低学段的很多孩子对学校有抵触情绪,认为作业太多、考试太多、压力太大。我们取消小学低学段考试后,又怎样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基于信息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老师一方面根据每名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及课前预习等情况,另一方面根据其日常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表现给学生发放分值不同的积分卡。学生可以拿着手中的积分卡去“奖品兑换中心”兑换自己喜欢的物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一个月评价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必须用PAD,老师通过PAD就能高效地考核学生在各个方面真实的学习状况和综合表现,而不是以前通过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成绩。这项改革如果没有对信息化的深度运用是无法实现的。

这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显著成果是,原来学生被动学习、反感学习,现在变为主动学习、喜爱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绩也非常好。我校每年要接待100多个访问团,许多来访的同行说,我们学校最成功的不是高大上的硬件环境,而是老师很少产生倦怠感、全心全意地对待孩子,还有学生表现出的自信、阳光和懂礼貌的那种气质;学生没有被学业压得愁眉苦脸,而是展现出喜欢学校、在这里幸福成长的良好精神状态。我们重要的是有坚实的“内核”,而不是只有“外壳”。

记   者:学校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贵校在这方面建设的情况是怎样的?

范胜武:我们把信息化建设融在管理、教学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学校利用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向智能化管理方向推进,管理的精准化程度大大提高了。我们建立了学部、招办、财务三方联动的服务平台,学生的缴费等后勤方面的管理完全在网上进行。现在我们又开发了“云之家”审批平台,我们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教职工的采购申请,轻轻一点,就能完成审批。原来教职工采购办公用品,都需要用纸质清单找各级领导层层上报,最后再由我来签批。在此过程中,如遇上哪位领导不在,就有可能耽误教职工的物品领取或是服务不到位。通过平台还能督促相关人员以最快的时间做好服务工作。如物业维修问题,我们现在通过APP就能知道:几点,哪个维修人员接到了通知,什么时候去的,什么时候完成的。我们的管理工作更便捷高效了。

记   者:教育信息化建设形式多样,利弊共存。请问贵校是如何避免其负面作用的,您对此有什么建议和希望?

范胜武:施行任何一项改革都要有一个全面合理的安排,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未雨绸缪,要有大教育观。我们当初就考虑到了电脑对学生视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传统教学也有不可替代的地方。我们不是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也不要求老师每节课都要用。老师在课堂上到底用多少、如何用信息技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喜欢程度及其知识能力提升的诉求决定。

强健身体是对学生视力最好的保护方式。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我们是寄宿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出早操,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各项比赛,开展各种保健操和游戏活动,组建了种类齐全的运动团队,还邀请众多奥运冠军为学生举办励志讲座。学生的运动热情被激发出来,间接地降低了学生的近视率。学校的网站都有限制性的设置,与学习无关的网站,学生无法登录。对于手机管理,学生在周日返校时要把手机交给班主任,平时打电话也可用老师的手机,周五放学班主任再把手机返还给学生。

关于建议,最重要的是希望国家层面像重视电脑芯片一样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投入,加强教育信息的互联互通,这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情。光靠一所学校、一部分人各自为政,这种自下而上的探索远远不够。国家教育行政机关要统筹考虑,让基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教育事业发展插上更强健的翅膀,也让我校尽快飞向“未来学校”。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评价学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