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省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2019-04-03 05:39李有国
读天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应对措施

摘要:我们安徽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每年对食品需求的数量是非常之大。然而近年来在食品消费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安全因素,它直接威胁到了我省农民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同时也危及我省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为了加快推进我省美丽乡村振兴,更好地使我省全面步入小康行列。就必须从经济、政治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我省的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安徽农村;食品安全;应对措施

我省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我省很大一部分人对社会的信任危机和对社会的恐慌心理。为此,解决好我省食品安全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我省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一)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严重超标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村民根本不懂农药化肥使用的原则和使用标准,在使用过程中盲目增大使用量。有的菜农果农为了增加产量,甚至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来杀灭害虫。这就导致了化肥、农药等严重超标量的物质残留,普遍存在蔬菜、水果之中。这样的农产品被消费者食用后,轻则中毒影响人们身体健康,重则会危机人的生命甚至导致消费者死亡。

(二)食品加工制造使用劣质原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品原料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是在我省农村地区的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许多对人体有害的食品。如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类食品;以及问题奶粉等的存在。

(三)添加剂化学用品使用量超标

一些企业和商家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的需求,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违规使用和添加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等,有的甚至掺加有毒的化学用品。如为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改善米粉、腐竹口感;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超标量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还有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等这些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出却能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到处可见,令人防不胜防。

(四)企业违规排放重金属污染环境

城市工矿企业违规排放的废水过量浸入到饮用水源中,会使饮用水源受到重金属污染。一些用来盛放食品的包装纸、包装袋、不锈钢餐具等也是铅、铬、镍、镉等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些垃圾若不及时处理,过量渗入到土壤中会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发生改变,构成土壤污染。

二、我省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其一,执法者监管不力,法律执行不到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除有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外,还有一些部门法规。但这些部门法规相互交叉甚至矛盾,有些方面法规缺乏。以致在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让生产者感到困惑,让执法者感到无奈。广阔的农村市场与执行人员的稀缺构成一对矛盾,且农村没有专门的监测机构,不能有效监测和及时发现问题食品。

其二,经营者盲目逐利,职业素养不高。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不法商贩在各个环节采取多种方式谋取利润。由于城市食品安全监管无缝可钻,他们就将问题食品偷偷运进农村,坑害农村消费者。有些食品生产经营者明知我国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以及农村监管不严,故意将生产的假冒伪劣商品销往农村。

其三,农民素质低,经济收入水平不高。农民知识水平不高,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且在传统崇尚节俭的风潮下形成“量入为产”的消费观。物美价廉只重视“价廉”而忽视“物美”。一些正规商家基于利润考虑不愿进军农村市场,农村市场就会被不法商贩所占据;农村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与食品安全投诉率极低的反常现象就普遍存在。这无形中助长了生产经营者的侥幸心理,为不法分子制假售假、贩卖劣质食品提供了市场空间。

三、我省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第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我国为实现农民增收,连续出台中央文件。大力扶持新型产业落户农村、对农业发展给予优惠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职业培训、科技下乡、村官工程等措施的推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增收了。农村市场的有效需求不断扩大,正规的商业组织就会进入农村,从而改善农村市场的消费环境,保障农村的食品安全。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行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立法机构应针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立法工作,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政府部门应制定具体的行政法规,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界定农村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领域的权利和义务,对违法制售问题食品的企业和个人实施责任追惩。充分发挥公民的社会监督、媒体的舆情监督和政府的行政監督作用,形成多元参与的监督机制。为解决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提供长效的制度保障。

第三,加强舆论宣传,优化消费结构。改变相应的生产和消费的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充分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因地制宜,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的科普和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国家制定新的消费政策,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消费终端上消除农村食品安全的隐患。农村商品经营者要加强商品质量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买卖公平之下,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构建起食品安全的道德链,为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监管机制。在大力宣传教育食品安全知识和倡导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既要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意识,也要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经营者和消费者是紧密联系的,既是食品生产经营者也是生产食品的消费者。食品安全与全民有关,对食品的关注与监管必须是人人有责。只有把公众对食品安全关注的情感激发出来,形成共同监管,才能确保群众消费的知情权,更好地维护受害者的消费权利。食品安全问题才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遁于无形。那些食品经营谋利者,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以身试法。

参考文献:

[1]杜楠雅.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原因探析[J].北京农业,2011(5).

[2]肖月强.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其监管体系的建构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3]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李有国,高级讲师,安徽省安庆市,安徽省中共望江县委党校;安徽省望江县老年大学。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应对措施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