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口音:认知与态度
——某学院英语口音变体语料课程实验研究

2019-04-04 01:10:02盘玉兰AndrewRunck张紫珺
关键词:口音变体控制组

盘玉兰,Andrew Runck,张紫珺

(广东培正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非母语使用者用它来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非母语使用者受其母语、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影响,在英语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语言变异(尤其是语言口音变异),形成一定区域或族群范围内的英语语言变体。受益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与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不断增强,人口众多的中国已经发展成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研习的最重要的国家,并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英语二外学习者和使用者,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语言变体(以下简称中国英语)应运而生。中国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英语语言变体对英语的应用和国际交流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英语语音变体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建构一种符合中国英语特点的英语语音教学模式。

一、中国英语口音是中国英语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英语这个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葛传椝最先提出来的,其将中国英语定义为 “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汉语特点的英语”[1]。后经过汪榕培、李文中、谢之君、罗运芝等众多学者的反复研讨[2-5],对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达成了共识,并围绕中国英语在篇章、词汇、句法、语音等各层次的特点进行了综合阐述,以求全面展示中国英语的全貌。但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形成具有普遍认同的基本定论。关于中国英语的研究主要分为英语语言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大类。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英语理论和英语国际语理论(以相关理论介绍为主)、音系理论研究、中介语、汉英语言比照以及中国英语的语言迁移、中国英语的态度等。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英语语言变体的中国英语的音位和音段特点、超音位口音特点、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设等方面。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口音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中国英语口音研究评述

目前,对中国英语口音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对中国英语口音的音位特点、超音位特点、各次变体口音研究和中国英语口音的语料库以及口音态度等方面的研究。在音位特点、超音位特点、各次变体口音研究方面,主要借助语言迁移和中介语等理论,对英汉语言特点进行比照,以英美“标准英语”为标准,通过语音实验等方法,对中国英语发音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不断改善英语语音教学。如陈桦和毕冉、程春梅和何安平、冯友等[7-9]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的语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中国英语在英语发音的音段、音位特点和学习难点;杨军、陈桦、高琳、许俊、田朝霞、毕冉等[10-16]研究中国英语超音位时,发现了中国英语在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节奏、停顿和语调等的发音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乐眉云、刘锦明、姜玉宇、王鲁男、刘锋等[17-19]通过声学分析我国各大方言区的方言发音,发现了各大方言区的方言发音差异特点及其对英语发音的影响,理清了各大方言语言迁移对中国英语各主要次变体形成的影响,指出了各大方言区英语学习者对标准英语发音的习得难点。

在中国英语语音语料库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其中有一些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如2003年卫乃兴教授主持建立的以全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部分的实景音像资料为主的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COLSEC);2005年文秋芳教授主持建立的、以全国专业英语口语考试语料为主的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试语料库(SWECCLE)。

受国外对英语语音研究的影响,早期中国英语口音研究的研究者大多数是以英语标准语音评判学生的英语语音状况。他们认为,二外学习者摆脱母语带来的口音、掌握二外的标准语音是毫无争议的学习目标。直到20世纪80-90年代以后,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标准语音对多数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然而,在不影响可理解度(intelligibility)的情况下,二外语言口音的存在是一种现实。近几十年来,我国一直有学者对大学教师和学生群体的英语口音认同感进行研究。边永卫[20]分别通过分析学生日记、访谈及课堂观察等质性研究手段和问卷调查对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口音认同感进行了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不太标准的英语发音认同感较低而更推崇并愿意模仿英语本族者的发音,只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汉语口音表示宽容和可以理解;郭娴娉[21]采用访谈的方法,调查了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对发音的自我认同,发现中国教师认同“可理解性”标准,但渴望“本族语者发音”;王翔敏[22]等人经过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教师与学生在英语语音观念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虽然师生皆对掌握标准语音表达了强烈的向往倾向,但学生更关注标准语音的重要性与作用,多数学生的理解仍局限在音段层面,而教师明显比学生更消极看待口音问题。近年来中国学者开始关注学生对英语不同口音的态度。周榕、陈国华对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美英语态度偏好的实证研究指出:“无论是对口音的认同还是选择作为模仿学习的对象,无论是对口音的敏感性还是对口音的喜好程度,美国英语都优于英国英语”[23]。边永卫也通过研究学生的语音学习的心得笔记发现:“尽管‘纯正原则’在中国学生中仍占有主导地位,一些学生已开始宣称被汉语影响的发音或口音是正当的。”[20]

