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堂存在教学方法老套,学生兴趣丧失,教学低效等现象。怎样寻求新的教学突破口?思维导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策略;思路
语文课堂存在教学方法老套,学生兴趣丧失,教学低效等现象。怎样寻求新的教学突破口?思维导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因此,打开我的思路:思维导图如何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否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等等。于是开展了本次的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一、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使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可视化,从初中阅读教学的流程看,传统的阅读教学流程一般是“学生自读一教师讲读一课后练习”,强调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形式。而思维导图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课前预习明确目标,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把握全文脈络和要领,在绘制过程中,边思考边理解,对读者的阅读思路起到整理的作用。笔者将从阅读理解能力的5个维度进行说明。
一是认读能力的提高
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明显区别在于形式和思考方式的不同。与横排或竖排的形式记录型的传统笔记相比,思维导图发散性的树状结构,对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有很好的效果。在阅读中教师建议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阅读材料中的生字词提取出来,对优美的词句进行分类整理,并及时回顾复习。
思维导图在辅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复习中发挥了明显作用,这种方法的效果也由认读能力的后测结果体现出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积累整理的实验班,在认读能力上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班,主要体现在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词汇量的扩大上。
二是一般理解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文章体系,将文章内容用关键词串联,形成有意义的逻辑关系图,有效帮助学生解释句段的意义,即使遇到不熟悉的文段,也能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推断出大意。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一般理解能力。
三是深层理解能力
以图式理论为理论依据的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已有知识与文章中的情感相融合,从而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感情。其次,思维导图的核心关键词对学生有提示作用,在进行概括时不易偏离题意,核心关键词和不同层级发散开去的关键词把零散的知识构成一个整体,既有层次性,又有联系性,形成网络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可以从多角度、多视野去生发和联想……没有固定的模式,具有新颖、独到、变通、灵活的特点”。
四是评价鉴赏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来解构阅读材料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于文章的品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帮助学生熟悉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
五是综合应用能力
制作思维导图是一个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思考和思维提升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够从阅读材料中了解和吸收各种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所以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们进行充分的想象,发散思维,将各种零散的东西系统化的整合,形成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并运用于生活实践。从实验后测反映出的结果看,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实验班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思维导图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语文学科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阅读的文字量比较多,在语文考试中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重点也在于阅读速度和准确性两方面,而对于一些阅读速度较慢,理解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畏难和厌学情绪。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可视化表达,将头脑中的思维过程以形象化的图示呈现出来,提高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思维导图的评价过程中,思维导图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对阅读材料个性化的理解,学生之间的互评能够互相借鉴补充,都力求使自己的思维导图更加完整,群体的激励效应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建立学生自信有较好效果,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第三,思维导图能将学生已掌握的阅读策略综合运用,如略读确定大意,精读分析细节等,帮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建立清晰的目标(中央关键词),梳理文章的层次脉络,积累优美句段和写作手法等等,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
思维导图是个人思维过程的呈现,受学习经历、学习能力、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是千差万别的,具有自主生成性。而且,“思维导图由中心主题向外发散,激发制作者在思考过程中进行联想和想象,在加强和巩固构思的过程中,增加新的想法,考虑更多的因素”将开放、发散的思维根据其与中心主题的关系程度都呈现在一幅图中,并在其中发现联系,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创造性的生成过程。同时,思维导图的绘制有文字、图画、线条、颜色等不同元素,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思考内容,帮助分析记忆等。所以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将思维导图当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力求在清晰表达的基础上,加入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图画或者标注,绘制出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中,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是个性化行为”的要求。
作者简介:
郑艳红,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仙夹中心小学。