中国英语口音的总体特点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对中国英语口音音段音位中的元音、辅音、单词重音、句子重音和节奏、停顿、语调等方面的特征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论。而对中国英语口音变体的研究还是非常不充分的,特别是对影响中国英语口音推广的中国英语变体口音的可理解度和可接受度等基础研究更是严重滞后。在中国英语口语语料库建设方面,虽然各高校纷纷展开研究并小有成果,但真正有影响的中国英语口语语料库比较少见,各语料库的语料丰富度和涵盖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方言个性特征强的次变体口音语料更是较为鲜见。在中国英语口语应用研究方面,目前主要侧重于研究梳理中国英语口音的声学特点并将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应用于优化、提升我国英语语音教学效果上。而在中国英语语音教学大纲的设置、中国英语语音教材的开发与编写等很多方面还比较欠缺。

三、中国英语口音态度研究

本次研究测量以某所民办普通高校的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了141名学生,其中,英语专业的学生130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11人,其中海外生6人。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课程实验测量

本次测量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先对所有参加者在实验前进行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测量;然后,将参加者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其中,实验组参加为期四周的多元英语口音变体语料课程学习,课程完成后,对实验组和没有参加课程学习的控制组分别再次进行中国英语口音态度测量。最后,收回有效测量问卷233份,其具体测量样本分布见表1。

表1总体样本结构(表头描述)

前测后测实验组7759控制组5833海外生6合计14192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以美国研究者特雷威洛(Drelow)与西奥博尔德(Theobald)在法语语音态度调查的核心思路为基础,参照王翔敏、 高翔在“我国高校师生英语语音观念差异”中所用的量表,结合研究对象的英语学习现状与研究团队的大学英语教学经验,经过反复酝酿,形成最终问卷。该问卷包括“对自己带中国口音英语的赞成与不赞成、自信与羞耻、对别人带中国口音的容忍与不容忍”等几个纬度[22],意在考察受试者对自己或他人带口音的英语的态度。为了加深对中国英语口音的认知,研究团队组织了英语变体口语课程的实验班教学,参加实验班的学生对来自不同区域的多种英语口音语料进行集中学习,如有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日本英语、泰国英语等等。实验班在完成4期、每期90分钟的各种英语口音变体语料的学习后进行中国英语口音态度测试,同时还对没有参加过英语变体口音语料学习的对照组进行对比测试。

2.课程实验测量数据结果

问卷回收后,用SPSS17.0软件对原始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本次回收的问卷中,用SPSS17.0软件对参加了前、后二次测试的问卷进行了可信度分析,表2是可信度分析结果。

表2问卷统计信度析表

Cronbach’s AlphaCronbach’s Alpha based on standardized itemsItems0.7150.7229

从表二中的结果来看,本次问卷统计数据的信度为0.72,具有较好可信度,相应的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可以采信。

英语口音态度测量的数据结果显示,所有前测值(88.21)、实验组前测值(88.73)和后测值(87.73)、控制组前测值(88.07)和后测值(87.85)都比较接近,并且高度接近。这说明多元英语口音变体语料课程学习对英语口音态度的影响非常有限,具体见表3。

从表4的测试数据来看,受试者自我英语口音态度认同率和中国英语口音态度认同率普遍比较低,基本不足五成,这说明被测对象对自我英语口音不自信,对中国英语口音基本不太认同。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后测试认同率变化不大,则说明多元英语口音变体语料课程对英语口音自我认同和中国英语口音认同没有明显的影响。

3.数据结果的成因讨论

这个课程完成后,研究团队随机抽取了17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这些访谈有助于对测量数据结果的解读。

首先,学生毫无疑问地认为英语的发音和语调是英语语言的组成部分。受中国传统英语教育和英美文化传播的影响,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被中国英语学习者公认为标准英语,也是他们最喜欢的英语口音。受到语言文化的身份和英、美英语强势地位的影响,中国英语乃至日本英语、新加坡英语等英语的口音变体在中国普遍认同度不高。其次,英美文化的全方位输出,也对非英美英语的英语语言变体形成比照、分析和解构压力,影响到对这种语言变体的态度。再次,这个课程虽然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英语语言变体的客观存在,访谈中大部学生都已经意识这个课程给他们带来了一些观念上的改变,只是这种语言文化的变化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短期内这种变化并没有在态度层面上得以显现。

表3英语口音态度总体测量结果

样本量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均值的95%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极小值极大值总体测评值实验组前测77+688.72739.314161.0614586.613290.841369.00115.00实验组后测5987.72889.914861.2908185.145090.312668.00109.00控制组前测5888.06908.292591.0888785.888590.249470.00113.00控制组后测3387.84857.894311.3742285.049390.647764.00103.00前测Total14188.21288.96964.7553886.719389.706267.00115.00

表4英语口音态度对比测试结果

样本量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均值的95%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极小值极大值对自己英语口音认同感测评值实验组前测7739.15586.20497.7071237.747540.564225.0058.00实验组后测5939.49156.55842.8538337.782441.200725.0052.00控制组前测5839.50005.52268.7251638.047940.952126.0056.00控制组后测3338.93945.931591.0325636.836141.042624.0050.00海外生639.00009.899494.0414528.611149.388927.0050.00前测Total14139.29086.07047.5112338.280140.301525.0058.00对中国英语口音认同感测评值实验组前测7745.90914.75223.5415744.830546.987734.0058.00实验组后测5944.74584.89050.6366943.471346.020233.0055.00控制组前测5845.00004.60358.6044843.789546.210532.0055.00控制组后测3345.03034.30468.7 493543.503946.556737.0053.00海外生641.00002.09762.8563538.798743.201337.0043.00前测Total14145.32624.69878.3957144.543946.108632.0058.00

四、结论与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受传统标准化英语口音教育的影响,中国学生对自我英语口音和中国英语口音的认同度较低,学会标准的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仍然是一种主流思想。不过,不同语言区域有不同的英语口音变体这一客观存在的思想已经觉醒。因此,对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和可理解性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非常必要。这也是逐步改变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英语口音变体的态度、改善对中国口音英语接受度的重要基础。

传统标准化的英语语言教学不利于开放性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的形成,逐步实现向以可理解性为原则、以国际语应用为目标的转变成为英语口语教学变革的方向。因此,有必要大力加强学生对不同的英语口音变体语料的接触,通过让学生接触各种英语变体口音,让他们认清标准英、美英语口音与各种英语口音变体共存的语言现实,提高他们对不同口音的英语容忍度,增强他们对中国口音英语的自信心。

在深度访谈中发现,通过多元英语口音变体语料课程的输入,学生已普遍意识到,中国口音英语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客观现实。而对中国口音英语的认同是一个心理态度问题。因此,本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到了“英语口音多元化”是一种客观事实,从而接受中国英语口音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或者说认同“中国英语口音的客观存在”),这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标准中国英语口音”,让学生接受自己存在英语口音这一现实的同时,能够克服心理障碍,愉快而自信地努力追求达到英、美英语口音的标准。

猜你喜欢
口音变体控制组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法国立法禁止嘲笑他人口音
环球时报(2020-11-30)2020-11-30 05:18:52
别人都在说英语,只有中国人在说口音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文教资料(2019年31期)2019-01-14 02:32:05
你说话的口音反映出什么?
国际公关(2018年4期)2018-09-04 23:22:54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